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门大开,阳光照入。
皇帝背后的铜壁上,那条大龙鳞爪俱全,光芒璀璨,刺目无比,叫人莫能直视。
皇帝随便在台阶找了个地方,坐在上面,笑呵呵问道:“这是爱卿一个人想出的吗?”
高颎大概是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也不多做思考,径直应答道:“不是,好叫陛下知道,这是臣的一个友人同臣一起参划完成的,花费了差不多一月的时间,这才将细规敲定。”
“嗯……苏威?”
皇帝淡然点点头。
高颎神情顿时一凛,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陛下显然是已经都知道了,这个时候想在一些旁支末节上再做隐瞒,殊为不智,于是也干脆光棍承认道:
“是,苏无畏是臣当初在长安的旧友,周主宇文邕裹挟王公逃窜入蜀的时候,苏威并未跟随,两月前才过来投奔我,想谋一个前程。”
他顿了顿,接着又补充到,“这个苏威,是很有眼光和才干的,臣时常与他交谈,深感进益良多。”
这便是变相举荐好友了。
苏威虽确有才干,但乃是一介在野之人,按理说,高颎找此人一统参划朝政是十分不合规矩的,一来,显得有些轻佻冒失,二来,他不知道皇帝对于此事的看法。
所以提出的时候也有些小心翼翼。
只希望不要影响到他的要紧事才好,高颎心里略有担忧。
而皇帝面上丝毫没有愠怒之色,闻言只了然的颔首。这些事情,他在来之前就已经着人去查过了,和高颎的言辞基本上是一致的。看来,最起码,高颎没有打算在这件事上隐瞒他。
这就好。
关于苏威此人,高纬是记得的,苏绰之子,隋朝名相,和高颎乃是珠联璧合的一对搭档,其声名可比后来的房、杜,论才干、能力,样样都是当世一等一的。
高纬在头几年也曾想过要招揽此人,可他远在周国,又是宇文护的女婿,不好下手,等到他攻入长安,又有一大堆的麻烦事,于是渐渐将他淡忘了。
这也不能全怪高纬,要怪只能怪这个苏威行事太过低调,心性也实在太过谨慎,不等到大局落定,是决计不肯出头的,导致高纬根本就注意不到他。
但这个人无疑是很有政治敏感性的,也无疑是很有能力的,这从他的平生际遇可看出来:
苏威出身名门世家,性格早熟,当时的大冢宰宇文护十分看重他,一力要将女儿嫁给他,苏威老早就觉得宇文护专横跋扈,认为他不能长久,虽然拒绝不得,但也总和宇文护保持距离,生怕有一天连累到他,为了避免出仕甚至跑到深山里去……虽然后来也没成功,但终归表明了态度。
后来果然和他预料的一样,宇文邕上台后,大肆清洗宇文护党羽,居然让苏威成了漏网之鱼。只是将官职、爵位一贬再贬,贬为稍伯下大夫而已,苏威仍是不肯接受……
这就很值得揣摩了,如果苏威只是苟活保命,宇文邕扔一个骨头过来,他就该扑过来咬住,可他拒不接受,这说明这个人还是有几分傲气的。
最重要的一点,苏威和高颎一样,是典型的改革派(严格来说,是改革派中的保守派,但大抵是倾向改革的没错),力主减赋,修订法典。
隋朝前期政治清明、社会平稳,和这两个宰相的努力脱不开干系。可巧,高纬这厢正头疼无人可用,这边苏威就自己送上门来了,苏威显然也只是一个假隐士,不是真隐士,他既然为了求出身可以拉下脸求上高颎门上来,高纬要直接征辟他想必他也不会拒绝。
这样一想,高纬立即心情大好,笑道:“如此说来,这苏威的才能竟是能与爱卿比肩了?这样的贤才,如果不能为朝廷所用,那实在是太可惜了,爱卿你有这样的良师益友,何不早早引荐给朕?你看,朕如果现在要征辟他,让他做官,他会愿意吗?”
陛下大概是真的感到高兴,举止、语气间顿时亲昵了不少,高颎暗暗松了一口气,恭敬道:“臣从前也是写过信让他过来的,可苏威是宇文护之婿,身份太敏感,家小又都在周国手里攥着,多有顾虑。周国一败,他便只身来投,显见也是仰慕国朝,愿为陛下驱策,效犬马之劳的。”
“这就不必了,朕要的是国之干才,不是犬马,只要能当大用就行,至于他是谁的女婿,一点都不重要。”高纬眼含笑意,指了指高颎,“就譬如你,朕何曾因为你们的出身敏感就对你们弃之不用?天下偌大,莫不从王,又何必区分什么关中、河北呢?”
高颎想起入仕数年,陛下有意的照拂、磨勘,也是感激莫名,心中顿时升起‘士为知己者死’的想法来,他眼眶一红,伸手揩去滑下的热泪,一脸慷慨激昂道:“臣自知才干平庸,然陛下不嫌臣卑鄙,提举简拔于微末之间,臣感激涕零,所能报者,唯有一颗赤胆忠心而已!”
