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7月9日
欧洲战场大幕重开,是日,数千架协约国飞机组成大大小小的机群,飞越国境,对德国境内的目标实施扫射轰炸,揭开了空中大战的序幕。
德国空军和高射机枪阵地被迫反击,在数千公里长的欧洲战线上,战机呼啸长空,三三两两的追逐殴斗,不时有击落的战机冒着黑烟坠落地面,炸出一团耀眼的火球。
东线战场之~西乌克兰战场
连续一周时间
大洋帝国皇家空军战机肆虐,对暴露出来的德国炮兵阵地狂轰滥炸,并且深入后方轰炸兵力和物资集结点,摧毁装甲车辆,俯冲扫射行进中的军队,表现的极其猖獗。
期间,德国空军组织了一次突袭,集中了200余架德国战斗机偷袭了正在轰炸中的大机群,当场击落60余架“农夫”轰炸机。
可是好景不长,这些德国战斗机被紧随而至的大洋帝国战斗机群缠住了,在空中展开了激烈厮杀,战机轰鸣,鹤舞长空。
大洋帝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如蜂群一般的接踵而至,局面瞬间反转。
一架又一架德军战机被击落,战场从西乌克兰上空一直打到华沙,出击的200余架德军战机只有33架返回机场,而且很多飞机上都弹痕累累,侥幸躲过了一劫。
随之而来的就是大洋帝国皇家空军的疯狂报复,对华沙周边的机场和主要建筑物实施轰炸,追逐着火车扫射轰炸,对德军兵营和哨所实施轰炸,炮火连天蔽日。
7月17日
就在北线德军第五和第九集团军攻击乏力之时,蓄势已久的第2集团军展开了有力的全线反击。
在空中轰炸和地面炮火4个多小时的覆盖性打击后,装甲突击兵团闪亮登场了。
突击兵团以装甲龙骑兵师为主导,在30余公里宽的正面战场上,三个装甲团形成了三个雁形攻击箭头,辅之以半履带车和装甲卡车组成的两个师(134师和209师)机动兵力,总计7万余人。
突击兵团装甲突击兵团甫一登场,便铁流滚滚的碾压德国第九集团军位于东北侧的4个德步兵师,激战两个多小时后便突破战线,向后方纵深地带挺进。
配合突击兵团的进攻行动,第2集团军下属第9军5个师共计11万余人,会同6万余人的白俄军队,也在东北战线发起了全面反攻。
激战至下午三时许
在德国第九集团军东北翼撕开了40多公里长的大缺口,大军滚滚而入,空中战机呼啸,打的德军士兵四处溃逃。
方圆170多平方公里的战场上,到处都是战斗,到处都是硝烟弥漫,数百辆坦克铁甲战车在西乌克兰大平原上横冲直撞,击碎德军重新集聚的企图,然后就是漫山遍野追击。
人的腿怎么可能跑过4个轮子?
很多逃散德军在遭到重兵包围后,明智的放下武器投降,不再做殊死抵抗,那种牺牲毫无意义。
坦克装甲突击集群在击破正面之敌后,沿着德军后方横向肆虐扫荡了一番,一路上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在陆续击溃数股德军之后,便向着西北方向猛插而去,抢占德军后方物资枢纽中心地带。
帝国远征军主力沿着突破的大缺口,倾巢而动,30万大军攻击势头极猛,洪水蔓延一般的扩张开来,将40多公里长的大缺口撕得越来越大。
到了晚间
整个德军北方防线已经崩溃,尤其是第九集团军遭受了重创,战斗中伤亡4万余人,被俘3万余人,不得不向第5集团军方向靠拢,试图抱团取暖。
激烈战斗彻夜不停,第2集团军主力以炮火和空中轰炸为先导,稳步向前推进,在24小时时间里,已经向前推进了42公里,进入德军后方纵深地带。
西北线战场的20余万白俄精锐部队伴随突击,形成了50余万的重兵集团,滚动向前,压迫德军辗转腾挪的空间。
到了第2天下午
噩耗传来,大洋帝国装甲突击兵团已经占领了德军后方127公里物资转运中心,彻底切断了与华沙和立陶宛方向德军的联系,形成了一个高达2万余平方公里的大包围圈。
到了这时候
德军东线司令部才恍然大悟,原来大洋帝国第2集团军想要一口吞了德国第五和第九集团军,一举歼灭高达63万人的德国东线重兵集团,这简直就是愚人节玩笑?
不止英国人和法国人不敢这么想,德国人也万万想不到,大洋帝国第2集团军竟然猖狂至此,想要一口把德军包了饺子?
