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陪着董卓、牛辅和李儒三人吃完了一只羊。
张辽惊叹于三人食肉量惊人的同时,自己也多吃了一些,其中就属李儒吃的最少。
贵客临门,自然要好酒好肉招待一下,除了他这个主人家作陪之外身患寒疾的兄长无法入座相陪。
凉州和并州紧靠戎狄,食羊乃是相通之处。
张辽特意吩咐族人宰羊,也有投其所好之嫌,不过大家都习惯于吃羊,也说不得是故意讨好。
“今日吃得甚是痛快,好久没有吃过肉了。”
董卓擦了擦宽厚的手掌,重点搓了搓常年练武留在老茧上的油渍,这才发出感慨。
张辽瞧瞧那雄武的身躯,虎背熊腰不是形容词完全是董卓健硕之躯的真实写照啊,一静一动之间都散发着因为操持武艺而显现出来的彪悍气息,他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董卓的话。
好久没吃过肉,骗鬼呢?
他暗暗觉得,这是董卓对他的敲打,让他闻弦而知雅意,连堂堂的刺史大人食顿肉都是奢侈,一个地方豪门能够食肉就是过着豪奢的日子,这可说不过去。
牛辅大眼睛转了转,不明白岳父为何总会说这样的话。
自打进入雁门郡以来,无论是在楼烦县歇息,还是在埒县乡野顿留,当地县尊和豪门都会以酒肉款待,就是在这个时候,岳父总会说这么一句不着边际的话,让他深感疑惑。
问过李儒之后,牛辅大概记住了一个说法,想要让地方豪门听话,就得说自己没有吃过肉,其中到底是个什么道理他理解不了,索性也就视若罔闻。
不过,每当这个时候,岳父大人总能达到自己的目的,牛辅深感敬佩
李儒呵呵一笑,他倒是非常期待,张辽会如何回应?
他十分笃信,张辽肯定不会再胡说八道。
这个时候自讨没趣没有好处,只有坏处。
“刺史大人为国事操劳夙夜优心,即便大鱼大肉摆在眼前恐怕也是无心下咽。”
张辽为了让家族少损失一些,让自己倍感恶心的话也是扔了出来,故作大气的道:“刺史大人有何吩咐但说无妨,能为刺史大人分忧,在下荣幸之至。”
“鲜卑入侵刚刚过去,郡内边民的财产大多为几石粮食,几只鸡或者是一头牛,如今都便宜了胡骑,边民忍饥挨饿苦苦度日,我身为一州刺史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董卓斟酌着将早就说过很多遍的话枯涩无味的搬了出来,挤出了一副悲天悯人的虚假表情,道出了自己的心志,道:“当我得知边民之苦之后,夙夜忧虑,整日只食一碗粥,就是为了节省一口粮食好为边民活命。”
“刺史大人忧国忧民之心在下佩服,张氏虽为乡野陋室,但也有几分为国为民之心,自当捐出粮秣一百石为刺史大人效劳,以解燃眉之急。”
张辽心中甚是警惕,半点轻松之态都没有,谁敢小看董卓肯定会吃大亏。
如今,只能多保住一石粮食是一石,不可好高骛远。
你看看,连打秋风都打的这么理直气壮,有理有据,让你不得不乖乖的拿出粮食去成全刺史大人的忧国忧民之心,即便是捐出粮食的多少也得你自己主动拿出,连拿出多少都是你自己报备,对方满意与否还要另说。
似乎,一切都是你自己主动且自愿贡献出来的,刺史大人并没有半点胁迫之意在里面。
“张氏乃乡中巨富,马邑县独一无二的豪奢人家,仁义之名惠及乡民,让我甚是佩服。”董卓言语恳切。
张辽脸色大苦,对方从敲打变成不要脸的夸赞了,这是对一百石不满意啊,他咬了咬牙,装出豁出去的表情,带着义无反顾的语气大声道:“再加三石,我张氏愿意拿出一百零三石粮食,不能再多了。”
董卓的脸色霎那之间剧变,一口闷血憋在胸口,差点没忍住吐在了张辽的脸上。
他不顾脸面夸赞张氏,就值三石粮食,他倍感自己的脸面太过低贱了。
