隔天,李丹若累坏了,又不用请安,干脆一口气睡到食时快过,才起来梳洗吃饭。
沈嬷嬷抱了那包鞋子、鞋垫进来,细细和李丹若说了,拿了一只鞋转来转去的看着,笑道:“这鞋子,结实倒是真结实,就是太结实了。”
一句话说的李丹若笑不可支,“嬷嬷可真会说话,太婆只穿轻软的鞋子,这些,嬷嬷拿去送给合适的人家吧,人家送来,也没真指着太婆能穿,不过是个心意,明天我寻空和太婆说一声,把这份心意转到就是,李云更的生意做起来没有?”
“还没呢,说是李家大嫂子娘家是沿街开小羹铺,卖些茶饭、热汤水什么的小生意人家,这李家嫂子在娘家时,就学会烧一手好茶饭,因为这个,李家大哥打算盘间小铺面专卖羹汤茶饭,听说都快把京城看一遍了,好象还没看中。
这李家大哥真是个老实本份能吃苦的,这样的寒天冻地,听说天天就揣两块干饼子到处跑,连口热水也舍不得买。
闵管事说有一回碰上他了,见他正拿着块干饼子蹲街角啃,这么大冷的天,作孽噢!
闵管事硬拉他到小店喝了碗羊肉汤,他感激的什么似是。
你看看,就这样,从三爷进了府,人家硬是一趟没来寻过。闵管事跟我说起来,感慨的不行,你看看,这做人就得这样,头一条,你得硬气,贰一条,你还得自己争气,人家看着你好,值得帮,也就肯伸手拉你一把。
说起来,咱们太太命好,这李家大哥是个这样的,这可是三爷嫡亲的兄长,手足手足,哪有能舍下的?没有!要是这李家大哥跟他爹那样,不知好歹……”
沈嬷嬷抬手按在嘴上,“姑娘别问,不是大事。”
李丹若斜着她笑道:“既然不是大事,那就说说,我就当听个笑话儿。”
沈嬷嬷释然道:“也是,不过是个笑话儿,就是三爷进府隔天,李玉福拖着他那小儿子,就在咱们府门口拐角处,见三爷在府门口上车,拎着他那小儿子冲上去,把那小子往三爷身上一推,说你亲弟弟你不能不管,你看看,这算什么事?污糟丢人。”
李丹若微微蹙了蹙眉头,看着沈嬷嬷问道:“三哥怎么说的?”
“就在府门口,哪能让他缠上三爷?几个门房立时就拉开了,三爷让人寻了闵管事,说他不懂规矩,这事请闵管事处置,然后就上车走了。”
李丹若歪着头想了想,笑道:“这事,三哥是不好处置,闵管事带他去寻李老太爷了?”
“可不是,姑娘就是明白,闵管事恼的什么似的,这过继的事一路顺当,因为这个,大老爷还当众夸过他。
生了这样的事儿,要是传到老夫人和咱们太太耳朵里,让老夫人和太太心里添了不自在,他这老脸往哪儿搁?