“爱卿要是才干平庸,满朝上下又有何人可用?”高纬也好生安抚了一番,正在君臣融洽的档口,高纬心底忽然萌生一个想法,突兀问道:
“祖相致仕前,曾上表要朕安抚关陇世家,以示恩宽,朕左思右想,觉得得要从招降过来的伪周大员身上做突破,譬如韦孝宽……爱卿以为呢?”
高熲察觉到这是皇帝一次突然试探,脑子霎时活络起来,几乎是在本能之下做出回应:
“臣以为祖相所虑是妥当的,韦孝宽在周国位置虽不高,但威望却隆,他又是关陇本地人,是投效宇文泰的世家代表人物之一,陛下如果能厚待此人,逐步拉拢之下,关陇世家必然彻底归心!”
皇帝神情似笑非笑,高熲话锋一转:“不过,他在玉壁据守多年,在我朝许多臣子眼中,仍是死敌,且不说他一介降臣,骤然在我朝身价倍涨,不知有多少人会心生不满,便是国丈斛律光那边都是说不过去的……
“故此,臣以为可以给他厚待和礼遇,却万万不能重用,况且,朝堂要招揽关中豪族,要拿出的也只是一个诚心诚意的态度,朝堂诚心求才,态度已经摆在哪里,剩下的,该是他们自寻门路来找陛下才对。”
这是高熲的态度,也是高熲的立场。皇帝微微点头,表示满意,北齐与北周的战争,不光是两家恩怨,更是河北世家为主的和关陇、河东豪族为主的两大政治集团的斗争。
按照固有规律,赢的利益集团总是踩着失败的一方的尸骨血肉,他让关陇世家得以进入朝局分一杯羹,已经惹来一部分人的微词。
高纬只是想分化朝堂势力,并不是说想得罪河北而就关中,关陇豪族军事力量强大,既要拉,更要打,正是皇帝要分化打压的首要目标……
还好高熲识相,晓得屁股该坐在哪里。
高纬自然是满意的,不单因为高颎能干,更因为高颎和关陇世家有许多利益牵扯,让北周出身的高颎去做这个恶人,等于是关中各豪族之间自己的“肃清”行动了,将来就算有反复,这个锅也就没高纬什么事责任。
正所谓,一举两得!
高纬颔首,满意勉励了高颎几句,便让其退下了,并赐下财帛万贯,美婢四人,遣小黄门送出宫门,一路殷勤服侍周到……便算是段韶、斛律光也少有这种待遇,高颎先前还紧张得背后出汗,到得出了门口,顿觉天地开阔,神清气爽。
他知道,这至关重要的一关,算是过了!
皇帝背后的铜壁上,那条大龙鳞爪俱全,光芒璀璨,刺目无比,叫人莫能直视。
皇帝随便在台阶找了个地方,坐在上面,笑呵呵问道:“这是爱卿一个人想出的吗?”
高颎大概是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也不多做思考,径直应答道:“不是,好叫陛下知道,这是臣的一个友人同臣一起参划完成的,花费了差不多一月的时间,这才将细规敲定。”
“嗯……苏威?”
皇帝淡然点点头。
高颎神情顿时一凛,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陛下显然是已经都知道了,这个时候想在一些旁支末节上再做隐瞒,殊为不智,于是也干脆光棍承认道:
“是,苏无畏是臣当初在长安的旧友,周主宇文邕裹挟王公逃窜入蜀的时候,苏威并未跟随,两月前才过来投奔我,想谋一个前程。”
他顿了顿,接着又补充到,“这个苏威,是很有眼光和才干的,臣时常与他交谈,深感进益良多。”
这便是变相举荐好友了。
苏威虽确有才干,但乃是一介在野之人,按理说,高颎找此人一统参划朝政是十分不合规矩的,一来,显得有些轻佻冒失,二来,他不知道皇帝对于此事的看法。
所以提出的时候也有些小心翼翼。
只希望不要影响到他的要紧事才好,高颎心里略有担忧。
而皇帝面上丝毫没有愠怒之色,闻言只了然的颔首。这些事情,他在来之前就已经着人去查过了,和高颎的言辞基本上是一致的。看来,最起码,高颎没有打算在这件事上隐瞒他。
这就好。
关于苏威此人,高纬是记得的,苏绰之子,隋朝名相,和高颎乃是珠联璧合的一对搭档,其声名可比后来的房、杜,论才干、能力,样样都是当世一等一的。
高纬在头几年也曾想过要招揽此人,可他远在周国,又是宇文护的女婿,不好下手,等到他攻入长安,又有一大堆的麻烦事,于是渐渐将他淡忘了。
这也不能全怪高纬,要怪只能怪这个苏威行事太过低调,心性也实在太过谨慎,不等到大局落定,是决计不肯出头的,导致高纬根本就注意不到他。
但这个人无疑是很有政治敏感性的,也无疑是很有能力的,这从他的平生际遇可看出来:
苏威出身名门世家,性格早熟,当时的大冢宰宇文护十分看重他,一力要将女儿嫁给他,苏威老早就觉得宇文护专横跋扈,认为他不能长久,虽然拒绝不得,但也总和宇文护保持距离,生怕有一天连累到他,为了避免出仕甚至跑到深山里去……虽然后来也没成功,但终归表明了态度。
后来果然和他预料的一样,宇文邕上台后,大肆清洗宇文护党羽,居然让苏威成了漏网之鱼。只是将官职、爵位一贬再贬,贬为稍伯下大夫而已,苏威仍是不肯接受……
这就很值得揣摩了,如果苏威只是苟活保命,宇文邕扔一个骨头过来,他就该扑过来咬住,可他拒不接受,这说明这个人还是有几分傲气的。
最重要的一点,苏威和高颎一样,是典型的改革派(严格来说,是改革派中的保守派,但大抵是倾向改革的没错),力主减赋,修订法典。
隋朝前期政治清明、社会平稳,和这两个宰相的努力脱不开干系。可巧,高纬这厢正头疼无人可用,这边苏威就自己送上门来了,苏威显然也只是一个假隐士,不是真隐士,他既然为了求出身可以拉下脸求上高颎门上来,高纬要直接征辟他想必他也不会拒绝。
这样一想,高纬立即心情大好,笑道:“如此说来,这苏威的才能竟是能与爱卿比肩了?这样的贤才,如果不能为朝廷所用,那实在是太可惜了,爱卿你有这样的良师益友,何不早早引荐给朕?你看,朕如果现在要征辟他,让他做官,他会愿意吗?”