西乌克兰战役激战至今已经整整两周,德军整体损失约14万余人,其中近两日在全面反击中,共损失9万余人部队。
即便如此,德国第五和第9集团军还拥有高达49万余人的部队,大洋帝国第2集团军及白俄附属军加起来也不到80万,哪来的这么好胃口?
在德军的计算中,压根也没有把白俄军队算在内。
在以往几年的东线战场上,德军往往都是一个师对付5个甚至6个沙俄师,并且战而胜之。
当面之敌约40万白俄附庸军队,出动几个德国师就能牵制住了。
这样计算下来
德军与总计38万余人的第2集团军差不多是1:1,甚至还占有部分兵力优势。
德军东线总司令兼第5集团军司令史密特-冯-曼施坦因上将真的被段祺祥上将胆大妄为气刺激到了,下令第九集团军向已方靠拢,准备在西乌克兰平原上与对方硬拼一下。
深植于内心的日耳曼容克军事贵族骄傲,让史密特-冯-曼施坦因上将作出了极其错误的决定,没有选择逃避,没有选择突围,而是选择了正面硬杠。
虽然德军后方的联系通道被切断,但是他毫不担心。
凭借手上现有的物资储备,德军可以坚持两周的高强度战斗,保障一个月粮食需求。
而且紧邻着德军战线就是奥匈帝国百万盟军,退什么退?
直接干就完事了,德国人还怕战斗吗?
史密特-冯-曼施坦因上将非常了解德国军队,深信他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人,没有之一。
乌克兰大平原东南西北到处都是路,即便战事不利,不能够向西北方向的华沙撤退,还可以向西南方向~即高加索地区撤退。
在史密特-冯-曼施坦因上将内心中,盲目相信德军的强大战斗力,直接就忽略了向高加索方向撤退的巨大风险。
高加索山区的崎岖羊肠小道,如何能够承受数十万大军的撤退需求?
到时候你争我抢,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岂不是演变成一场灾难?
度过最初的混乱后,在德军第五集团军的接应下,溃逃的二十余万德国第9集团军部队越过仓促建立的新防线,总算缓了一口气。
既然关上了大门
大洋帝国远征第2集团军也就不着急了,聚拢主力形成半弧形包围圈,重新布置攻击序列,准备好好调制德国人。
装甲突击兵团在巩固了防守之后,留下209师防御来自华沙的德军增援力量,然后装甲龙骑兵师(302师)汇同134师,在休整补充几天之后,回手发出迅猛一击。
德国第5集团军建立的新防御线上,大洋帝国空军再次施展了狂轰滥炸的绝技,辅之以地面炮兵的覆盖炮击,在空中校射机的精准引导下,炸的防御线上德军欲仙欲死,伤亡惨重。
仅仅4天时间
一线6个德军师10万余人就减员了三成半以上,然后,前线德军还没来得及补充换防,便遭到装甲龙骑兵师铁流滚滚的猛烈突击,防御线直接崩溃了。
帝国大军掩杀而上,击破了德军后备力量的反击,一天时间突进38公里,彻底歼灭了2个德国师,重创5个德国师,狠狠打击了德国人的顽抗到底战斗意志。
德军再次后撤60余公里建立新防线,史密特-冯-曼施坦因上将遭受猛击之后清醒多了,清点了下人员后心里哇凉哇凉,感觉到大事不妙,可惜已经晚了。
新防线激战一周下来
以德国第5集团军为主的部队伤亡高达8.9万人,被俘2万余人,大炮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中损失殆尽,重机枪所余不足370挺,丢失了无数的粮食辎重,帐篷,车辆以及其他军事物资。
如今的德国第5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加在一起,能战的部队只有38万余人,而且还有大量的伤病员,简直就是个步履蹒跚的巨人。
一个齐装满员的德国师约1.7~1.9万人不等,战斗到现在,各德国师大部分都不满员,但可以负责任地说,每个德国师都是硬骨头,都有独属于自己的光荣。
西乌克兰战役爆发至今,已经有4个德国师全军覆没,取消了编制。
从内心来说
史密特-冯-曼施坦因上将一百个不服气,不甘心,也不愿意承认大洋帝国军队士兵比德军更优秀,为什么呢?
大洋帝国这支土豪军队,战斗方式简直太欺负人了。
在取得空中优势之后,就是空中轰炸和地面炮火反复犁地,德军超过6成的伤亡都来自猛烈炮火,还没有见到敌人,德军前线部队编制就被打残了。
然后,大洋帝国凭借着坦克装甲部队的优势横冲直撞,炮火点名加上重机枪扫射,步兵伴随突击战术,直接撕碎德军防线,造成剩下的两成伤亡。
最后的两成伤亡来自于撤退阶段,在装甲部队的突击和大军掩杀之下,溃逃的德军顶着空中扫射,炮火拦截轰炸,地面绞杀一路撤退,损失可不小。
而且,大洋帝国远征军充分利用白俄炮灰,在大规模正面突击的时候,往往都是这些白俄附庸军冲杀在前,简直让人恨得牙痒痒。
德国人想耍击毙一名大洋帝国远征军士兵真是千难万难,不是躲在装甲车后面,就是躲在白俄士兵后面,滑溜的像泥鳅一样,非常难打。
而且大洋帝国士兵全都装备了钢制头盔,德军拿手的超越射击对他们没用。
何谓超越射击?