当天晚上,族里就开了祠堂,李老太爷发狠要休了玉福媳妇,听说玉福媳妇吓的尿了一裙子,李玉福和他媳妇磕头磕的满头血,过后,虽说后来没休了玉福媳妇,到底也没轻饶他,把他一家子赶到卫州门外住着去了。
哼!敲到咱们门上,也真是不掂量。
那李老太爷可不是善岔,他家七哥儿听说读书不错,一门心思指着咱们府上提携呢。
又扯远了,这事姑娘听过就算,咱们可不亏欠他李玉福,当初选了三爷承祧时,也没越过他,现封了三百两银子给他,这人哪……”
沈嬷嬷啧啧叹气。
李丹若叹气摇头,“这李玉福怎么跟条烂布袋一样,是个什么样,全凭媳妇撑着,早先的玉福嫂子多好,这李玉福也很有几分人样,如今娶了这么个媳妇,就一天天往烂泥地里滩进去,李老太爷倒是明白,知道他们家这些事,要罚就罚玉福媳妇。。”
“可不是,早先的玉福嫂子,一条街上,谁不说她仁义知礼,亏得三爷兄妹几个都随玉福嫂子,你看看,这一家子,媳妇儿最要紧,一个好媳妇,三代好子孙。也怪不得大姑奶奶挑个媳妇儿要挑上两三年。”
沈嬷嬷从这一路又扯到了那一路。
李丹若一边笑一边推着她道:“你别净操心别人家媳妇,你家平福也不小了,你也得留心留心儿媳妇了,一个好媳妇,三代好子孙,你可得擦亮眼睛,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挑好了。”
“你一说这个,不瞒姑娘说,我还真看中了一个,干脆今儿就跟姑娘透个底,姑娘帮我参详参详。”
沈嬷嬷说着,站起来,半蹲着凑到李丹若耳边,吐了个人名。
李丹若听的眉梢高竖,半晌,眨了眨眼睛道:“你可真是眼光好。我没什么,就一样,得人家自己打心眼里愿意,不然,就是没缘份。”
“那是,你放心,指定能成,平福多好的孩子,我脾气又这么好,娶回去那是当闺女疼的。”沈嬷嬷笃定满满的说道。
李丹若失笑出声:“嬷嬷这么夸自己……怪不得我也爱夸自己,都是跟嬷嬷学的。”
一句话说的沈嬷嬷大笑起来。
……………………
十一月初九,二奶奶顾氏半夜起发作,没等天亮透,就顺顺当当的生了个五斤出头的小姑娘。
宁老夫人半夜里得了信儿,就披着衣服坐在炕上念平安经,直到得了母女平安的禀报,才长长舒了口气,连念了几句佛。
这头胎就是鬼门关,佛祖保佑,总算大人孩子都平安。
天刚亮,李丹若带着姚黄、魏紫先到二嫂顾氏的院子去看了一趟,站在院门口却没进门,问了顾氏的陪房崔嬷嬷几句,就出来往正院请安去了。
崔嬷嬷送走李丹若回来,见二奶奶顾氏正半坐着喝着碗汤,探头看了看旁边小床上熟睡的婴孩,笑道:“李家这规矩倒真是少见,月子房里的东西件件要用滚水烫,要熏艾草,要通风,这些也就算了,怎么这月子里头,还不让人进屋探望,到底少了人情味。”
“入乡随俗,”二奶奶顾氏将碗递给大丫头轻燕,“长房那两个孩子也是这么做的月子,这烫东西、熏艾草的规矩一直做到现在,也不是坏事,你看看,那两个孩子真比别家孩子少病了不少回。”
“也是,”崔嬷嬷点头赞同,“特别是宇哥儿,就没见他生过病,老夫人到底经的事多,这下床走动,奶奶真的明天就走?”
“嗯,大嫂就是这么走的,说走一走,这腰身就能细回去,我觉得好多了,把孩子抱来我看看,老夫人赏的玉佩放哪儿了?”
“挂姐儿床头了,真是块好玉!一看就是上古的老物儿,这样的玉,那是真有灵性的。”
一提到玉,崔嬷嬷就兴奋不已,抱过孩子放到二太太顾氏身边,还在兴奋的说个不停。
“这样的玉可难找不出第二件,老夫人这一条是真好,没说生了姐儿就怎么怎么,这是奶奶和姐儿的福气。”
二奶奶顾氏低头看着女儿,忍不住笑道:“看你这话说的,这样的人家,老夫人、夫人又是极明理的人,哪会为了头胎是男是女想这想那,你想哪儿去了。”
一边说,一边伸手就想抱女儿,崔嬷嬷忙抱起婴孩,小心的半托半放到顾氏怀里,“奶奶别用力,我托着,您就搂搂算了,月子里累着,一辈子的病。”
二奶奶顾氏轻轻托着女儿,满心的疼爱扑溢而出,已经听不到崔嬷嬷的唠叨了。
……………………
十一月中,一年一度吏部考绩结束,远在外任的三老爷李玉绍又得了卓异,这已经是第二年卓异了。
大老爷李玉靖得了信儿,和黄枢密使打了个招呼,回府直奔正院,喜气盈腮的和宁老夫人禀报喜信:“……三郎这一年不知道费了多少心思,总算是没白费,就算是补荫出身,有这两个卓异托着,明年若能邀天之福,再能得个卓异,三郎一个大升迁就是准准的了。”
宁老夫人脸上却看不出多少欢喜,慢慢捻着手里的佛珠,过了一会儿,挥手屏退屋里的众丫头婆子,看着大老爷李玉靖,低低道:“人年纪大了,就想的多,今年是至和二十一年年底了,皇上也年近六十了吧?”
