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晏晏知道太宗皇帝会在五月驾崩,可她想没到,太宗皇帝驾崩的消息是与她一同进入平县的。
一刻钟前,她们的车队缓缓的靠近着平县城的城门。守城的差役与徐安相识,远远的便打起招呼:“徐郎君今次出门的久啊。”
徐安道:“受你家县令所托,护送他家的小娘子归家,故在长安多留了些时日。你家县令今日在衙还是沐休?”
“本是沐休,这两日正逢沈将军前来平县巡查布防,我们县令一直陪同。此刻既不在衙内也不在家中。”
徐安待要开口时,忽听后方遥遥有马蹄疾驰,如快雨擂鼓。他的反应极快,会如此驰马的唯有驿使,而驿使以此等速度疾行,必然是有军情大事。徐安半点不感耽搁,立即指挥车马让出道路。
此等情况,谁若是躲闪不及被撞死、撞伤了,自认倒霉都是幸运的。不走运的或还要被治个耽误传报的罪名。
车队刚刚闪到路边,驿使便疾驰而至,挟卷着飞扬的尘土,旋风一般冲入城门。甫入城门便扬高嗓门,报喊国丧,“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太宗陛下驾崩。”
原本喧闹的城门口安静了下来,进城、出城的众人停驻脚步面面相觑着,不知是在疑心自己的听力,还是不知该怎么反应。
马车中,云晏晏小声的感叹:“驿使就是驿使,速度可真快。”
玉露同样小小声的道:“就是,咱们离开长安时,圣人还活着呢。”
玉蝶手脚麻利的拽下云晏晏身上那条石榴红的披帛,换了条素白的。玉露也反应了过来,将云晏晏头上的饰物摘了,换上一只缠珠的小银梳背。
待主仆三个七手八脚的换好了素衣,下了马车,城门口乃至城内仍还是一片安静。
此地的夏日倒是比长安宜人些,没有太多的闷热感,正午的风也是干干爽爽的,微带着热浪送来饭菜的香气。云晏晏抽鼻子一闻,嗯,是炖豆腐的香气。
赵、陶两位管事久久不见云晏晏有动作,便齐齐的向自己婆姨使起眼色。想来是小娘子年幼,见周围百姓不曾动作,便以为此地风俗不同。
辽东这地方自北燕时被高句丽占去,直到贞观十九太宗陛下御驾亲征,才收回了辽东、白岩等十城,恢复州县建置。平县便是那时所复设。数来至今不过三四年时间。此地百姓不知所措也是正常,小娘子实不需要受他们影响。
莫说脚下的土地还是大唐的土地,便是如今他们身在异域,闻听到陛下驾崩,身为大唐子民也要陈泪以哀。
这些道理两位主事妈妈也是明白的,并不需要两位管事使眼色提醒。她们早就向自家小娘子使起眼色了,只是她们家小娘子......貌似是在走神。
至于小娘子是不是年纪小脸皮薄,故而迟迟不动作这种情况,两位主事妈妈直接就给排除了。
就是长安城里无数道坊墙薄了,她们家小娘子的脸皮也不会薄。
两位主事妈妈很是着急,恨不能以身当先,提示小娘子。可她们身为奴仆,主人尚且没动,他们也不好动。
赵钱氏只好伸出一根手指头,暗暗的戳了戳玉露的后腰。玉露转头便见到干娘那使劲儿划拉着的黑眼仁,当下会了意。她上前两步,不着痕迹的拉了拉云晏晏的披帛。
云晏晏终于从炖豆腐的香气中回了神,想起身为大唐子民,此刻应有的表示。周围人没有反应,但这不会影响到云晏晏。她施施然的拉起披帛的一角掩在脸上,深吸一口气,待要出声又顿住了,回头向玉蝶无声的问:“长安在哪个方向?”
初来乍到,玉蝶也是懵的,好在她的方向感极强,迅速的寻到了方向,指给云晏晏。
云晏晏再次的深吸一口气,向着那个方向跪扑下去,大声的哀哭起来。玉蝶等六人也即刻的跪向长安方向,掩面悲戚起来。跪下去的时候,两位主事妈妈一起戳了戳玉露的后腰。
“过咧,过咧。快把小娘子拉起来。”
“小娘子未免太实在了些,如此哭可要哭坏了嗓子的。”
玉露也是难。她正拿腔作势的酝酿着情绪,准备紧随着小娘子哀唁。忽然就见到她的小娘子无比夸张的跪扑在地上,动作之大、动作之迅猛令一团尘土轻扬而起。紧接着她的小娘子爆发出一阵堪比唢呐的哭声。
不亏是她家小娘子。
玉露好不容易收拾好情绪,准备掩面痛哭,又觉后腰被两只手一齐戳了下。两道声音自左右后方一同传来。
这一次,玉露跪的稳稳当当,没有动作。开玩笑,她家小娘子那力气是一般人能扶得起来的?
