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林宇满脸惊骇,欲言又止,他很后悔不惜浪费一次让九州第一术士报恩的机会去就杨延昭了。
“呵呵,你是不是想说,我是不是傻?”
杨延昭笑着摇了摇头,“不只是你这样觉得,事实上很多人都这样认为,不过就算我是真傻,我觉得要想救林国,还得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
林宇满脸期待地看向杨延昭。
“恩!”
杨延昭点了点头,其实他也不仅仅只是在救林国,林国一旦沦陷,将直接威胁到秦国和楚国,现在秦、楚、林三国可谓一条绳上的蚂蚱。
“接下来我要说的话,也许林总长觉得很大胆,但我感觉只要林总长愿意配合,我们不但可以击退大周,甚至还能让大周永远不再敢对林国有想法。”
杨延昭这些天除了在炼攻以外,也会想想破局之策,最后他得出来的结论只有一个——团结!“洗耳恭听。”
林宇满脸正色,就好像是一个等待上阵的士兵。
“林总长,您要明白,现在不是您一个国家在战斗,我觉得林国一旦失守,我们秦国和楚国也不会有好日子过,这个时候,我们秦、楚、林,三个国家应该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林国现在的局势已经成了定局,但楚国和秦国不是,秦国和楚国还有很多事可以做。”
“现在大周的想法无非就是以‘借道’的名义,慢慢蚕食掉林国的国力,然后兼并林国,可这需要经济支柱,大周没有足够多的经济支柱,不敢打这样的战争,您所提到的大周破釜沉舟,我们利用这个机会攻打林国码头,让大周断了补给的说法,在我看来根本行不通,因为您忽略了另外一个国家——赵国!”
“大周地大物博,兵多将广,如果真的仅仅只是想要用一支雄兵,以林国为跳板,巧区秦国和楚国的物资,来达到霸占林国的效果,仅凭大周一国之力,就足够了,可是您可能也知道了,这次前来林国的不仅仅只是大周,还有……赵国!”
“虽然赵国人未必多,但赵国以水兵见长,他们可以将源源不断的物资运输到林国,充当补给线,不断支援大周的两百万雄狮,而我们三个国家,如果没办法切断这条补给线,哪怕大周在我们秦国或者楚国没有讨到半点便宜,大周也绝不会因为物资匮乏而败退。”
而这条补给线,杨延昭觉得才是大周真正的保障,也是他觉得林宇的方法不可行的主要原因,什么将秦国和楚国的物资运输到第二线,避免被大周掠夺?
那都是屁话!那么大规模的战争,如果大周真的吃准了打补给线,天底下就没有不透风的墙,万一被大周知道了补给线路,切断了补给,到时候物资匮乏的就不是大周了,而是秦国或者楚国。
袭击林国的港口,让大周前线打仗的士兵守卫不得兼顾?
那更是扯淡!赵国的水兵有多厉害?
它能够成为九州第一,绝不是浪得虚名,楚国和赵国交手多年,都不敢在水上和赵国正面交锋,就连楚湘情运输物资回国,还得以‘商人’的名义,借道林国,才能将物资送回楚国,那可是六十万大军啊!楚湘情的这种做法,就足以证明,楚国要想和赵国对抗,都只能仰仗码头战,不敢去打水战,更何况是秦国?
林宇听完杨延昭的分析后,也惊愕了好久,随后用力点了点头,“杨大统领所言甚是,是我目光短浅了,我怎么忘记了还有赵国这茬呢?”
太可怕了!林宇心里发寒道:“如果赵国真的给大周充当补给线,那大周这次岂不是做好了完全的准备,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他们的确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但我们却并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杨延昭仔细想过这次大周进攻的整体节奏,和周大师不同,周大师虽然也善于运用谋略,但主要是在战场上,周大师更喜欢用军事战术来获得战争的胜利,但这次大周的统兵周成树,虽然现在还不知道周成树的带兵能力如何,但就凭这一手经济战,杨延昭就觉得这人更适合打没有硝烟的战争。
对于一个善于打经济战的人来说,打仗只不过是打成目的的一种手段,但获胜的关键,却是经济领域。
“这次大周来势汹汹,准备万全,在我看来,无论是规避战争,还是用偏激的手段和大周来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都不顶用,人家都已经摆好了阵仗,先别说我们还不知道大周统帅的全部计划,我感觉就算我们知道了大周的全部计划,恐怕也很难找出毛病来,既然这样,那我们为什么不主动放弃一些优势呢?”
杨延昭看着林宇,淡淡地说道:“比如……他们不是已经做好了足够的补给线了吗?
可如果在他们诓骗士兵没有粮食,不得不以战养战,破釜沉舟的时候,前线的士兵察觉到,这条方法的确可行,以至于违背统帅的命令,想要强行建功什么的?”
“这种可能性也太低了吧?”
虽然有将站外军令有所不受的说法,可林宇不敢把希望寄托在这上面,毕竟军令如山,大周速来以纪律严明为宗旨,他感觉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
“太低,不等于完全没有。”
杨延昭笑道:“如果诱饵足够,哪怕再几率严明的队伍,也会犯错。”
“这就是你建议放弃秦国和楚国沿海、沿河地区的理由?”
林宇反问道。
杨延昭点了点头。
“可如果对方不上当呢?”
“就算不上当,试探性攻击总是会有,等他们试探性攻击的时候,就是我们抛洒诱饵,将大周士兵逐步蚕食掉的机会。”
“可大周有足够的补给线。”
“大周就算人口再多,总得有个头吧?
补给线再好,也总有弹尽粮绝的一天吧?”
