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洪都城外走七八里路是一片人踪罕至坟岗,重阳祭祖时节未到,只有撒了一地的黄纸,和添了几座冷冷清清的新坟。跪在坟前撒黄纸的青年干嚎了几嗓子,眼角却没有挤出半滴眼泪,只好悻悻的用衣襟遮住自己的脸,免得被旁边哭的死去活来的仆人看到尴尬的一幕。
情同手足的兄长病死自己却哭不出来,怎么看都说不过去,在动作神态上尽力的向周围人传达亡兄之痛。
盘旋在附近枝头上的乌鸦发出凄厉的嘶鸣,应和着坟岗外的凄凉场景,衬托着干嚎的年轻人,显得有些可笑。
他面前的青石墓碑上,凿刻着醒目的几个字,兄长王勃之墓。
才华恒耀盛唐的八斗之才,永远的睡在这片土地之下。
而跪在坟前的王劝还在拼命的挤着眼泪,因为到现在都还没有回过神,接受兄长的死讯。
初唐诗杰的王子安,就这么死了?
千古绝唱还未完篇,人却溘然离世。残酷现实摆在眼前,铁板钉钉,王劝一边拿袖子遮着半张脸,听着仆人的嚎哭,一边在心里打小算盘。
对于名义上的兄长,心里没有半点的情分,除了一丁点惋惜之外,也谈不上伤悲。
何况作为穿越者的自己只是一只微不足道的蝼蚁,浩荡无垠的青史长卷中,仅在《王勃传》中一笔带过。
“唯有小弟王劝,亦有文才。”
与其他兄长文质彬彬士子模样不同的是,虽说王劝也是书香门第,然而却长得人高马大,一副武人的体魄,在一众兄长之前显得格外瞩目,甚至连向来喜欢夸耀自己儿子的王福畴见到小儿子时,都是憋了满肚子话,一脸欲言又止,总感觉自己生错了儿子。
论起文采,更是与自己三位兄长云泥之别。
与王家三株树的三位兄长相比,王劝的一生都笼罩在兄长辉煌光环的阴影之下,一个是泾州刺史,一个是天官侍郎,身无功名的王助则显得恨铁不成钢。
幸好恨铁不成钢的缘故,身为天官侍郎的三兄王勮与刘思礼走的太近,最终因为刘思礼谋反而牵连长兄王勔,王助,王家五株树被武则天斩杀殆尽。
或许是天妒英才,王家的结局,仅剩下了最没出息的自己。
然而老天爷似乎又给王劝开了一个玩笑,二郎王勃还没到北海便突然病逝,只能暂时葬在洪都的境内,王劝茫然的跪在坟前,何去何从也变成一个未知数。
跪的腿脚发麻,王劝想站起身活动一下筋骨,险些一个踉跄,头往青石墓碑上撞了上去。
“主人?”
跪在一旁的仆人蒋蒙被王劝的举动吓了一跳,以为他想不开寻死,连忙挣扎着爬起来,将王劝搀扶起来,慌张的安慰说道,“主人切莫太过伤心,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您若是想不开,子安在九泉之下也不会安心的。”
“……”
王劝心谤腹非,他只不过是跪久了脚麻,缺根筋才会寻短见。
何况自己还未好好的看一眼,这大唐盛世。
见王劝没有说话,蒋蒙这才松了一口气。他小心翼翼的扶起了主人,与恃才傲物的王勃不同,王劝生性木讷,王家仆人对他到没有太大的敬畏,反而多了一份亲和。
蒋蒙已经不想再长途跋涉去交趾受罪了。王劝耳根子软,想软磨硬泡说服对方回长安。赶忙讨好的问道,“主人,我们现在要不回长安吧?再往南前行,怕您吃不消。现在二郎已经如此,家主经不起丧子之痛了。”
此话一出,王劝心中一愣。
对方道出了一个一直纠结在他心中的困惑。
何去何从,是一个问题。
历史上的王劝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甚至连参与到刘思礼谋逆案的资格都没有,然而身为王家的一份子,他却不能坐视不管十年之后王家的灭顶之灾,坐看自己兄长人头落地。
失火的城门,终将会殃及池鱼。
“这算是天意吗?既来之,则安之吧。子安兄长,但愿九泉之下多多庇护王家的未来。”
王劝喃喃自语的说道,他抓起一把黄纸,随手一扬,给自己的兄长最后饯行。
他想安安静静的做一个官二代,有事兄长家父去扛,自己只负责吃喝玩乐。然而王家的政治嗅觉和灵敏度却令人堪忧。
树欲静而风不止。
既然不能指望长兄和三兄,他就要肩负起家族兴亡的重任。
“主人,回长安吧?”