陛下大概是真的感到高兴,举止、语气间顿时亲昵了不少,高颎暗暗松了一口气,恭敬道:“臣从前也是写过信让他过来的,可苏威是宇文护之婿,身份太敏感,家小又都在周国手里攥着,多有顾虑。周国一败,他便只身来投,显见也是仰慕国朝,愿为陛下驱策,效犬马之劳的。”
“这就不必了,朕要的是国之干才,不是犬马,只要能当大用就行,至于他是谁的女婿,一点都不重要。”高纬眼含笑意,指了指高颎,“就譬如你,朕何曾因为你们的出身敏感就对你们弃之不用?天下偌大,莫不从王,又何必区分什么关中、河北呢?”
高颎想起入仕数年,陛下有意的照拂、磨勘,也是感激莫名,心中顿时升起‘士为知己者死’的想法来,他眼眶一红,伸手揩去滑下的热泪,一脸慷慨激昂道:“臣自知才干平庸,然陛下不嫌臣卑鄙,提举简拔于微末之间,臣感激涕零,所能报者,唯有一颗赤胆忠心而已!”
“爱卿要是才干平庸,满朝上下又有何人可用?”高纬也好生安抚了一番,正在君臣融洽的档口,高纬心底忽然萌生一个想法,突兀问道:
“祖相致仕前,曾上表要朕安抚关陇世家,以示恩宽,朕左思右想,觉得得要从招降过来的伪周大员身上做突破,譬如韦孝宽……爱卿以为呢?”
高熲察觉到这是皇帝一次突然试探,脑子霎时活络起来,几乎是在本能之下做出回应:
“臣以为祖相所虑是妥当的,韦孝宽在周国位置虽不高,但威望却隆,他又是关陇本地人,是投效宇文泰的世家代表人物之一,陛下如果能厚待此人,逐步拉拢之下,关陇世家必然彻底归心!”
皇帝神情似笑非笑,高熲话锋一转:“不过,他在玉壁据守多年,在我朝许多臣子眼中,仍是死敌,且不说他一介降臣,骤然在我朝身价倍涨,不知有多少人会心生不满,便是国丈斛律光那边都是说不过去的……
“故此,臣以为可以给他厚待和礼遇,却万万不能重用,况且,朝堂要招揽关中豪族,要拿出的也只是一个诚心诚意的态度,朝堂诚心求才,态度已经摆在哪里,剩下的,该是他们自寻门路来找陛下才对。”
这是高熲的态度,也是高熲的立场。皇帝微微点头,表示满意,北齐与北周的战争,不光是两家恩怨,更是河北世家为主的和关陇、河东豪族为主的两大政治集团的斗争。
按照固有规律,赢的利益集团总是踩着失败的一方的尸骨血肉,他让关陇世家得以进入朝局分一杯羹,已经惹来一部分人的微词。
高纬只是想分化朝堂势力,并不是说想得罪河北而就关中,关陇豪族军事力量强大,既要拉,更要打,正是皇帝要分化打压的首要目标……
还好高熲识相,晓得屁股该坐在哪里。
高纬自然是满意的,不单因为高颎能干,更因为高颎和关陇世家有许多利益牵扯,让北周出身的高颎去做这个恶人,等于是关中各豪族之间自己的“肃清”行动了,将来就算有反复,这个锅也就没高纬什么事责任。
正所谓,一举两得!
高纬颔首,满意勉励了高颎几句,便让其退下了,并赐下财帛万贯,美婢四人,遣小黄门送出宫门,一路殷勤服侍周到……便算是段韶、斛律光也少有这种待遇,高颎先前还紧张得背后出汗,到得出了门口,顿觉天地开阔,神清气爽。
他知道,这至关重要的一关,算是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