瞧,玉蝶已经在那里拉了半天了,可拉动了一分了。
劝?
啧啧啧,君不见玉蝶一开始就悄声的劝着了吗。有用吗?
玉露用衣袖遮着手脸,迅速的弄些唾液到脸上充作泪水。然后悠哉哉的按着自己的节奏继续酝酿情绪。
她不是玉蝶,跟了小娘子那么久还总做无用功。难道看不出小娘子正在表演的兴头上,此刻劝什么,小娘子都不会听的。劝的多了,没准儿还会启发小娘子的什么灵感,喊个呜呼哀哉之类的助兴。
在她们主仆几个因为如何令云晏晏收敛而生出一堆动作的时候,四周的人在遵着另一个节奏。
在她们主仆几个一同哭向长安方向的时候,徐安先是骇了一跳,而后又愣了愣,再然后他满脸茫然的抓了抓头,想道:长安人还有这规矩?
随即,他猛地一拍脑门:好像还真的有。闲谈时听一位长安的朋友说起过,太祖陛下驾崩之时,长安城一片哭声。
这里不长安,他也不是长安人。所以,他要不要跟着一起哭呢?
徐安很快就做了决定:下马,跟着一起哭。
皇帝驾崩乃为国丧,举国缟素,一年内不得办喜事、不得饮酒作乐、不得歌舞丝竹......如同守孝一般。既然都守孝了,那哭丧也算正常。
徐安这一哭,他那些护卫也跟着哭起来。这群人一哭,四周的差役、百姓也都跟着哭了起来。如同墨滴水中一半,迅速的扩散开。由城门外传到城门内,继而又往城中传去。
他们多是本地人,自被收复一来,还是第一次遇到国丧,有些不知道该什么做。继续该吃吃该喝喝,该进城进城,该回家回家?明显不对啊。正踌躇间见周围人有了反应,自然是从众了。
不多时整座城都响起了哭声。有一位书生还加了戏,一边哭一边做赋,大意是诉说辽东等地在高句丽手中百姓是如何的屈辱,日子是如何的难过,太宗陛下收复辽东诸地,对百姓而言是如何的救苦救难云云......
他这样一念,百姓们便真情实感的哭了起来。
一刻钟前,她们的车队缓缓的靠近着平县城的城门。守城的差役与徐安相识,远远的便打起招呼:“徐郎君今次出门的久啊。”
徐安道:“受你家县令所托,护送他家的小娘子归家,故在长安多留了些时日。你家县令今日在衙还是沐休?”
“本是沐休,这两日正逢沈将军前来平县巡查布防,我们县令一直陪同。此刻既不在衙内也不在家中。”
徐安待要开口时,忽听后方遥遥有马蹄疾驰,如快雨擂鼓。他的反应极快,会如此驰马的唯有驿使,而驿使以此等速度疾行,必然是有军情大事。徐安半点不感耽搁,立即指挥车马让出道路。
此等情况,谁若是躲闪不及被撞死、撞伤了,自认倒霉都是幸运的。不走运的或还要被治个耽误传报的罪名。
车队刚刚闪到路边,驿使便疾驰而至,挟卷着飞扬的尘土,旋风一般冲入城门。甫入城门便扬高嗓门,报喊国丧,“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太宗陛下驾崩。”
原本喧闹的城门口安静了下来,进城、出城的众人停驻脚步面面相觑着,不知是在疑心自己的听力,还是不知该怎么反应。
马车中,云晏晏小声的感叹:“驿使就是驿使,速度可真快。”
玉露同样小小声的道:“就是,咱们离开长安时,圣人还活着呢。”
玉蝶手脚麻利的拽下云晏晏身上那条石榴红的披帛,换了条素白的。玉露也反应了过来,将云晏晏头上的饰物摘了,换上一只缠珠的小银梳背。
待主仆三个七手八脚的换好了素衣,下了马车,城门口乃至城内仍还是一片安静。
此地的夏日倒是比长安宜人些,没有太多的闷热感,正午的风也是干干爽爽的,微带着热浪送来饭菜的香气。云晏晏抽鼻子一闻,嗯,是炖豆腐的香气。
赵、陶两位管事久久不见云晏晏有动作,便齐齐的向自己婆姨使起眼色。想来是小娘子年幼,见周围百姓不曾动作,便以为此地风俗不同。
辽东这地方自北燕时被高句丽占去,直到贞观十九太宗陛下御驾亲征,才收回了辽东、白岩等十城,恢复州县建置。平县便是那时所复设。数来至今不过三四年时间。此地百姓不知所措也是正常,小娘子实不需要受他们影响。
莫说脚下的土地还是大唐的土地,便是如今他们身在异域,闻听到陛下驾崩,身为大唐子民也要陈泪以哀。
这些道理两位主事妈妈也是明白的,并不需要两位管事使眼色提醒。她们早就向自家小娘子使起眼色了,只是她们家小娘子......貌似是在走神。
至于小娘子是不是年纪小脸皮薄,故而迟迟不动作这种情况,两位主事妈妈直接就给排除了。
就是长安城里无数道坊墙薄了,她们家小娘子的脸皮也不会薄。
两位主事妈妈很是着急,恨不能以身当先,提示小娘子。可她们身为奴仆,主人尚且没动,他们也不好动。
赵钱氏只好伸出一根手指头,暗暗的戳了戳玉露的后腰。玉露转头便见到干娘那使劲儿划拉着的黑眼仁,当下会了意。她上前两步,不着痕迹的拉了拉云晏晏的披帛。
云晏晏终于从炖豆腐的香气中回了神,想起身为大唐子民,此刻应有的表示。周围人没有反应,但这不会影响到云晏晏。她施施然的拉起披帛的一角掩在脸上,深吸一口气,待要出声又顿住了,回头向玉蝶无声的问:“长安在哪个方向?”