蒋蒙还继续在耳边聒噪,王劝终于不耐烦了,积攒了几天的火气瞬间爆发出来。
“闭嘴!”
一声凌厉的怒斥,让在枝头上聒噪的乌鸦瞬间惊起,扑打着翅膀飞向远处。
王劝抬起头瞪了他一眼,凌厉的眼神将仆人吓得后退一步。
那种强势的眼神,他连家主的眼中都未曾见过。记忆中只记得那个被打也憨笑不还手的少年,此时却是一副气派不凡的模样。
“何去何从某自有分寸,要你多嘴?”
这是王劝第一次冲着下人发火,吓得蒋蒙赶紧跪下认错。
“小的不会说话,还请六郎息怒,饶了小人。”
王劝从他身边走过去,没有话说。
蒋蒙战战兢兢的爬起来,拍了拍裤子上的泥土,望着沉默的背影,犹豫片刻后才跟随上去。
此时眼神之中的迷茫逐渐散去,王劝转身朝着洪都城的方向走去。自从次兄死后,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归属的问题,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呵。
王劝抬起头,刚好仰望到南归的群雁,情绪低落。
自古逢秋悲寂寥啊……
原本他只想在兄长和父亲的庇护下,做一个长安的纨绔,然而历史却推着自己往前走。如今的长安也逐渐不太平,去年太子李弘病逝,李治风眩病加深,也即将时日无多,似乎一切都在为武则天的摄政夺权做准备。
宦海沉浮,王家此时虽然看似权贵显赫,在朝廷中只要走错一步,便是人头落地,家中落道。
家事国事天下事,层层叠叠压在身上,自己如何置身事外,安稳一生?
一路上王劝都保持着沉默,跟随在他身后的蒋蒙也不敢乱说话。直到抵达洪都城门时,他才小心翼翼的提醒说道,“主人,洪都到了。”
边沉思边前进的王劝愣了一下,下意识的抬起了头。
看惯了园林,画舫,亭台,楼阁,院落,街道之后,他抬头望了一眼灰褐色砖墙城楼上“洪都”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周围是川流不息的贩夫走卒,从王勃死后,他第一次有了不同的感受。
来到大唐已经一个多月,弥漫在心头的迷雾开始拨撩开来。
“蒋蒙,兄长的死讯,暂时别告诉家主。流放交趾,他老人家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王劝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暂时在洪都先落脚一阵子,我会修书一封回传长安,传达子安兄的死讯,再另作安排。”
“遵命,主人。”
虽然不知对方心中所想,但望着目光坚定的王劝,蒋蒙感受到一种奇怪的变化。
王劝依旧说话不多,然而蒋蒙却隐约感觉到,对方的沉默似乎不再木讷,而是多了一份沉稳与镇定。
那双星辰般的光芒背后,蕴含着更为深远的意味。
浩渺的青史凝结而成的厚重底蕴,在向他招手,命运推着自己走进这段承载着华夏骄傲,烟波浩渺的历史。
出于十年之后悲惨的结局,他逐渐认同了王家血脉的身份,想方设法开始自救。以一个后来者的视角,站在华夏历史盛世长河的开端,俯瞰着这座灯火璀璨,飞檐流瓦的盛唐。
砖瓦城墙,贩夫走卒,一笔一划,皆是历史。
掸去袖口沾染的一片灰尘,王劝斩断了之前的念想,终于接纳新的身份。
他深吸了一口气,神情变得平静,自言自语的说道,“大唐,我来了。”
情同手足的兄长病死自己却哭不出来,怎么看都说不过去,在动作神态上尽力的向周围人传达亡兄之痛。
盘旋在附近枝头上的乌鸦发出凄厉的嘶鸣,应和着坟岗外的凄凉场景,衬托着干嚎的年轻人,显得有些可笑。
他面前的青石墓碑上,凿刻着醒目的几个字,兄长王勃之墓。
才华恒耀盛唐的八斗之才,永远的睡在这片土地之下。
而跪在坟前的王劝还在拼命的挤着眼泪,因为到现在都还没有回过神,接受兄长的死讯。
初唐诗杰的王子安,就这么死了?