“母亲?”大老爷李玉靖神情凝重起来。
宁老夫人又出了一会儿神,悠长黯然的叹了口气,象是和儿子说,又象是自言自语道:“这一阵子,我总想起你父亲,当年,若不是想争个拥立之功,做咱们大梁朝头一个使相,你父亲何至于竭心尽力到油尽灯枯,连场小病也熬不过去?”
李玉靖眼圈红了红,低低道:“父亲走时,正当壮年。”
“可不是,这些年我翻来覆去想,当年我若是劝劝他,好好劝劝他,说不定能劝下来呢,若你父亲在,这些年,你也不至于这么辛苦。”
“儿子不辛苦,母亲别多想,父亲那样的脾气,母亲还不知道,才气高心气高,哪里听得进劝,再说,是父亲身子骨不争气,这事……父亲也没看错了人。”
“那是……”宁老夫人低低叹了口气,“哪有什么错看不错看的,象天家说的,都是命里注定的天子,天生的真龙。”
李玉靖看着宁老夫人,没敢说话。
宁老夫人沉默片刻,接着道:“是我的错,当年,我也是那么觉得,外头是你们男人的事,女人只要看着内宅,男人归男人,女人归女人。唉。”
宁老夫人苦笑,“你父亲走后,我渐渐明白了,哪有什么内外,哪有什么男人女人,都是一个李字,荣华富贵,不分男女,抄家灭族,一样不分男女。当年,是我太糊涂,当年,我要是能象现在,你父亲,是能劝得下来的。要是你父亲还在,你何至于辛苦至此?”
“阿娘,我……”李玉靖心里一阵酸软难忍。
“不说这些了,大哥儿啊,你们兄弟有志上进这是好事,我年纪大了,想得太多,这事我不多说,该走到哪一步,你们兄弟商量着办。
只一样,你记着,圣心不可测,那真龙假龙的,咱们家,万万不能掺搅进去,那都是抄家灭门的大祸。”宁老夫人声色俱厉。
李玉靖急忙站起来跪倒在地,“母亲放心,儿子绝不敢违了母亲的吩咐。”
“你起来,这些年,这个家都是你撑着,不容易,你记好,咱们这样的人家,要再怎么样,不过锦上添花,烈火烹油,这不是好事,听说远承活动着想求个差遣?”
忠通开国伯刘远承是宁老夫人独养女儿李绾的丈夫。
“是,上个月河北军节度使王大帅中风不能理事,皇上已经准他进京养老。不过,这河北军节度使,看样子大皇子势在必得,已经连推了四五个人,这事,我跟刘大郎说过了,让他别多想,母亲也知道,大郎和妹妹脾气不一样,是个极谨慎小心的。说是反正也闲了这些年,不急,等扬哥儿成了亲再说。”李玉靖忙细细解释。
宁老夫人舒了口气,“这样的脾气好,跟你妹妹那样,那还得了?大皇子……”后面的话,宁老夫人没说下去。
李玉靖陪笑道:“都说大皇子最象皇上。”
宁老夫人晒笑,“皇上当年可是不声不响,那传位诏书下来,当时,震惊了多少人,大皇子如今这气势,跟皇上象?玉靖啊,你听着,圣心不可测,咱们家,在这事上头,能站多远就站多远,听到没有?”
