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图是在吐蕃部画的,这两三年间,他经由西北一直去到了吐蕃部。
他踏遍了她的国土,亲眼看到了她的子民,她的江山,她的那些戈壁滩,她的那些山川河流。
寒天暑热,南来北往,他的足迹踏遍的万水千山。
当初是他辜负了她,现在就让他用这种方式好好守护她吧,也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这样也挺好的,不是吗?
“六弟你也真是的,去了吐蕃部也不告诉我们,安赛雅还好吗?她和奇烈将军成亲了吗?有孩子了吗?说起来这一别三年没见她,我还是有点想了”唐宛凝似笑非笑。
夏侯璟愣住,脸色顿时有些僵硬,半晌才勉强挤出一丝笑。
“也许吧,我不太清楚,关于她的一切我还……”
“六弟!”她忽然正色道:“你总是想找一个最合心意的人,其实这人世间,哪有什么最合适,有的不过都是错过。”
“就像当初,你错过安赛雅那样,你如果不想办法割舍,你也只会错过更多。”
唐宛凝总是喜欢雷厉风行的,一切犹豫和踌躇都会让她很难受,所以那个时候,她才会强行逼迫自己去接受。
在她看来,要么全部拒绝,要么全部接受,她的世界偏向非黑即白,凡事她也总喜欢分个对错,哪怕感情里,根本就没有对错。
“皇嫂,一切都是璟的错,是璟无福,好在一切都过去了,璟以后也只是个无忧无虑的闲王,这样似乎也不错。”
唐宛凝看他一脸坦诚,心里虽然不赞成,但总归没再说什么。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人生,劝一句是好心,劝多了就是多管闲事了。
唐宛凝笑看着碧月领着满头大汗的小常常咯咯笑着跑进来,脸上的笑意更加浓厚。
“常常,你看是谁来了?”
“六叔叔!”小常常一口小奶音简直萌翻了,一见夏侯璟他兴奋地长开双臂就扑了过去。
“六叔叔你终于回来了,这次要带常常去哪儿玩儿?”
夏侯璟抱起小侄子,含笑轻轻捏了捏他的小脸颊:“常常想去哪儿?”
“我想去看‘锄禾日当午’。”小常常一脸认真。
“古诗里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六叔叔,你见过吗?我问太傅,他说他就没见过。”
“见过”夏侯璟脸上笑容更盛,只是还有些苦涩,自己出门在外这么多年,还有什么没见过的?
“那你今天听太傅的话,把功课全都做完,明天六叔叔就带你去好不好?”
“好!”
“六叔叔,我要骑大马,我要飞高高。”小常常当真一点儿都不怕人。
这个要求连唐宛凝都有些难为情,连忙阻止。
“常常乖,别乱说。”
“怎么能是乱说,我是他叔叔,疼爱自己的侄子也是理所应当,说着他一伸手臂将小小一只的常常举了起来”
金华殿就响起一阵又一阵孩子的欢笑声。
正是开心的时候,她忽然觉得有些乏力,整个人都有些恶心,眼前一黑差点儿晕倒过去。
“宛宛小心!”夏侯珏不知什么时候进来,将她一把接住。
“这是怎么了?”
唐宛凝顾不得什么,晕过去之前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指着御花园方向。
“快去看着点儿千万别出什么事,只有一大一小,必须得找人跟着。”话说完她就晕了过去。
夏侯珏看了李得泉一眼,自己抱着唐宛凝快步往寝殿走去。
李得泉安排人去照顾小皇子之后,另叫人赶紧去请太医。
……
夏末秋初的傍晚,金华殿忽然传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宛宛,这是真的,老天爷当真是太眷顾我们了。”
常常已经三岁,他们正打算再要个孩子的时候,就传来了好消息。
甚至太医还说,这一胎有双生之像,而且胎像十分稳固,只要保持好心情,有吃有喝,就基本问题不大。
唐宛凝真是高兴坏了。
镇北王府的人得了消息,享福的也不享福了,偷懒的也不偷懒了。
唐夫人主动请缨进宫照顾女儿,大嫂则担起了王府的一切事物,远在江南的二哥得了消息,也着人快马加鞭送来了几车子的上等布匹。
还美其名曰:“怕妹妹衣裳不够穿,特地给小皇子送的衣料,不值什么钱,不过是一点儿心意罢了。”
唐宛凝看着眼前大概有上千匹的布料,听着二哥说的这些话,唇角直抽抽。
蜀锦,苏绣,雪缎,妆花缎,绵绸,蚕丝棉,天枢棉,不论是最金贵最时兴的料子,还是最细软最顶级的衣料,单单这一匹恐怕就不少银子。
这就是所谓的不值什么钱?这就是一点儿心意?啧啧啧!