在楼烦县和埒县境内,可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刺史大人夸赞了这个脸面怎么着也都要给吧,就是吃亏也要对得起刺史大人的褒奖之词,起码都是百石粮秣打底。
如今可好,到了张辽这里变成了三石。
张辽有自己的主意,要是对方不满意可以抬价,他可以讨价还价,要是多扔一些夸赞之词,他只能慢慢的抬价了。
他还怕董卓准备了一框子溢美之词,好多筹备一些粮秣,所以夸一句加三石已经不错了。
奈何,似乎情况超出了他的预料。
董刺史的脸色极其难看,张辽顿感失误。
李儒差点没忍住笑了出来,强迫自己平静下来之后这才认真的看向了张辽,就路过楼烦县和埒县的情况来看,刺史大人的夸赞一出,所献之粮直接翻倍增加。
在李儒看来,张辽跟其他人一样,都迫于刺史大人的压力都在献粮,似乎都是一个路数,直到刺史大人对张氏的夸赞让张辽献粮三石之后,早就百试不爽的筹粮计谋变味了。
李儒倍感自己设计的故事不应该这样往下演,而张辽的无耻程度让他大跌眼眶。
李儒害怕岳父大人忍不住骂出来,急忙插嘴道:“张家小郎只要有这份心思即可,不管献粮多少,都是一份心意,某些特定时候不说三石,即便是一升粮也可以活命。”
张辽顺着杆往上爬,急忙道:“李功曹言之有理,我深以为然,正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重在心意,不在俗物的多寡上。”
李儒忽视了张辽的屁话,对着董卓拜了一礼,似有所指的提醒道:“此番鲜卑入侵,张氏立功多矣。”
董卓神色一敛,官威十足的道:“郡中文书有言,张氏族人张家二郎张辽率领部曲击杀胡骑两百一十二人,县尊大人亲验首级为凭,郡守大人亦可作证,此功劳不可谓不大,不知张家郎君是否有意为官?”
“我小小年纪,能为官否?”张辽甚是意外。
本来,那些首级是要为张舞请功的,兄长将张刑几人召集在一起商议之后按在了张辽的头上,想要以斩首胡骑的功劳给张辽增加在郡中的声望,好为将来为官为吏做个铺垫,积蓄一些资本。
如今董卓的话,让张辽心中意动。
张辽惊叹于三人食肉量惊人的同时,自己也多吃了一些,其中就属李儒吃的最少。
贵客临门,自然要好酒好肉招待一下,除了他这个主人家作陪之外身患寒疾的兄长无法入座相陪。
凉州和并州紧靠戎狄,食羊乃是相通之处。
张辽特意吩咐族人宰羊,也有投其所好之嫌,不过大家都习惯于吃羊,也说不得是故意讨好。
“今日吃得甚是痛快,好久没有吃过肉了。”
董卓擦了擦宽厚的手掌,重点搓了搓常年练武留在老茧上的油渍,这才发出感慨。
张辽瞧瞧那雄武的身躯,虎背熊腰不是形容词完全是董卓健硕之躯的真实写照啊,一静一动之间都散发着因为操持武艺而显现出来的彪悍气息,他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董卓的话。
好久没吃过肉,骗鬼呢?
他暗暗觉得,这是董卓对他的敲打,让他闻弦而知雅意,连堂堂的刺史大人食顿肉都是奢侈,一个地方豪门能够食肉就是过着豪奢的日子,这可说不过去。
牛辅大眼睛转了转,不明白岳父为何总会说这样的话。
自打进入雁门郡以来,无论是在楼烦县歇息,还是在埒县乡野顿留,当地县尊和豪门都会以酒肉款待,就是在这个时候,岳父总会说这么一句不着边际的话,让他深感疑惑。
问过李儒之后,牛辅大概记住了一个说法,想要让地方豪门听话,就得说自己没有吃过肉,其中到底是个什么道理他理解不了,索性也就视若罔闻。
不过,每当这个时候,岳父大人总能达到自己的目的,牛辅深感敬佩
李儒呵呵一笑,他倒是非常期待,张辽会如何回应?