“是。母亲放心,这轻重,儿子省得。”李玉靖急忙答应道:“等会儿我就打发心腹妥当之人,跑一趟潞州,再好好交待交待三弟。”
“嗯。”宁老夫人似是而非的嗯了一声,但愿她这些话,他们真能听进去。
沈嬷嬷抱了那包鞋子、鞋垫进来,细细和李丹若说了,拿了一只鞋转来转去的看着,笑道:“这鞋子,结实倒是真结实,就是太结实了。”
一句话说的李丹若笑不可支,“嬷嬷可真会说话,太婆只穿轻软的鞋子,这些,嬷嬷拿去送给合适的人家吧,人家送来,也没真指着太婆能穿,不过是个心意,明天我寻空和太婆说一声,把这份心意转到就是,李云更的生意做起来没有?”
“还没呢,说是李家大嫂子娘家是沿街开小羹铺,卖些茶饭、热汤水什么的小生意人家,这李家嫂子在娘家时,就学会烧一手好茶饭,因为这个,李家大哥打算盘间小铺面专卖羹汤茶饭,听说都快把京城看一遍了,好象还没看中。
这李家大哥真是个老实本份能吃苦的,这样的寒天冻地,听说天天就揣两块干饼子到处跑,连口热水也舍不得买。
闵管事说有一回碰上他了,见他正拿着块干饼子蹲街角啃,这么大冷的天,作孽噢!
闵管事硬拉他到小店喝了碗羊肉汤,他感激的什么似是。
你看看,就这样,从三爷进了府,人家硬是一趟没来寻过。闵管事跟我说起来,感慨的不行,你看看,这做人就得这样,头一条,你得硬气,贰一条,你还得自己争气,人家看着你好,值得帮,也就肯伸手拉你一把。
说起来,咱们太太命好,这李家大哥是个这样的,这可是三爷嫡亲的兄长,手足手足,哪有能舍下的?没有!要是这李家大哥跟他爹那样,不知好歹……”
沈嬷嬷抬手按在嘴上,“姑娘别问,不是大事。”
李丹若斜着她笑道:“既然不是大事,那就说说,我就当听个笑话儿。”
沈嬷嬷释然道:“也是,不过是个笑话儿,就是三爷进府隔天,李玉福拖着他那小儿子,就在咱们府门口拐角处,见三爷在府门口上车,拎着他那小儿子冲上去,把那小子往三爷身上一推,说你亲弟弟你不能不管,你看看,这算什么事?污糟丢人。”
李丹若微微蹙了蹙眉头,看着沈嬷嬷问道:“三哥怎么说的?”
“就在府门口,哪能让他缠上三爷?几个门房立时就拉开了,三爷让人寻了闵管事,说他不懂规矩,这事请闵管事处置,然后就上车走了。”
李丹若歪着头想了想,笑道:“这事,三哥是不好处置,闵管事带他去寻李老太爷了?”
“可不是,姑娘就是明白,闵管事恼的什么似的,这过继的事一路顺当,因为这个,大老爷还当众夸过他。
生了这样的事儿,要是传到老夫人和咱们太太耳朵里,让老夫人和太太心里添了不自在,他这老脸往哪儿搁?
