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记 作者:石头与水
分卷阅读1082
皇帝亲自作媒,李九江都婉拒了去,其人至今无妻无子,孤身一人。
这样的人,似乎也在暗示,他这种独特的性情,绝不是可用常理来揣测的。
便如小唐大人,这是李九江唯二爱徒,小唐大人都割袖断义了,李九江也没睬他。要说小唐大人还只是师生之名,但,李九江唯一还亲近的家族的弟弟禁卫大将军李宣,据闻也十分不能理解其兄所为,亲自上门解劝,李大将军把嘴都说肿了,李九江仍是一意孤行。
然后,李九江还办了一件震惊整个帝都城的事,他请示了族长,也就是他爹老永安侯,打算另立族谱。整个帝都官场不禁哗然,这年头,不要说另立宗族,就是父母活着,都不能允许分家的,分家就是大不孝,违法的。更不必说,父母活着,另立宗族了!
御史台先炸了,左都御史钟御史带着御史台大大小小的御史险没用吐沫星子把吏部给淹了,据悉,参奏李尚书的奏章便有半屋子之多,内阁都看不过来。
礼部亦说此事不妥,不想,能生出李九江的老永安侯也不是个寻常人,这位已退出历史舞台的大长公主驸马兼老侯爷,直接准了李九江另立宗族之事。凭谁来说来劝,没用。李家寻了个日子,李九江便自宗族迁了出去,如今,李尚书已是自成一族。
虽然这么多人参奏李九江,陛下都以“此乃永安侯府家事”为由,随人怎么说去吧。倒是李九江,御史台敢参他,完蛋了,御史台今年三品以下的官员考核可想而知。左都钟御史为此大怒,当朝就与李九江撕打起来,俩六十几岁的老头儿,打得年轻人都拉扯不开。钟御史大怒,指着李九江大骂,“无耻之尤!耻于尔等为伍。”
李九江淡淡一句,“有本事辞官我才服你!”
钟御史当时脑子一热,险些真辞了官。不过,钟御史也是多少年的老人儿了,他道,“老子便是辞官,也切不会便宜尔等小人!”就是不辞官!气死姓李的!
李九江回以鄙视眼神,理理衣袍,虽鬓发略有凌乱,却仍不减风度翩翩。要知道,李九江两个弟子,一个是文官小唐大人,另一个是武官忠勇伯。所以,李大人其实文武双修,要不是钟御史与大寺理卿杜寺卿交好学过两手防身术,他怕要在打架中吃亏的。
韦相出列,以李九江钟御史当朝打架,御前失仪之事,罚二人各半年俸禄。钟御史气哼哼的没说话,李九江道,“此事乃钟御史先动手,我不过防御。故,首辅大人所判偏颇,臣不服。”把韦相噎得,险翻白眼儿。
最后,陛下调停着,李九江罚三个月薪俸,钟御史罚半年。这种决断,真叫钟御史吐血,要不是有同僚死拉着钟御史,钟御史怕真要一怒之下当朝辞官了。
就这么着,李九江还道,“陛下偏帮恩师,臣就给韦相这个面子。”
韦相,“那我就谢谢李尚书给我这个面子。”
李九江,“不必谢下官,首辅谢陛下就是。”
总之,李尚书简直是成了朝廷的公敌啊。跟他比起来,曹家都显得可爱了。偏生陛下现在视李九江若腹心,凭谁如何参奏李九江,陛下维护的很,一时,竟是谁都拿李九江没法子。
多事之秋。
何老娘特意到郊外,同自家丫头道,“今年咱们几家运势不大好,我约了你外祖母、舅妈她们,还有你娘,阿幸、阿媛她们,咱们一起去西山寺烧烧青云香。”保佑家里男人们青云直上才好。
结果,这香还没烧呢,冯姑妈一家来帝都述职。
冯姑丈如今已是位在从三品参政,任期满后,按规矩来帝都陛见,也要谋一新缺才好。
不得不说,冯姑丈来得很不是时候。不过,这也挡不住一家子团聚的高兴啊。冯姑妈见面礼就备了两车,见到弟弟家这样的兴旺,如何能不欢喜。何家宴席就摆了两日,何子衿阿念这住郊外的也回城住了些日子。妇道人家无非是说些这些年的琐事,冯姑妈见着阿曦生的龙凤胎格外欢喜,还说呢,“当初就是离得太远,音讯不便,不然,哪里轮得到阿念,我原是想子衿来我家里做媳妇的。”
沈氏笑道,“别说,阿翼与子衿小时候不真是合得来,阿翼每次一去就给子衿买好吃的,还有送给子衿的小木马,子衿存了多少年。”
何子衿笑道,“现在还有呢,阿晔阿曦小时候,给他们玩儿过,待他们大些不玩儿,我就又收起来了。”