他十分笃信,张辽肯定不会再胡说八道。
这个时候自讨没趣没有好处,只有坏处。
“刺史大人为国事操劳夙夜优心,即便大鱼大肉摆在眼前恐怕也是无心下咽。”
张辽为了让家族少损失一些,让自己倍感恶心的话也是扔了出来,故作大气的道:“刺史大人有何吩咐但说无妨,能为刺史大人分忧,在下荣幸之至。”
“鲜卑入侵刚刚过去,郡内边民的财产大多为几石粮食,几只鸡或者是一头牛,如今都便宜了胡骑,边民忍饥挨饿苦苦度日,我身为一州刺史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董卓斟酌着将早就说过很多遍的话枯涩无味的搬了出来,挤出了一副悲天悯人的虚假表情,道出了自己的心志,道:“当我得知边民之苦之后,夙夜忧虑,整日只食一碗粥,就是为了节省一口粮食好为边民活命。”
“刺史大人忧国忧民之心在下佩服,张氏虽为乡野陋室,但也有几分为国为民之心,自当捐出粮秣一百石为刺史大人效劳,以解燃眉之急。”
张辽心中甚是警惕,半点轻松之态都没有,谁敢小看董卓肯定会吃大亏。
如今,只能多保住一石粮食是一石,不可好高骛远。
你看看,连打秋风都打的这么理直气壮,有理有据,让你不得不乖乖的拿出粮食去成全刺史大人的忧国忧民之心,即便是捐出粮食的多少也得你自己主动拿出,连拿出多少都是你自己报备,对方满意与否还要另说。
似乎,一切都是你自己主动且自愿贡献出来的,刺史大人并没有半点胁迫之意在里面。
“张氏乃乡中巨富,马邑县独一无二的豪奢人家,仁义之名惠及乡民,让我甚是佩服。”董卓言语恳切。
张辽脸色大苦,对方从敲打变成不要脸的夸赞了,这是对一百石不满意啊,他咬了咬牙,装出豁出去的表情,带着义无反顾的语气大声道:“再加三石,我张氏愿意拿出一百零三石粮食,不能再多了。”
董卓的脸色霎那之间剧变,一口闷血憋在胸口,差点没忍住吐在了张辽的脸上。
他不顾脸面夸赞张氏,就值三石粮食,他倍感自己的脸面太过低贱了。
在楼烦县和埒县境内,可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刺史大人夸赞了这个脸面怎么着也都要给吧,就是吃亏也要对得起刺史大人的褒奖之词,起码都是百石粮秣打底。
如今可好,到了张辽这里变成了三石。
张辽有自己的主意,要是对方不满意可以抬价,他可以讨价还价,要是多扔一些夸赞之词,他只能慢慢的抬价了。
他还怕董卓准备了一框子溢美之词,好多筹备一些粮秣,所以夸一句加三石已经不错了。
奈何,似乎情况超出了他的预料。
董刺史的脸色极其难看,张辽顿感失误。
李儒差点没忍住笑了出来,强迫自己平静下来之后这才认真的看向了张辽,就路过楼烦县和埒县的情况来看,刺史大人的夸赞一出,所献之粮直接翻倍增加。
在李儒看来,张辽跟其他人一样,都迫于刺史大人的压力都在献粮,似乎都是一个路数,直到刺史大人对张氏的夸赞让张辽献粮三石之后,早就百试不爽的筹粮计谋变味了。
李儒倍感自己设计的故事不应该这样往下演,而张辽的无耻程度让他大跌眼眶。
李儒害怕岳父大人忍不住骂出来,急忙插嘴道:“张家小郎只要有这份心思即可,不管献粮多少,都是一份心意,某些特定时候不说三石,即便是一升粮也可以活命。”
张辽顺着杆往上爬,急忙道:“李功曹言之有理,我深以为然,正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重在心意,不在俗物的多寡上。”
李儒忽视了张辽的屁话,对着董卓拜了一礼,似有所指的提醒道:“此番鲜卑入侵,张氏立功多矣。”
董卓神色一敛,官威十足的道:“郡中文书有言,张氏族人张家二郎张辽率领部曲击杀胡骑两百一十二人,县尊大人亲验首级为凭,郡守大人亦可作证,此功劳不可谓不大,不知张家郎君是否有意为官?”
“我小小年纪,能为官否?”张辽甚是意外。
本来,那些首级是要为张舞请功的,兄长将张刑几人召集在一起商议之后按在了张辽的头上,想要以斩首胡骑的功劳给张辽增加在郡中的声望,好为将来为官为吏做个铺垫,积蓄一些资本。
如今董卓的话,让张辽心中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