当天晚上,族里就开了祠堂,李老太爷发狠要休了玉福媳妇,听说玉福媳妇吓的尿了一裙子,李玉福和他媳妇磕头磕的满头血,过后,虽说后来没休了玉福媳妇,到底也没轻饶他,把他一家子赶到卫州门外住着去了。
哼!敲到咱们门上,也真是不掂量。
那李老太爷可不是善岔,他家七哥儿听说读书不错,一门心思指着咱们府上提携呢。
又扯远了,这事姑娘听过就算,咱们可不亏欠他李玉福,当初选了三爷承祧时,也没越过他,现封了三百两银子给他,这人哪……”
沈嬷嬷啧啧叹气。
李丹若叹气摇头,“这李玉福怎么跟条烂布袋一样,是个什么样,全凭媳妇撑着,早先的玉福嫂子多好,这李玉福也很有几分人样,如今娶了这么个媳妇,就一天天往烂泥地里滩进去,李老太爷倒是明白,知道他们家这些事,要罚就罚玉福媳妇。。”
“可不是,早先的玉福嫂子,一条街上,谁不说她仁义知礼,亏得三爷兄妹几个都随玉福嫂子,你看看,这一家子,媳妇儿最要紧,一个好媳妇,三代好子孙。也怪不得大姑奶奶挑个媳妇儿要挑上两三年。”
沈嬷嬷从这一路又扯到了那一路。
李丹若一边笑一边推着她道:“你别净操心别人家媳妇,你家平福也不小了,你也得留心留心儿媳妇了,一个好媳妇,三代好子孙,你可得擦亮眼睛,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挑好了。”
“你一说这个,不瞒姑娘说,我还真看中了一个,干脆今儿就跟姑娘透个底,姑娘帮我参详参详。”
沈嬷嬷说着,站起来,半蹲着凑到李丹若耳边,吐了个人名。
李丹若听的眉梢高竖,半晌,眨了眨眼睛道:“你可真是眼光好。我没什么,就一样,得人家自己打心眼里愿意,不然,就是没缘份。”
“那是,你放心,指定能成,平福多好的孩子,我脾气又这么好,娶回去那是当闺女疼的。”沈嬷嬷笃定满满的说道。
李丹若失笑出声:“嬷嬷这么夸自己……怪不得我也爱夸自己,都是跟嬷嬷学的。”
一句话说的沈嬷嬷大笑起来。
……………………
十一月初九,二奶奶顾氏半夜起发作,没等天亮透,就顺顺当当的生了个五斤出头的小姑娘。
宁老夫人半夜里得了信儿,就披着衣服坐在炕上念平安经,直到得了母女平安的禀报,才长长舒了口气,连念了几句佛。
这头胎就是鬼门关,佛祖保佑,总算大人孩子都平安。
天刚亮,李丹若带着姚黄、魏紫先到二嫂顾氏的院子去看了一趟,站在院门口却没进门,问了顾氏的陪房崔嬷嬷几句,就出来往正院请安去了。
崔嬷嬷送走李丹若回来,见二奶奶顾氏正半坐着喝着碗汤,探头看了看旁边小床上熟睡的婴孩,笑道:“李家这规矩倒真是少见,月子房里的东西件件要用滚水烫,要熏艾草,要通风,这些也就算了,怎么这月子里头,还不让人进屋探望,到底少了人情味。”
“入乡随俗,”二奶奶顾氏将碗递给大丫头轻燕,“长房那两个孩子也是这么做的月子,这烫东西、熏艾草的规矩一直做到现在,也不是坏事,你看看,那两个孩子真比别家孩子少病了不少回。”
“也是,”崔嬷嬷点头赞同,“特别是宇哥儿,就没见他生过病,老夫人到底经的事多,这下床走动,奶奶真的明天就走?”
“嗯,大嫂就是这么走的,说走一走,这腰身就能细回去,我觉得好多了,把孩子抱来我看看,老夫人赏的玉佩放哪儿了?”
“挂姐儿床头了,真是块好玉!一看就是上古的老物儿,这样的玉,那是真有灵性的。”
一提到玉,崔嬷嬷就兴奋不已,抱过孩子放到二太太顾氏身边,还在兴奋的说个不停。
“这样的玉可难找不出第二件,老夫人这一条是真好,没说生了姐儿就怎么怎么,这是奶奶和姐儿的福气。”
二奶奶顾氏低头看着女儿,忍不住笑道:“看你这话说的,这样的人家,老夫人、夫人又是极明理的人,哪会为了头胎是男是女想这想那,你想哪儿去了。”
一边说,一边伸手就想抱女儿,崔嬷嬷忙抱起婴孩,小心的半托半放到顾氏怀里,“奶奶别用力,我托着,您就搂搂算了,月子里累着,一辈子的病。”
二奶奶顾氏轻轻托着女儿,满心的疼爱扑溢而出,已经听不到崔嬷嬷的唠叨了。
……………………
十一月中,一年一度吏部考绩结束,远在外任的三老爷李玉绍又得了卓异,这已经是第二年卓异了。
大老爷李玉靖得了信儿,和黄枢密使打了个招呼,回府直奔正院,喜气盈腮的和宁老夫人禀报喜信:“……三郎这一年不知道费了多少心思,总算是没白费,就算是补荫出身,有这两个卓异托着,明年若能邀天之福,再能得个卓异,三郎一个大升迁就是准准的了。”
宁老夫人脸上却看不出多少欢喜,慢慢捻着手里的佛珠,过了一会儿,挥手屏退屋里的众丫头婆子,看着大老爷李玉靖,低低道:“人年纪大了,就想的多,今年是至和二十一年年底了,皇上也年近六十了吧?”
