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袁冬初和周彩兰同样是贫寒出身,但王夫人知道,如果撇开毛笔,让这姑娘用蘸水笔或者羽毛笔写字,她足以和县里及小镇子上的任何姑娘相媲美。
嗯,这个相媲美有点谦虚了,是妥妥的更高一筹,或者高好多筹。
而她家这个长媳,虽然字写的丑了点,胸中也没多少墨水,却有一手好的绣工。
过年回来,周彩兰还用缎带给她这个婆婆做了一长串月季花,用来装饰房间……嗯,那个好像应该叫什么玫瑰的,据说也是这位袁姑娘教她做的。
于是,秦家宴会上,周彩兰凭借这一手玫瑰制作和出色绣工,辅以她那种和煦的性格,在各府小女子中拔了头筹。
袁冬初这边也做的很稳妥。
她并未动用蘸水笔,也没展现什么文采,而是对各家小娘子书写的诗赋做了超级解读。
经过袁冬初的一番赏析,来秦家宴会的女孩子们都激动起来了,差点儿让袁冬初拥有若干知己。
听着袁冬初的各种理解,各家少奶奶和小姐们那个动容啊。
话说,之前从未有人如此认可她们的诗文。
只有诚运这位袁姑娘,能从她们诗文中解读出那样精彩的内涵和寓意……
嗯,那个,虽然写的时候,她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居然把那样的情怀融入诗文中了。
但这不妨碍大家接受袁姑娘的赞扬啊。
在这种气氛中,之前找袁冬初麻烦的郑小姐,半点不爽的意思都不敢说。甚至心怀忐忑,生怕袁冬初在解读她那首小诗时,说些不中听的话。
好在袁冬初还记得自己帮忙秦家的身份,到了郑小姐这里,一样超级解读,搞的郑小姐心中那个愧疚、那个不好意思。
袁冬初是多好一个姑娘啊,好端端的,她怎么就想起和人家姑娘过不去了呢?
秦府招待的这么有特色,甚至到了告辞的时候,各家各府的姑娘和小媳妇们都恋恋不舍。
待到把客人们都送走,王夫人和周彩兰才有空对袁冬初表达这份感谢。
秦家老宅正院的正房,王夫人亲自给袁冬初斟茶,问道:“姑娘莫不是在通州和津州,也做过大家族宴会的接待事宜?”
袁冬初用手虚扶着杯子,谢过王夫人,才说道:“没有,只应邀参加过几个女孩子的邀约。要说大型宴会倒是参加过,便是通州卓府二小姐的婚宴,那时我只是客人。”
王夫人很奇怪:“怎么看起来,袁姑娘像是操办过宴会一样?”
坐在王夫人下首的周彩兰也说道:“我也觉得冬初比较熟悉这些,比我强多了。”
她作为秦家儿媳,还真帮忙接待过几次年轻女眷。不过,那些都是两三个府上的小型聚会。
即使有了这样的底子和经历,周彩兰也觉得自己在应对方面和袁冬初差的老远。
袁冬初顿了顿,这怎么帮忙还帮的要露底了呢?
“这个,大概和安排投递行事务有关吧。投递行繁忙的时候事情也多,如小山一般的信件包裹,分拣输送也需要一丝不苟,总能积累一些经验。”
“哦,那就是了。”王夫人很接受这个解释。
袁冬初暗抹一把冷汗,再陪王夫人说了几句话,借口袁长河还等她一起去看延蒲镇的老邻居,这才告辞出来。
其实也不算是借口,袁长河的确有回去看老邻居的计划。
顾天成和刘启元等人陪着袁长河父女来到猫儿巷的时候,几乎整个巷子的人都出来了。
嗯,连巧珍家依然没动静。
人们把秀春和小翠两家的人拥在前面,其余老街坊都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的,场面很热闹、很沸腾。
袁长河和袁冬初已经是这里的风云人物,过去一年多的日子里,他们多数人都是只闻其名,看不见人。
尤其袁冬初,这是他们看着长大的女娃,居然能在她手里创办了信局。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沿着河道两岸从南到北,不知分布了多少家分号。
咱老百姓的想法朴实啊,分布那么广、那么多的信局分号,一个女娃可怎么管的下来呀?