亏她之前还担心二哥他们做些什么营生,现在看来,他们在江南可真是逍遥自在啊。
听说他们果然按照二嫂的喜好在江南开了绣坊,开了首饰店,开了成衣铺和布庄,因为二嫂喜欢这些又善于管理,这些产业全都蒸蒸日上。
虽不是日进斗金,但一家人的生活可算是有保障了。
最要紧的是,当地的地头蛇还不敢惹他们,笑话,这是当今皇后娘娘的哥哥,镇北王的亲弟弟,皇太子的亲舅舅,还在皇上那儿露过脸。
这样的人家别管是什么地头蛇,都得让一让,招惹官府的人,一不小心可就是满门抄斩啊。
想到这些,唐宛凝终于放下了心。
“看看这些东西想必哥哥的日子好了,我心里也高兴。”一边说一边叫人带这些抬东西进宫的人去用膳。
……
唐夫人是过了中秋节以后才住进来的,其实这时候,唐宛凝已经能够确定是双生胎了。
唐夫人就有些感慨。
“闺女啊,这人家都是一个,咱们居然是两个。”
“唉,一个尚且都是鬼门关走一遭,何况你们是两个,两个啊。”唐夫人很是担心女儿的安危。
唐宛凝连忙安慰道:“娘,您也别太担心,宫里有这么多好太医呢,况且女儿也不是很胖,生的时候应该会好生的,没事的娘。”
唐夫人还是吧不放心。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吧。
他踏遍了她的国土,亲眼看到了她的子民,她的江山,她的那些戈壁滩,她的那些山川河流。
寒天暑热,南来北往,他的足迹踏遍的万水千山。
当初是他辜负了她,现在就让他用这种方式好好守护她吧,也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这样也挺好的,不是吗?
“六弟你也真是的,去了吐蕃部也不告诉我们,安赛雅还好吗?她和奇烈将军成亲了吗?有孩子了吗?说起来这一别三年没见她,我还是有点想了”唐宛凝似笑非笑。
夏侯璟愣住,脸色顿时有些僵硬,半晌才勉强挤出一丝笑。
“也许吧,我不太清楚,关于她的一切我还……”
“六弟!”她忽然正色道:“你总是想找一个最合心意的人,其实这人世间,哪有什么最合适,有的不过都是错过。”
“就像当初,你错过安赛雅那样,你如果不想办法割舍,你也只会错过更多。”
唐宛凝总是喜欢雷厉风行的,一切犹豫和踌躇都会让她很难受,所以那个时候,她才会强行逼迫自己去接受。
在她看来,要么全部拒绝,要么全部接受,她的世界偏向非黑即白,凡事她也总喜欢分个对错,哪怕感情里,根本就没有对错。
“皇嫂,一切都是璟的错,是璟无福,好在一切都过去了,璟以后也只是个无忧无虑的闲王,这样似乎也不错。”
唐宛凝看他一脸坦诚,心里虽然不赞成,但总归没再说什么。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人生,劝一句是好心,劝多了就是多管闲事了。
唐宛凝笑看着碧月领着满头大汗的小常常咯咯笑着跑进来,脸上的笑意更加浓厚。
“常常,你看是谁来了?”
“六叔叔!”小常常一口小奶音简直萌翻了,一见夏侯璟他兴奋地长开双臂就扑了过去。
“六叔叔你终于回来了,这次要带常常去哪儿玩儿?”
