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贾脸色凝重的抬头望着遥远的东方。
心中更是有股讲不出的滋味。
他又一次的感受到了帝国的强大。
这种感觉要比以往的那些感觉都要强烈。
自己带着禁军在西域不断游走各国,也征伐过一些小的国家,让大汉的威名开始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建立。
但是这一次,帝国给陆贾带来的感觉却大为不同。
在这件事情中,帝国明明什么都没有做,却仅仅只是依靠着帝国的威名,救下了整个使团。
陆贾不会贪功,也不屑于贪功。
事实就是如此。
若不是帝国在东方击败了匈奴,导致匈奴被迫西迁。
恰好乌孙和龟兹遭受到了匈奴的袭扰,又恰好因为他们内乱,给了乌孙和龟兹喘气的机会。
抓到俘虏询问了以后才知道,原来汉朝已经在这么强大了。
他们需要集中力量才能击败匈奴人的先头部队,而汉朝已经可以打的匈奴主力不得不西迁避祸了。
匈奴人来者不善,在还未露面的时候,他们就露出了凶狠的獠牙。
不论是乌孙也好,龟兹也罢,又或者是那个动了歪心思的大宛国。
他们都属于行国,国内主要依靠畜牧业为生的。
本质上来说,他们跟匈奴没有什么区别。
而依靠畜牧业为生的国家一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对于其他部族的吞并,始终保持着高胀的热情。
匈奴人已经露出了他们的本质,而事实又证明他们是真的打不过。
那么现如今,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只剩下了三个选项。
不为所动,等着匈奴来攻,到时候打一仗,真的打不过了就投靠匈奴,而按照他们的规矩,基本上就是加入匈奴,乌孙王或许会被封一个高官职位,但是乌孙也就此灭国了。
西迁避祸,迁到一个足够远,足够安全的地方,继续去抢占小部落的地盘来维持自己的生计。
以乌孙和龟兹的规模,并不用发愁找不到一个自己中意的地方,他们有足够的军事实力去抢夺一块新的牧场。
交好汉朝,请汉朝出兵西域,直接在西域与匈奴人交战。
但是这么做的话,也是会有一系列不可预估的后果的。
“帝国出兵西域,你觉得可能吗?”陆贾望着东方,问着身旁的薛拓。
“一定会出兵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薛拓十分肯定的点着头。
“是啊,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陆贾深深的叹了口气。
他当然知道!
这一点是不需要考虑的,他们此次出使的任务就已经证明了一切。
虽说寻找白叠子是最最重要的任务。
但是不要忘了,他们的使团中,都包含了什么类型的官员。
有兵部负责后勤的官吏,他们的任务是负责初步筛选适合建立驿站的地方。
还有尚书省的官吏,他们的任务是负责绘制舆图,统计西域城郭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情况。
有户部的官吏,他们负责勘察地形,看西域是否适合大规模的推广农业。
正常的使团,需要这么多职责不同的官吏吗?
当然不需要!
陆贾不是傻子,相反他很聪明!
从陛下给他划分这些人进入使团的那一刻,他就明白了陛下的用意。
陛下为何又给了他一千禁军作为护卫?
大汉有那么多的兵士,为何偏偏要从皇帝的禁卫军中去选人负责保护使团呢?
那是因为禁卫军的训练最严苛,战斗力最强,意志力最坚定,同时也是最忠诚的部队。
说句不好听的,这一次的使团,其实就是打着找白叠子的幌子,不断的去刺探整个西域的虚实。
只要自己能够拿着这些资料回到洛阳,皇帝立刻就能制定出进军西域的政策。
从哪里进入?
进去多少人?
谁是敌人?
谁又是可以拉拢的?
陆贾甚至隐隐之间觉得,皇帝甚至都想到了该如何去治理西域这片陌生的土地。
但是出兵西域,又哪有那么容易呢?
难!
很难!
大汉现在虽然很强大,但毕竟建立的时间太短,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来不及去做。
就是先秦时期的领土,大汉都还没有完全收复呢。
虽然名义上收复了,但河套地区的一半面积,现在是暂时的让给了月氏人居住的。
更不要说完全没有任何动静的河西走廊了,大汉现在对那里还没有太大的欲望。
因为没有足够的人口,其主要精力又放在了北边的匈奴。
现在大汉最西边的边陲之地便是金城(兰州),距离乌孙,差不多有五千里那么远。
远征军……
何其难也?