大家说些旧事,极是欢喜。主要是,冯姑妈家的日子也一直很好,冯姑丈这些年做官儿顺顺利利的,只是,此时来帝都,却不是最佳时机。
如今帝都的情势,何恭阿念先与冯姑丈说了,阿念道,“亏得姑丈如今已是从三品,谋缺之事不经吏部,主要看内阁的意思。不然,如今来帝都谋缺的人,但凡走了曹家门路,吏部那里便极好安排。倘是不走曹家门路,便要公事公办,再者有运道不好的,就更难说了。”
冯姑丈略有不解,道,“往常来帝都,李尚书一向公道。”
何恭道,“今日李尚书,已非往日李尚书。现在怕就是去曹家送礼,好缺也不多了,听说前些日子,安排了一批曹姓人,或是与曹家沾亲带故的。说来可恨,各军中都在安排曹家亲信。曹家所谋非小啊。”
冯姑丈原是寻思着能再往上走一步的,听小舅子这般说,冯姑丈道,“那我不如先试试,看能否连任。”感叹,“我们这些外任官,久不来帝都,竟不知帝都这般情势。”
“如今的稀奇事儿多着呢,因曹家做了陛下外家,自陛下亲政以来,曹家虽仍未复爵,但陛下亲近外家,曹家又与李尚书交好,现在不少人都在走曹家的门路。还有可笑的,外地来的官儿,也是姓曹,立刻巴结上去,因巴结的到位,还与帝都曹家连了宗,成了一家人。”何恭道,“如今的人,为了官儿,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也不管祖宗愿不愿意。”
冯姑丈都奇怪,道,“那为什么不直接走李尚书的门路?”
“李尚书为人,不可以常人揣度。”阿念道,“有人给李尚书送礼,李尚书转天就把送礼的人给参了。再者,李尚书于朝中结怨颇多,现在御史台和吏部是死敌,御史台早盯着他呢。我看,都有人恨不能给李尚书送银子,然后做个局把他弄下去。李尚书这么些年的吏部尚书,坐得稳稳当当,他断不能给人留下这种把柄的。”要是李尚书好收拾,御史台钟御史能生吃了他。
阿念给冯姑丈出一主意,道,“内阁如今与吏部不睦,李尚书大有要力压内阁之势。姑丈倘去内阁那里走动,要是遇着韦相,只管骂吏部骂曹家,便对了。要是遇着苏相,就不要骂吏部,只骂曹家。”
冯姑丈听得一乐,又道,“不是说吏部与曹家狼
分卷阅读1082
-
分卷阅读1082
皇帝亲自作媒,李九江都婉拒了去,其人至今无妻无子,孤身一人。
这样的人,似乎也在暗示,他这种独特的性情,绝不是可用常理来揣测的。
便如小唐大人,这是李九江唯二爱徒,小唐大人都割袖断义了,李九江也没睬他。要说小唐大人还只是师生之名,但,李九江唯一还亲近的家族的弟弟禁卫大将军李宣,据闻也十分不能理解其兄所为,亲自上门解劝,李大将军把嘴都说肿了,李九江仍是一意孤行。
然后,李九江还办了一件震惊整个帝都城的事,他请示了族长,也就是他爹老永安侯,打算另立族谱。整个帝都官场不禁哗然,这年头,不要说另立宗族,就是父母活着,都不能允许分家的,分家就是大不孝,违法的。更不必说,父母活着,另立宗族了!
御史台先炸了,左都御史钟御史带着御史台大大小小的御史险没用吐沫星子把吏部给淹了,据悉,参奏李尚书的奏章便有半屋子之多,内阁都看不过来。
礼部亦说此事不妥,不想,能生出李九江的老永安侯也不是个寻常人,这位已退出历史舞台的大长公主驸马兼老侯爷,直接准了李九江另立宗族之事。凭谁来说来劝,没用。李家寻了个日子,李九江便自宗族迁了出去,如今,李尚书已是自成一族。
虽然这么多人参奏李九江,陛下都以“此乃永安侯府家事”为由,随人怎么说去吧。倒是李九江,御史台敢参他,完蛋了,御史台今年三品以下的官员考核可想而知。左都钟御史为此大怒,当朝就与李九江撕打起来,俩六十几岁的老头儿,打得年轻人都拉扯不开。钟御史大怒,指着李九江大骂,“无耻之尤!耻于尔等为伍。”
李九江淡淡一句,“有本事辞官我才服你!”
钟御史当时脑子一热,险些真辞了官。不过,钟御史也是多少年的老人儿了,他道,“老子便是辞官,也切不会便宜尔等小人!”就是不辞官!气死姓李的!