千古绝唱还未完篇,人却溘然离世。残酷现实摆在眼前,铁板钉钉,王劝一边拿袖子遮着半张脸,听着仆人的嚎哭,一边在心里打小算盘。
对于名义上的兄长,心里没有半点的情分,除了一丁点惋惜之外,也谈不上伤悲。
何况作为穿越者的自己只是一只微不足道的蝼蚁,浩荡无垠的青史长卷中,仅在《王勃传》中一笔带过。
“唯有小弟王劝,亦有文才。”
与其他兄长文质彬彬士子模样不同的是,虽说王劝也是书香门第,然而却长得人高马大,一副武人的体魄,在一众兄长之前显得格外瞩目,甚至连向来喜欢夸耀自己儿子的王福畴见到小儿子时,都是憋了满肚子话,一脸欲言又止,总感觉自己生错了儿子。
论起文采,更是与自己三位兄长云泥之别。
与王家三株树的三位兄长相比,王劝的一生都笼罩在兄长辉煌光环的阴影之下,一个是泾州刺史,一个是天官侍郎,身无功名的王助则显得恨铁不成钢。
幸好恨铁不成钢的缘故,身为天官侍郎的三兄王勮与刘思礼走的太近,最终因为刘思礼谋反而牵连长兄王勔,王助,王家五株树被武则天斩杀殆尽。
或许是天妒英才,王家的结局,仅剩下了最没出息的自己。
然而老天爷似乎又给王劝开了一个玩笑,二郎王勃还没到北海便突然病逝,只能暂时葬在洪都的境内,王劝茫然的跪在坟前,何去何从也变成一个未知数。
跪的腿脚发麻,王劝想站起身活动一下筋骨,险些一个踉跄,头往青石墓碑上撞了上去。
“主人?”
跪在一旁的仆人蒋蒙被王劝的举动吓了一跳,以为他想不开寻死,连忙挣扎着爬起来,将王劝搀扶起来,慌张的安慰说道,“主人切莫太过伤心,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您若是想不开,子安在九泉之下也不会安心的。”
“……”
王劝心谤腹非,他只不过是跪久了脚麻,缺根筋才会寻短见。
何况自己还未好好的看一眼,这大唐盛世。
见王劝没有说话,蒋蒙这才松了一口气。他小心翼翼的扶起了主人,与恃才傲物的王勃不同,王劝生性木讷,王家仆人对他到没有太大的敬畏,反而多了一份亲和。
蒋蒙已经不想再长途跋涉去交趾受罪了。王劝耳根子软,想软磨硬泡说服对方回长安。赶忙讨好的问道,“主人,我们现在要不回长安吧?再往南前行,怕您吃不消。现在二郎已经如此,家主经不起丧子之痛了。”
此话一出,王劝心中一愣。
对方道出了一个一直纠结在他心中的困惑。
何去何从,是一个问题。
历史上的王劝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甚至连参与到刘思礼谋逆案的资格都没有,然而身为王家的一份子,他却不能坐视不管十年之后王家的灭顶之灾,坐看自己兄长人头落地。
失火的城门,终将会殃及池鱼。
“这算是天意吗?既来之,则安之吧。子安兄长,但愿九泉之下多多庇护王家的未来。”
王劝喃喃自语的说道,他抓起一把黄纸,随手一扬,给自己的兄长最后饯行。
他想安安静静的做一个官二代,有事兄长家父去扛,自己只负责吃喝玩乐。然而王家的政治嗅觉和灵敏度却令人堪忧。
树欲静而风不止。
既然不能指望长兄和三兄,他就要肩负起家族兴亡的重任。
“主人,回长安吧?”