“陆使,这是好事啊,怎么瞧您如此不高兴呢?”薛拓有些摸不着头脑。
大宛已经被乌孙和龟兹联合给干掉了,虽然从阿陀力那里搞到了不足百匹大宛马,但是这批被干掉的大宛骑兵又被他们缴获了上千匹大宛马。
这个数量已经足够多了。
而乌孙和龟兹又决定了出使大汉,各自派出了千人规模的使团,这其中各自派了六百士兵护卫。
加上汉军,差不多是两千人规模的战斗力量了。
而两千人的战斗力量在这里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除了大自然以外,已经没有人能够对他们产生任何的威胁了。
“西域这地方,大有可为!只是不知道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再回来了……”陆贾回头望了眼身后,说出一句令人迷茫的话来。
“陆使,您还不到四十呢,就算朝廷准备十年,您也不过四十多岁而已,正值壮年呢!”薛拓迷迷糊糊的劝说着。
陆贾笑了笑,没有回答薛拓的这个问题。
是啊,自己还年轻。
可是十年后,陛下又会不会让自己回来呢?
十年后,自己带的这些人也都成长起来了。
十年后,谁又知道,十年的时间,大汉又是否能准备好呢?
出兵西域,大汉就必须要想办法缩短补给的路程。
而且必须要控制河西走廊,获得一个稳定的出关口。
而不控制河西走廊,东来的西去的,都会遭受到来自南北地区的威胁,这将会是一条极其不稳定的通道。
大汉需要在这里经营,需要在这里建设。
十年?
谁又敢肯定?
也许,这一走,再回来,就是二十年后了……
陆贾的这个猜测也并非没有依据,因为二十年后,将会是大汉人口的爆发高峰期。
第一波会在十五年后左右出现,但这个时候尚不稳定,真正能稳定下来的,差不多就是十八九年后的事情了。
……
就在陆贾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重返西域的时候。
遥远的洛阳,王不饿也同样在头疼着。
大汉的人口数量太少了。
经过几年的努力,大汉基本上消灭了所有的隐户。
虽然让大汉的账面人数暴增,但再怎么暴增,全国上下,男女老幼加起来也不到两千万人。
不到两千万人,这又是个什么概念?
放在后世,他就是一个首都容纳的人口数量而已。
将这两千万人分摊在整个大汉,人口数量还是很紧张的。
现在摆在王不饿面前的,压根就没有地不够用的烦恼。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上书的内容,无一不是今年新开垦了多少亩官田,预计明年能开垦多少亩。
皇帝统计人口,打算重新划分各地人口数量的消息是瞒不住的。
于是乎,无一例外的,各地上书的内容中,到处都在透漏着一个意思,那就是我这里到处都是荒地,就是人口数量不够用,根本开发不出来。
而对于既然人口不够用,却还能保证官田的开发呈现增长局势的功劳,则是完全归功于骡子和农具的投入使用上面了。
“这宋轶还真是越来越精了,好的没学会,臭毛病倒是学的挺快!”看完颍川郡守宋轶上书的内容,王不饿气的很想揍他一顿。
作为最早跟着王不饿起家的老功臣,虽然能力尚显不足,但王不饿还是没有亏待了他。
后期在军事上面逐渐的弃用了他,但却将他安置在了东郡郡守的位置上,去年初调任颍川郡任郡守。
虽然任期内没什么太大的亮点,但也算是中规中矩。
而颍川郡作为大汉的人口大郡,这两年的新增人口趋势很让人喜欢。
结果没想到,这宋轶也学会了那帮人,上书哭‘穷’。
“陛下,这事其实也不能怪宋郡守,各郡的情况都差不多,颍川郡虽然是人口大郡,但目前的人口数量依旧不能满足本郡所需……”萧何无奈的劝阻着。
陛下简直着了迷了一样,到处统计人口,然后好大笔一划,各郡都得给我出人。
出的人要去哪,萧何当然知道,他也是赞成的。
但是咋说呢?