初来乍到,玉蝶也是懵的,好在她的方向感极强,迅速的寻到了方向,指给云晏晏。
云晏晏再次的深吸一口气,向着那个方向跪扑下去,大声的哀哭起来。玉蝶等六人也即刻的跪向长安方向,掩面悲戚起来。跪下去的时候,两位主事妈妈一起戳了戳玉露的后腰。
“过咧,过咧。快把小娘子拉起来。”
“小娘子未免太实在了些,如此哭可要哭坏了嗓子的。”
玉露也是难。她正拿腔作势的酝酿着情绪,准备紧随着小娘子哀唁。忽然就见到她的小娘子无比夸张的跪扑在地上,动作之大、动作之迅猛令一团尘土轻扬而起。紧接着她的小娘子爆发出一阵堪比唢呐的哭声。
不亏是她家小娘子。
玉露好不容易收拾好情绪,准备掩面痛哭,又觉后腰被两只手一齐戳了下。两道声音自左右后方一同传来。
这一次,玉露跪的稳稳当当,没有动作。开玩笑,她家小娘子那力气是一般人能扶得起来的?
瞧,玉蝶已经在那里拉了半天了,可拉动了一分了。
劝?
啧啧啧,君不见玉蝶一开始就悄声的劝着了吗。有用吗?
玉露用衣袖遮着手脸,迅速的弄些唾液到脸上充作泪水。然后悠哉哉的按着自己的节奏继续酝酿情绪。
她不是玉蝶,跟了小娘子那么久还总做无用功。难道看不出小娘子正在表演的兴头上,此刻劝什么,小娘子都不会听的。劝的多了,没准儿还会启发小娘子的什么灵感,喊个呜呼哀哉之类的助兴。
在她们主仆几个因为如何令云晏晏收敛而生出一堆动作的时候,四周的人在遵着另一个节奏。
在她们主仆几个一同哭向长安方向的时候,徐安先是骇了一跳,而后又愣了愣,再然后他满脸茫然的抓了抓头,想道:长安人还有这规矩?
随即,他猛地一拍脑门:好像还真的有。闲谈时听一位长安的朋友说起过,太祖陛下驾崩之时,长安城一片哭声。
这里不长安,他也不是长安人。所以,他要不要跟着一起哭呢?
徐安很快就做了决定:下马,跟着一起哭。
皇帝驾崩乃为国丧,举国缟素,一年内不得办喜事、不得饮酒作乐、不得歌舞丝竹......如同守孝一般。既然都守孝了,那哭丧也算正常。
徐安这一哭,他那些护卫也跟着哭起来。这群人一哭,四周的差役、百姓也都跟着哭了起来。如同墨滴水中一半,迅速的扩散开。由城门外传到城门内,继而又往城中传去。
他们多是本地人,自被收复一来,还是第一次遇到国丧,有些不知道该什么做。继续该吃吃该喝喝,该进城进城,该回家回家?明显不对啊。正踌躇间见周围人有了反应,自然是从众了。
不多时整座城都响起了哭声。有一位书生还加了戏,一边哭一边做赋,大意是诉说辽东等地在高句丽手中百姓是如何的屈辱,日子是如何的难过,太宗陛下收复辽东诸地,对百姓而言是如何的救苦救难云云......
他这样一念,百姓们便真情实感的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