蒋蒙还继续在耳边聒噪,王劝终于不耐烦了,积攒了几天的火气瞬间爆发出来。
“闭嘴!”
一声凌厉的怒斥,让在枝头上聒噪的乌鸦瞬间惊起,扑打着翅膀飞向远处。
王劝抬起头瞪了他一眼,凌厉的眼神将仆人吓得后退一步。
那种强势的眼神,他连家主的眼中都未曾见过。记忆中只记得那个被打也憨笑不还手的少年,此时却是一副气派不凡的模样。
“何去何从某自有分寸,要你多嘴?”
这是王劝第一次冲着下人发火,吓得蒋蒙赶紧跪下认错。
“小的不会说话,还请六郎息怒,饶了小人。”
王劝从他身边走过去,没有话说。
蒋蒙战战兢兢的爬起来,拍了拍裤子上的泥土,望着沉默的背影,犹豫片刻后才跟随上去。
此时眼神之中的迷茫逐渐散去,王劝转身朝着洪都城的方向走去。自从次兄死后,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归属的问题,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呵。
王劝抬起头,刚好仰望到南归的群雁,情绪低落。
自古逢秋悲寂寥啊……
原本他只想在兄长和父亲的庇护下,做一个长安的纨绔,然而历史却推着自己往前走。如今的长安也逐渐不太平,去年太子李弘病逝,李治风眩病加深,也即将时日无多,似乎一切都在为武则天的摄政夺权做准备。
宦海沉浮,王家此时虽然看似权贵显赫,在朝廷中只要走错一步,便是人头落地,家中落道。
家事国事天下事,层层叠叠压在身上,自己如何置身事外,安稳一生?
一路上王劝都保持着沉默,跟随在他身后的蒋蒙也不敢乱说话。直到抵达洪都城门时,他才小心翼翼的提醒说道,“主人,洪都到了。”
边沉思边前进的王劝愣了一下,下意识的抬起了头。
看惯了园林,画舫,亭台,楼阁,院落,街道之后,他抬头望了一眼灰褐色砖墙城楼上“洪都”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周围是川流不息的贩夫走卒,从王勃死后,他第一次有了不同的感受。
来到大唐已经一个多月,弥漫在心头的迷雾开始拨撩开来。
“蒋蒙,兄长的死讯,暂时别告诉家主。流放交趾,他老人家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王劝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暂时在洪都先落脚一阵子,我会修书一封回传长安,传达子安兄的死讯,再另作安排。”
“遵命,主人。”
虽然不知对方心中所想,但望着目光坚定的王劝,蒋蒙感受到一种奇怪的变化。
王劝依旧说话不多,然而蒋蒙却隐约感觉到,对方的沉默似乎不再木讷,而是多了一份沉稳与镇定。
那双星辰般的光芒背后,蕴含着更为深远的意味。
浩渺的青史凝结而成的厚重底蕴,在向他招手,命运推着自己走进这段承载着华夏骄傲,烟波浩渺的历史。
出于十年之后悲惨的结局,他逐渐认同了王家血脉的身份,想方设法开始自救。以一个后来者的视角,站在华夏历史盛世长河的开端,俯瞰着这座灯火璀璨,飞檐流瓦的盛唐。
砖瓦城墙,贩夫走卒,一笔一划,皆是历史。
掸去袖口沾染的一片灰尘,王劝斩断了之前的念想,终于接纳新的身份。
他深吸了一口气,神情变得平静,自言自语的说道,“大唐,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