赞成归赞成,并不代表他实际上就容易操作了啊。
“朕为何去年调任宋轶去任颍川郡守?”王不饿直勾勾的看着萧何问道。
萧何与王不饿对视了眼,他当然知道为什么调宋轶去颍川。
因为他是你王不饿的铁杆嘛,你的死忠拥护者嘛。
但正因为是你的铁杆,是你的死忠拥护者,才不能一味的去撸他的羊毛。
宋轶既是你的排头兵,也是你最后的一道防线。
萧何正欲再劝,然而旁边的陈平却猛的打了个冷战,连忙开口道:“陛下,臣认为从颍川郡抽调的百姓不应超过三万户,最多不过十五万人……”
心中更是有股讲不出的滋味。
他又一次的感受到了帝国的强大。
这种感觉要比以往的那些感觉都要强烈。
自己带着禁军在西域不断游走各国,也征伐过一些小的国家,让大汉的威名开始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建立。
但是这一次,帝国给陆贾带来的感觉却大为不同。
在这件事情中,帝国明明什么都没有做,却仅仅只是依靠着帝国的威名,救下了整个使团。
陆贾不会贪功,也不屑于贪功。
事实就是如此。
若不是帝国在东方击败了匈奴,导致匈奴被迫西迁。
恰好乌孙和龟兹遭受到了匈奴的袭扰,又恰好因为他们内乱,给了乌孙和龟兹喘气的机会。
抓到俘虏询问了以后才知道,原来汉朝已经在这么强大了。
他们需要集中力量才能击败匈奴人的先头部队,而汉朝已经可以打的匈奴主力不得不西迁避祸了。
匈奴人来者不善,在还未露面的时候,他们就露出了凶狠的獠牙。
不论是乌孙也好,龟兹也罢,又或者是那个动了歪心思的大宛国。
他们都属于行国,国内主要依靠畜牧业为生的。
本质上来说,他们跟匈奴没有什么区别。
而依靠畜牧业为生的国家一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对于其他部族的吞并,始终保持着高胀的热情。
匈奴人已经露出了他们的本质,而事实又证明他们是真的打不过。
那么现如今,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只剩下了三个选项。
不为所动,等着匈奴来攻,到时候打一仗,真的打不过了就投靠匈奴,而按照他们的规矩,基本上就是加入匈奴,乌孙王或许会被封一个高官职位,但是乌孙也就此灭国了。
西迁避祸,迁到一个足够远,足够安全的地方,继续去抢占小部落的地盘来维持自己的生计。
以乌孙和龟兹的规模,并不用发愁找不到一个自己中意的地方,他们有足够的军事实力去抢夺一块新的牧场。
交好汉朝,请汉朝出兵西域,直接在西域与匈奴人交战。
但是这么做的话,也是会有一系列不可预估的后果的。
“帝国出兵西域,你觉得可能吗?”陆贾望着东方,问着身旁的薛拓。
“一定会出兵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薛拓十分肯定的点着头。
“是啊,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陆贾深深的叹了口气。
他当然知道!
这一点是不需要考虑的,他们此次出使的任务就已经证明了一切。
虽说寻找白叠子是最最重要的任务。
但是不要忘了,他们的使团中,都包含了什么类型的官员。
有兵部负责后勤的官吏,他们的任务是负责初步筛选适合建立驿站的地方。
还有尚书省的官吏,他们的任务是负责绘制舆图,统计西域城郭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情况。
有户部的官吏,他们负责勘察地形,看西域是否适合大规模的推广农业。
正常的使团,需要这么多职责不同的官吏吗?
当然不需要!
陆贾不是傻子,相反他很聪明!
从陛下给他划分这些人进入使团的那一刻,他就明白了陛下的用意。
陛下为何又给了他一千禁军作为护卫?
大汉有那么多的兵士,为何偏偏要从皇帝的禁卫军中去选人负责保护使团呢?
那是因为禁卫军的训练最严苛,战斗力最强,意志力最坚定,同时也是最忠诚的部队。
说句不好听的,这一次的使团,其实就是打着找白叠子的幌子,不断的去刺探整个西域的虚实。
只要自己能够拿着这些资料回到洛阳,皇帝立刻就能制定出进军西域的政策。
从哪里进入?
进去多少人?
谁是敌人?
谁又是可以拉拢的?
陆贾甚至隐隐之间觉得,皇帝甚至都想到了该如何去治理西域这片陌生的土地。
但是出兵西域,又哪有那么容易呢?
难!
很难!
大汉现在虽然很强大,但毕竟建立的时间太短,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来不及去做。
就是先秦时期的领土,大汉都还没有完全收复呢。
虽然名义上收复了,但河套地区的一半面积,现在是暂时的让给了月氏人居住的。
更不要说完全没有任何动静的河西走廊了,大汉现在对那里还没有太大的欲望。
因为没有足够的人口,其主要精力又放在了北边的匈奴。
现在大汉最西边的边陲之地便是金城(兰州),距离乌孙,差不多有五千里那么远。
远征军……
何其难也?