没有那个国家敢说自己的人口可以随便死,死多少无所谓,也没有那个国家敢说自己的粮食管饱管够,哪怕发生再大的战役,也可以做到衣食无忧。
“呵呵,你是不是想说,我是不是傻?”
杨延昭笑着摇了摇头,“不只是你这样觉得,事实上很多人都这样认为,不过就算我是真傻,我觉得要想救林国,还得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
林宇满脸期待地看向杨延昭。
“恩!”
杨延昭点了点头,其实他也不仅仅只是在救林国,林国一旦沦陷,将直接威胁到秦国和楚国,现在秦、楚、林三国可谓一条绳上的蚂蚱。
“接下来我要说的话,也许林总长觉得很大胆,但我感觉只要林总长愿意配合,我们不但可以击退大周,甚至还能让大周永远不再敢对林国有想法。”
杨延昭这些天除了在炼攻以外,也会想想破局之策,最后他得出来的结论只有一个——团结!“洗耳恭听。”
林宇满脸正色,就好像是一个等待上阵的士兵。
“林总长,您要明白,现在不是您一个国家在战斗,我觉得林国一旦失守,我们秦国和楚国也不会有好日子过,这个时候,我们秦、楚、林,三个国家应该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林国现在的局势已经成了定局,但楚国和秦国不是,秦国和楚国还有很多事可以做。”
“现在大周的想法无非就是以‘借道’的名义,慢慢蚕食掉林国的国力,然后兼并林国,可这需要经济支柱,大周没有足够多的经济支柱,不敢打这样的战争,您所提到的大周破釜沉舟,我们利用这个机会攻打林国码头,让大周断了补给的说法,在我看来根本行不通,因为您忽略了另外一个国家——赵国!”
“大周地大物博,兵多将广,如果真的仅仅只是想要用一支雄兵,以林国为跳板,巧区秦国和楚国的物资,来达到霸占林国的效果,仅凭大周一国之力,就足够了,可是您可能也知道了,这次前来林国的不仅仅只是大周,还有……赵国!”
“虽然赵国人未必多,但赵国以水兵见长,他们可以将源源不断的物资运输到林国,充当补给线,不断支援大周的两百万雄狮,而我们三个国家,如果没办法切断这条补给线,哪怕大周在我们秦国或者楚国没有讨到半点便宜,大周也绝不会因为物资匮乏而败退。”
而这条补给线,杨延昭觉得才是大周真正的保障,也是他觉得林宇的方法不可行的主要原因,什么将秦国和楚国的物资运输到第二线,避免被大周掠夺?
那都是屁话!那么大规模的战争,如果大周真的吃准了打补给线,天底下就没有不透风的墙,万一被大周知道了补给线路,切断了补给,到时候物资匮乏的就不是大周了,而是秦国或者楚国。
袭击林国的港口,让大周前线打仗的士兵守卫不得兼顾?
那更是扯淡!赵国的水兵有多厉害?
它能够成为九州第一,绝不是浪得虚名,楚国和赵国交手多年,都不敢在水上和赵国正面交锋,就连楚湘情运输物资回国,还得以‘商人’的名义,借道林国,才能将物资送回楚国,那可是六十万大军啊!楚湘情的这种做法,就足以证明,楚国要想和赵国对抗,都只能仰仗码头战,不敢去打水战,更何况是秦国?
林宇听完杨延昭的分析后,也惊愕了好久,随后用力点了点头,“杨大统领所言甚是,是我目光短浅了,我怎么忘记了还有赵国这茬呢?”
太可怕了!林宇心里发寒道:“如果赵国真的给大周充当补给线,那大周这次岂不是做好了完全的准备,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他们的确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但我们却并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杨延昭仔细想过这次大周进攻的整体节奏,和周大师不同,周大师虽然也善于运用谋略,但主要是在战场上,周大师更喜欢用军事战术来获得战争的胜利,但这次大周的统兵周成树,虽然现在还不知道周成树的带兵能力如何,但就凭这一手经济战,杨延昭就觉得这人更适合打没有硝烟的战争。
对于一个善于打经济战的人来说,打仗只不过是打成目的的一种手段,但获胜的关键,却是经济领域。
“这次大周来势汹汹,准备万全,在我看来,无论是规避战争,还是用偏激的手段和大周来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都不顶用,人家都已经摆好了阵仗,先别说我们还不知道大周统帅的全部计划,我感觉就算我们知道了大周的全部计划,恐怕也很难找出毛病来,既然这样,那我们为什么不主动放弃一些优势呢?”
杨延昭看着林宇,淡淡地说道:“比如……他们不是已经做好了足够的补给线了吗?
可如果在他们诓骗士兵没有粮食,不得不以战养战,破釜沉舟的时候,前线的士兵察觉到,这条方法的确可行,以至于违背统帅的命令,想要强行建功什么的?”
“这种可能性也太低了吧?”
虽然有将站外军令有所不受的说法,可林宇不敢把希望寄托在这上面,毕竟军令如山,大周速来以纪律严明为宗旨,他感觉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
“太低,不等于完全没有。”
杨延昭笑道:“如果诱饵足够,哪怕再几率严明的队伍,也会犯错。”
“这就是你建议放弃秦国和楚国沿海、沿河地区的理由?”
林宇反问道。
杨延昭点了点头。
“可如果对方不上当呢?”
“就算不上当,试探性攻击总是会有,等他们试探性攻击的时候,就是我们抛洒诱饵,将大周士兵逐步蚕食掉的机会。”
“可大周有足够的补给线。”
“大周就算人口再多,总得有个头吧?
补给线再好,也总有弹尽粮绝的一天吧?”
没有那个国家敢说自己的人口可以随便死,死多少无所谓,也没有那个国家敢说自己的粮食管饱管够,哪怕发生再大的战役,也可以做到衣食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