李九江回以鄙视眼神,理理衣袍,虽鬓发略有凌乱,却仍不减风度翩翩。要知道,李九江两个弟子,一个是文官小唐大人,另一个是武官忠勇伯。所以,李大人其实文武双修,要不是钟御史与大寺理卿杜寺卿交好学过两手防身术,他怕要在打架中吃亏的。
韦相出列,以李九江钟御史当朝打架,御前失仪之事,罚二人各半年俸禄。钟御史气哼哼的没说话,李九江道,“此事乃钟御史先动手,我不过防御。故,首辅大人所判偏颇,臣不服。”把韦相噎得,险翻白眼儿。
最后,陛下调停着,李九江罚三个月薪俸,钟御史罚半年。这种决断,真叫钟御史吐血,要不是有同僚死拉着钟御史,钟御史怕真要一怒之下当朝辞官了。
就这么着,李九江还道,“陛下偏帮恩师,臣就给韦相这个面子。”
韦相,“那我就谢谢李尚书给我这个面子。”
李九江,“不必谢下官,首辅谢陛下就是。”
总之,李尚书简直是成了朝廷的公敌啊。跟他比起来,曹家都显得可爱了。偏生陛下现在视李九江若腹心,凭谁如何参奏李九江,陛下维护的很,一时,竟是谁都拿李九江没法子。
多事之秋。
何老娘特意到郊外,同自家丫头道,“今年咱们几家运势不大好,我约了你外祖母、舅妈她们,还有你娘,阿幸、阿媛她们,咱们一起去西山寺烧烧青云香。”保佑家里男人们青云直上才好。
结果,这香还没烧呢,冯姑妈一家来帝都述职。
冯姑丈如今已是位在从三品参政,任期满后,按规矩来帝都陛见,也要谋一新缺才好。
不得不说,冯姑丈来得很不是时候。不过,这也挡不住一家子团聚的高兴啊。冯姑妈见面礼就备了两车,见到弟弟家这样的兴旺,如何能不欢喜。何家宴席就摆了两日,何子衿阿念这住郊外的也回城住了些日子。妇道人家无非是说些这些年的琐事,冯姑妈见着阿曦生的龙凤胎格外欢喜,还说呢,“当初就是离得太远,音讯不便,不然,哪里轮得到阿念,我原是想子衿来我家里做媳妇的。”
沈氏笑道,“别说,阿翼与子衿小时候不真是合得来,阿翼每次一去就给子衿买好吃的,还有送给子衿的小木马,子衿存了多少年。”
何子衿笑道,“现在还有呢,阿晔阿曦小时候,给他们玩儿过,待他们大些不玩儿,我就又收起来了。”
大家说些旧事,极是欢喜。主要是,冯姑妈家的日子也一直很好,冯姑丈这些年做官儿顺顺利利的,只是,此时来帝都,却不是最佳时机。
如今帝都的情势,何恭阿念先与冯姑丈说了,阿念道,“亏得姑丈如今已是从三品,谋缺之事不经吏部,主要看内阁的意思。不然,如今来帝都谋缺的人,但凡走了曹家门路,吏部那里便极好安排。倘是不走曹家门路,便要公事公办,再者有运道不好的,就更难说了。”
冯姑丈略有不解,道,“往常来帝都,李尚书一向公道。”
何恭道,“今日李尚书,已非往日李尚书。现在怕就是去曹家送礼,好缺也不多了,听说前些日子,安排了一批曹姓人,或是与曹家沾亲带故的。说来可恨,各军中都在安排曹家亲信。曹家所谋非小啊。”
冯姑丈原是寻思着能再往上走一步的,听小舅子这般说,冯姑丈道,“那我不如先试试,看能否连任。”感叹,“我们这些外任官,久不来帝都,竟不知帝都这般情势。”
“如今的稀奇事儿多着呢,因曹家做了陛下外家,自陛下亲政以来,曹家虽仍未复爵,但陛下亲近外家,曹家又与李尚书交好,现在不少人都在走曹家的门路。还有可笑的,外地来的官儿,也是姓曹,立刻巴结上去,因巴结的到位,还与帝都曹家连了宗,成了一家人。”何恭道,“如今的人,为了官儿,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也不管祖宗愿不愿意。”
冯姑丈都奇怪,道,“那为什么不直接走李尚书的门路?”
“李尚书为人,不可以常人揣度。”阿念道,“有人给李尚书送礼,李尚书转天就把送礼的人给参了。再者,李尚书于朝中结怨颇多,现在御史台和吏部是死敌,御史台早盯着他呢。我看,都有人恨不能给李尚书送银子,然后做个局把他弄下去。李尚书这么些年的吏部尚书,坐得稳稳当当,他断不能给人留下这种把柄的。”要是李尚书好收拾,御史台钟御史能生吃了他。
阿念给冯姑丈出一主意,道,“内阁如今与吏部不睦,李尚书大有要力压内阁之势。姑丈倘去内阁那里走动,要是遇着韦相,只管骂吏部骂曹家,便对了。要是遇着苏相,就不要骂吏部,只骂曹家。”
冯姑丈听得一乐,又道,“不是说吏部与曹家狼
分卷阅读10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