“母亲?”大老爷李玉靖神情凝重起来。
宁老夫人又出了一会儿神,悠长黯然的叹了口气,象是和儿子说,又象是自言自语道:“这一阵子,我总想起你父亲,当年,若不是想争个拥立之功,做咱们大梁朝头一个使相,你父亲何至于竭心尽力到油尽灯枯,连场小病也熬不过去?”
李玉靖眼圈红了红,低低道:“父亲走时,正当壮年。”
“可不是,这些年我翻来覆去想,当年我若是劝劝他,好好劝劝他,说不定能劝下来呢,若你父亲在,这些年,你也不至于这么辛苦。”
“儿子不辛苦,母亲别多想,父亲那样的脾气,母亲还不知道,才气高心气高,哪里听得进劝,再说,是父亲身子骨不争气,这事……父亲也没看错了人。”
“那是……”宁老夫人低低叹了口气,“哪有什么错看不错看的,象天家说的,都是命里注定的天子,天生的真龙。”
李玉靖看着宁老夫人,没敢说话。
宁老夫人沉默片刻,接着道:“是我的错,当年,我也是那么觉得,外头是你们男人的事,女人只要看着内宅,男人归男人,女人归女人。唉。”
宁老夫人苦笑,“你父亲走后,我渐渐明白了,哪有什么内外,哪有什么男人女人,都是一个李字,荣华富贵,不分男女,抄家灭族,一样不分男女。当年,是我太糊涂,当年,我要是能象现在,你父亲,是能劝得下来的。要是你父亲还在,你何至于辛苦至此?”
“阿娘,我……”李玉靖心里一阵酸软难忍。
“不说这些了,大哥儿啊,你们兄弟有志上进这是好事,我年纪大了,想得太多,这事我不多说,该走到哪一步,你们兄弟商量着办。
只一样,你记着,圣心不可测,那真龙假龙的,咱们家,万万不能掺搅进去,那都是抄家灭门的大祸。”宁老夫人声色俱厉。
李玉靖急忙站起来跪倒在地,“母亲放心,儿子绝不敢违了母亲的吩咐。”
“你起来,这些年,这个家都是你撑着,不容易,你记好,咱们这样的人家,要再怎么样,不过锦上添花,烈火烹油,这不是好事,听说远承活动着想求个差遣?”
忠通开国伯刘远承是宁老夫人独养女儿李绾的丈夫。
“是,上个月河北军节度使王大帅中风不能理事,皇上已经准他进京养老。不过,这河北军节度使,看样子大皇子势在必得,已经连推了四五个人,这事,我跟刘大郎说过了,让他别多想,母亲也知道,大郎和妹妹脾气不一样,是个极谨慎小心的。说是反正也闲了这些年,不急,等扬哥儿成了亲再说。”李玉靖忙细细解释。
宁老夫人舒了口气,“这样的脾气好,跟你妹妹那样,那还得了?大皇子……”后面的话,宁老夫人没说下去。
李玉靖陪笑道:“都说大皇子最象皇上。”
宁老夫人晒笑,“皇上当年可是不声不响,那传位诏书下来,当时,震惊了多少人,大皇子如今这气势,跟皇上象?玉靖啊,你听着,圣心不可测,咱们家,在这事上头,能站多远就站多远,听到没有?”
“是。母亲放心,这轻重,儿子省得。”李玉靖急忙答应道:“等会儿我就打发心腹妥当之人,跑一趟潞州,再好好交待交待三弟。”
“嗯。”宁老夫人似是而非的嗯了一声,但愿她这些话,他们真能听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