“陆使,这是好事啊,怎么瞧您如此不高兴呢?”薛拓有些摸不着头脑。
大宛已经被乌孙和龟兹联合给干掉了,虽然从阿陀力那里搞到了不足百匹大宛马,但是这批被干掉的大宛骑兵又被他们缴获了上千匹大宛马。
这个数量已经足够多了。
而乌孙和龟兹又决定了出使大汉,各自派出了千人规模的使团,这其中各自派了六百士兵护卫。
加上汉军,差不多是两千人规模的战斗力量了。
而两千人的战斗力量在这里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除了大自然以外,已经没有人能够对他们产生任何的威胁了。
“西域这地方,大有可为!只是不知道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再回来了……”陆贾回头望了眼身后,说出一句令人迷茫的话来。
“陆使,您还不到四十呢,就算朝廷准备十年,您也不过四十多岁而已,正值壮年呢!”薛拓迷迷糊糊的劝说着。
陆贾笑了笑,没有回答薛拓的这个问题。
是啊,自己还年轻。
可是十年后,陛下又会不会让自己回来呢?
十年后,自己带的这些人也都成长起来了。
十年后,谁又知道,十年的时间,大汉又是否能准备好呢?
出兵西域,大汉就必须要想办法缩短补给的路程。
而且必须要控制河西走廊,获得一个稳定的出关口。
而不控制河西走廊,东来的西去的,都会遭受到来自南北地区的威胁,这将会是一条极其不稳定的通道。
大汉需要在这里经营,需要在这里建设。
十年?
谁又敢肯定?
也许,这一走,再回来,就是二十年后了……
陆贾的这个猜测也并非没有依据,因为二十年后,将会是大汉人口的爆发高峰期。
第一波会在十五年后左右出现,但这个时候尚不稳定,真正能稳定下来的,差不多就是十八九年后的事情了。
……
就在陆贾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重返西域的时候。
遥远的洛阳,王不饿也同样在头疼着。
大汉的人口数量太少了。
经过几年的努力,大汉基本上消灭了所有的隐户。
虽然让大汉的账面人数暴增,但再怎么暴增,全国上下,男女老幼加起来也不到两千万人。
不到两千万人,这又是个什么概念?
放在后世,他就是一个首都容纳的人口数量而已。
将这两千万人分摊在整个大汉,人口数量还是很紧张的。
现在摆在王不饿面前的,压根就没有地不够用的烦恼。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上书的内容,无一不是今年新开垦了多少亩官田,预计明年能开垦多少亩。
皇帝统计人口,打算重新划分各地人口数量的消息是瞒不住的。
于是乎,无一例外的,各地上书的内容中,到处都在透漏着一个意思,那就是我这里到处都是荒地,就是人口数量不够用,根本开发不出来。
而对于既然人口不够用,却还能保证官田的开发呈现增长局势的功劳,则是完全归功于骡子和农具的投入使用上面了。
“这宋轶还真是越来越精了,好的没学会,臭毛病倒是学的挺快!”看完颍川郡守宋轶上书的内容,王不饿气的很想揍他一顿。
作为最早跟着王不饿起家的老功臣,虽然能力尚显不足,但王不饿还是没有亏待了他。
后期在军事上面逐渐的弃用了他,但却将他安置在了东郡郡守的位置上,去年初调任颍川郡任郡守。
虽然任期内没什么太大的亮点,但也算是中规中矩。
而颍川郡作为大汉的人口大郡,这两年的新增人口趋势很让人喜欢。
结果没想到,这宋轶也学会了那帮人,上书哭‘穷’。
“陛下,这事其实也不能怪宋郡守,各郡的情况都差不多,颍川郡虽然是人口大郡,但目前的人口数量依旧不能满足本郡所需……”萧何无奈的劝阻着。
陛下简直着了迷了一样,到处统计人口,然后好大笔一划,各郡都得给我出人。
出的人要去哪,萧何当然知道,他也是赞成的。
但是咋说呢?
赞成归赞成,并不代表他实际上就容易操作了啊。
“朕为何去年调任宋轶去任颍川郡守?”王不饿直勾勾的看着萧何问道。
萧何与王不饿对视了眼,他当然知道为什么调宋轶去颍川。
因为他是你王不饿的铁杆嘛,你的死忠拥护者嘛。
但正因为是你的铁杆,是你的死忠拥护者,才不能一味的去撸他的羊毛。
宋轶既是你的排头兵,也是你最后的一道防线。
萧何正欲再劝,然而旁边的陈平却猛的打了个冷战,连忙开口道:“陛下,臣认为从颍川郡抽调的百姓不应超过三万户,最多不过十五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