夏侯璟抱起小侄子,含笑轻轻捏了捏他的小脸颊:“常常想去哪儿?”
“我想去看‘锄禾日当午’。”小常常一脸认真。
“古诗里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六叔叔,你见过吗?我问太傅,他说他就没见过。”
“见过”夏侯璟脸上笑容更盛,只是还有些苦涩,自己出门在外这么多年,还有什么没见过的?
“那你今天听太傅的话,把功课全都做完,明天六叔叔就带你去好不好?”
“好!”
“六叔叔,我要骑大马,我要飞高高。”小常常当真一点儿都不怕人。
这个要求连唐宛凝都有些难为情,连忙阻止。
“常常乖,别乱说。”
“怎么能是乱说,我是他叔叔,疼爱自己的侄子也是理所应当,说着他一伸手臂将小小一只的常常举了起来”
金华殿就响起一阵又一阵孩子的欢笑声。
正是开心的时候,她忽然觉得有些乏力,整个人都有些恶心,眼前一黑差点儿晕倒过去。
“宛宛小心!”夏侯珏不知什么时候进来,将她一把接住。
“这是怎么了?”
唐宛凝顾不得什么,晕过去之前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指着御花园方向。
“快去看着点儿千万别出什么事,只有一大一小,必须得找人跟着。”话说完她就晕了过去。
夏侯珏看了李得泉一眼,自己抱着唐宛凝快步往寝殿走去。
李得泉安排人去照顾小皇子之后,另叫人赶紧去请太医。
……
夏末秋初的傍晚,金华殿忽然传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宛宛,这是真的,老天爷当真是太眷顾我们了。”
常常已经三岁,他们正打算再要个孩子的时候,就传来了好消息。
甚至太医还说,这一胎有双生之像,而且胎像十分稳固,只要保持好心情,有吃有喝,就基本问题不大。
唐宛凝真是高兴坏了。
镇北王府的人得了消息,享福的也不享福了,偷懒的也不偷懒了。
唐夫人主动请缨进宫照顾女儿,大嫂则担起了王府的一切事物,远在江南的二哥得了消息,也着人快马加鞭送来了几车子的上等布匹。
还美其名曰:“怕妹妹衣裳不够穿,特地给小皇子送的衣料,不值什么钱,不过是一点儿心意罢了。”
唐宛凝看着眼前大概有上千匹的布料,听着二哥说的这些话,唇角直抽抽。
蜀锦,苏绣,雪缎,妆花缎,绵绸,蚕丝棉,天枢棉,不论是最金贵最时兴的料子,还是最细软最顶级的衣料,单单这一匹恐怕就不少银子。
这就是所谓的不值什么钱?这就是一点儿心意?啧啧啧!
亏她之前还担心二哥他们做些什么营生,现在看来,他们在江南可真是逍遥自在啊。
听说他们果然按照二嫂的喜好在江南开了绣坊,开了首饰店,开了成衣铺和布庄,因为二嫂喜欢这些又善于管理,这些产业全都蒸蒸日上。
虽不是日进斗金,但一家人的生活可算是有保障了。
最要紧的是,当地的地头蛇还不敢惹他们,笑话,这是当今皇后娘娘的哥哥,镇北王的亲弟弟,皇太子的亲舅舅,还在皇上那儿露过脸。
这样的人家别管是什么地头蛇,都得让一让,招惹官府的人,一不小心可就是满门抄斩啊。
想到这些,唐宛凝终于放下了心。
“看看这些东西想必哥哥的日子好了,我心里也高兴。”一边说一边叫人带这些抬东西进宫的人去用膳。
……
唐夫人是过了中秋节以后才住进来的,其实这时候,唐宛凝已经能够确定是双生胎了。
唐夫人就有些感慨。
“闺女啊,这人家都是一个,咱们居然是两个。”
“唉,一个尚且都是鬼门关走一遭,何况你们是两个,两个啊。”唐夫人很是担心女儿的安危。
唐宛凝连忙安慰道:“娘,您也别太担心,宫里有这么多好太医呢,况且女儿也不是很胖,生的时候应该会好生的,没事的娘。”
唐夫人还是吧不放心。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