所以人家能管好,那自然是有大本事的。
大家的视线在袁长河和袁冬初身边扫视。
顾天成,很多人都认得。
别看人家年轻,这可是诚运的大当家。
诚运那么一大帮彪悍的垛工和市井混子,这位小哥能带得起来!
就问你厉不厉害?!
这么有名望的人来到自家地盘,一定要近距离看个够本儿才行,最好能请家里坐上一会儿。
当然,要是能吃顿饭,那就最好了。
一个看起来比袁长河略年长的汉子说到:“袁兄弟,走,家里坐会儿去。我家灶上正炖着鸡呢,咱晚饭吃肉喝酒。”
另一个人不乐意了:“就你家那只老公鸡,养的肉都柴了,去你家干嘛?”
转而对袁长河说道:“袁老哥去我家,我家昨日在河里捞了条十多斤的大鱼,正在家里炖着呢,老肥了。”
还有一人好容易挤进来:“去去,你们什么鱼啊肉啊的,人长河兄弟在秦老爷府上早就吃过了。比你们做的美味,更比你们家里的饭食丰盛。”
说话间,换了表情,对袁长河说道:“长河兄弟,你去我家,今日初七是人日,我家熬了状元粥,去我家喝粥去,咱图个喜庆吉祥。”
“……”
各种人的各种要求,让袁长河好一阵回不过味来。只能满脸笑容的一一应答,心下感慨,还得是老邻居啊,一到了这里,感觉就是回家了。
之前袁长河说好了,回来拜访老邻居时,便在秀春家落脚。
这时,顾天成出面,招呼大伙儿去于家坐坐。
当然,于家虽然人口多,院子大一些,屋子也多两间,但终究放不下猫儿巷所有邻居。
能进到秀春家,和袁长河坐一起唠嗑的,都是各家的当家人。
顾天成等人也没闲着,被大壮招待着,去了东边厢房就坐。这个房间也是进去若干年轻后生来凑热闹。
袁冬初则和秀春、小翠一起去了小翠家。
那边很多十岁出头、十三四岁的女孩子聚在一起,有前后巷熟悉的,也有再远一些只知道人,没怎么一起处过的。
总之,初七这日的后半晌,猫儿巷以秀春和小翠家为中心,很是热闹了一通。
嗯,这个相媲美有点谦虚了,是妥妥的更高一筹,或者高好多筹。
而她家这个长媳,虽然字写的丑了点,胸中也没多少墨水,却有一手好的绣工。
过年回来,周彩兰还用缎带给她这个婆婆做了一长串月季花,用来装饰房间……嗯,那个好像应该叫什么玫瑰的,据说也是这位袁姑娘教她做的。
于是,秦家宴会上,周彩兰凭借这一手玫瑰制作和出色绣工,辅以她那种和煦的性格,在各府小女子中拔了头筹。
袁冬初这边也做的很稳妥。
她并未动用蘸水笔,也没展现什么文采,而是对各家小娘子书写的诗赋做了超级解读。
经过袁冬初的一番赏析,来秦家宴会的女孩子们都激动起来了,差点儿让袁冬初拥有若干知己。
听着袁冬初的各种理解,各家少奶奶和小姐们那个动容啊。
话说,之前从未有人如此认可她们的诗文。
只有诚运这位袁姑娘,能从她们诗文中解读出那样精彩的内涵和寓意……
嗯,那个,虽然写的时候,她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居然把那样的情怀融入诗文中了。
但这不妨碍大家接受袁姑娘的赞扬啊。
在这种气氛中,之前找袁冬初麻烦的郑小姐,半点不爽的意思都不敢说。甚至心怀忐忑,生怕袁冬初在解读她那首小诗时,说些不中听的话。
好在袁冬初还记得自己帮忙秦家的身份,到了郑小姐这里,一样超级解读,搞的郑小姐心中那个愧疚、那个不好意思。
袁冬初是多好一个姑娘啊,好端端的,她怎么就想起和人家姑娘过不去了呢?
秦府招待的这么有特色,甚至到了告辞的时候,各家各府的姑娘和小媳妇们都恋恋不舍。
待到把客人们都送走,王夫人和周彩兰才有空对袁冬初表达这份感谢。
秦家老宅正院的正房,王夫人亲自给袁冬初斟茶,问道:“姑娘莫不是在通州和津州,也做过大家族宴会的接待事宜?”
袁冬初用手虚扶着杯子,谢过王夫人,才说道:“没有,只应邀参加过几个女孩子的邀约。要说大型宴会倒是参加过,便是通州卓府二小姐的婚宴,那时我只是客人。”
王夫人很奇怪:“怎么看起来,袁姑娘像是操办过宴会一样?”
坐在王夫人下首的周彩兰也说道:“我也觉得冬初比较熟悉这些,比我强多了。”
她作为秦家儿媳,还真帮忙接待过几次年轻女眷。不过,那些都是两三个府上的小型聚会。
即使有了这样的底子和经历,周彩兰也觉得自己在应对方面和袁冬初差的老远。
袁冬初顿了顿,这怎么帮忙还帮的要露底了呢?
“这个,大概和安排投递行事务有关吧。投递行繁忙的时候事情也多,如小山一般的信件包裹,分拣输送也需要一丝不苟,总能积累一些经验。”
“哦,那就是了。”王夫人很接受这个解释。
袁冬初暗抹一把冷汗,再陪王夫人说了几句话,借口袁长河还等她一起去看延蒲镇的老邻居,这才告辞出来。
其实也不算是借口,袁长河的确有回去看老邻居的计划。
顾天成和刘启元等人陪着袁长河父女来到猫儿巷的时候,几乎整个巷子的人都出来了。
嗯,连巧珍家依然没动静。
人们把秀春和小翠两家的人拥在前面,其余老街坊都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的,场面很热闹、很沸腾。
袁长河和袁冬初已经是这里的风云人物,过去一年多的日子里,他们多数人都是只闻其名,看不见人。
尤其袁冬初,这是他们看着长大的女娃,居然能在她手里创办了信局。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沿着河道两岸从南到北,不知分布了多少家分号。
咱老百姓的想法朴实啊,分布那么广、那么多的信局分号,一个女娃可怎么管的下来呀?
所以人家能管好,那自然是有大本事的。
大家的视线在袁长河和袁冬初身边扫视。
顾天成,很多人都认得。
别看人家年轻,这可是诚运的大当家。
诚运那么一大帮彪悍的垛工和市井混子,这位小哥能带得起来!
就问你厉不厉害?!
这么有名望的人来到自家地盘,一定要近距离看个够本儿才行,最好能请家里坐上一会儿。
当然,要是能吃顿饭,那就最好了。
一个看起来比袁长河略年长的汉子说到:“袁兄弟,走,家里坐会儿去。我家灶上正炖着鸡呢,咱晚饭吃肉喝酒。”
另一个人不乐意了:“就你家那只老公鸡,养的肉都柴了,去你家干嘛?”
转而对袁长河说道:“袁老哥去我家,我家昨日在河里捞了条十多斤的大鱼,正在家里炖着呢,老肥了。”
还有一人好容易挤进来:“去去,你们什么鱼啊肉啊的,人长河兄弟在秦老爷府上早就吃过了。比你们做的美味,更比你们家里的饭食丰盛。”
说话间,换了表情,对袁长河说道:“长河兄弟,你去我家,今日初七是人日,我家熬了状元粥,去我家喝粥去,咱图个喜庆吉祥。”
“……”
各种人的各种要求,让袁长河好一阵回不过味来。只能满脸笑容的一一应答,心下感慨,还得是老邻居啊,一到了这里,感觉就是回家了。
之前袁长河说好了,回来拜访老邻居时,便在秀春家落脚。
这时,顾天成出面,招呼大伙儿去于家坐坐。
当然,于家虽然人口多,院子大一些,屋子也多两间,但终究放不下猫儿巷所有邻居。
能进到秀春家,和袁长河坐一起唠嗑的,都是各家的当家人。
顾天成等人也没闲着,被大壮招待着,去了东边厢房就坐。这个房间也是进去若干年轻后生来凑热闹。
袁冬初则和秀春、小翠一起去了小翠家。
那边很多十岁出头、十三四岁的女孩子聚在一起,有前后巷熟悉的,也有再远一些只知道人,没怎么一起处过的。
总之,初七这日的后半晌,猫儿巷以秀春和小翠家为中心,很是热闹了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