在旷日持久的堑壕战中,德军发明了这种非常可怕的战法。
即在前沿观察人员的引导下,利用地图和不断测算的观察数据,指挥堑壕里德军重机枪阵地直接对空射击,弹呈椭圆形散布,在距离四千米的范围内威力巨大。
这种打击方式,类似于古代弓箭的抛射。
索姆河战役前期
德军采用超越射击方法,对担负进攻的主力英国远征军实施了沉重打击,一天毙伤6万余人,取得了比炮火轰炸更为可怕的战果。
据当时幸存的英军士兵回忆;
即使是匍匐卧倒或者进入掩体,重机枪子弹依然劈头盖脸的砸下来,轻易的透过人体表面组织,将士兵打死打伤……
德军“超越射击法”条例中,就是让高射速的马克沁重机枪的枪口抬高一尺,采用大仰角射击方式,以30-45度角向敌人阵地抛射。
重机枪子弹的弹道呈大抛物线飞行,最大可射出四千米远,密如蝗虫的子弹实际上是从天而降的砸下来,雨点般从上至下杀伤隐蔽前进的步兵。
可惜的是,这种战法对大洋帝国士兵没用。
大洋帝国士兵在进攻中,大多伴随坦克装甲车前进,躲在一线白俄士兵的后面,一方面负责押阵,一方面寻找德军重火力点,第一时间予以清除。
德军重机枪直射,斜射机会极少,拿手的超越射击也不行,从上而下坠落的重机枪子弹,已经失去了强劲的穿透动能,单凭向下砸的力量无法破开钢盔的防御。
若是打在肩膀上,至多骨断筋折罢了,不是什么致命的伤害。
德军重机枪阵地一旦被发现,马上会遭到重点照顾。
要么是被坦克炮火点名,要么是被迫击炮炸上天,要么就是飞机顺着战壕扫射,轰炸,要么就是炮火压制,压根也没有发威的机会。
所以,史密特-冯-曼施坦因上将对大洋帝国军队的土豪做派恨得牙痒痒,但是却没有什么好的对应办法。
如今看来
再次遭遇大败之后,第5和第9集团军处境危险了。
剩下的武器弹药能够支持一周的高强度战斗,但丢失大批辎重物资之后,粮食却不足了,只剩下10天左右的量,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迫不得已
史密特-冯-曼施坦因上将一方面调整后方防御线,采取继续收缩的办法勉力维持。另一方面抽调奥匈帝国军队来补缺口,再一个就是向柏林统帅部求援。
别的不重要,只要能把这些整天在头顶上嗡嗡乱叫的飞机赶走,他就有信心继续坚守下去。
欧洲战场大幕重开,是日,数千架协约国飞机组成大大小小的机群,飞越国境,对德国境内的目标实施扫射轰炸,揭开了空中大战的序幕。
德国空军和高射机枪阵地被迫反击,在数千公里长的欧洲战线上,战机呼啸长空,三三两两的追逐殴斗,不时有击落的战机冒着黑烟坠落地面,炸出一团耀眼的火球。
东线战场之~西乌克兰战场
连续一周时间
大洋帝国皇家空军战机肆虐,对暴露出来的德国炮兵阵地狂轰滥炸,并且深入后方轰炸兵力和物资集结点,摧毁装甲车辆,俯冲扫射行进中的军队,表现的极其猖獗。
期间,德国空军组织了一次突袭,集中了200余架德国战斗机偷袭了正在轰炸中的大机群,当场击落60余架“农夫”轰炸机。
可是好景不长,这些德国战斗机被紧随而至的大洋帝国战斗机群缠住了,在空中展开了激烈厮杀,战机轰鸣,鹤舞长空。
大洋帝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如蜂群一般的接踵而至,局面瞬间反转。
一架又一架德军战机被击落,战场从西乌克兰上空一直打到华沙,出击的200余架德军战机只有33架返回机场,而且很多飞机上都弹痕累累,侥幸躲过了一劫。
随之而来的就是大洋帝国皇家空军的疯狂报复,对华沙周边的机场和主要建筑物实施轰炸,追逐着火车扫射轰炸,对德军兵营和哨所实施轰炸,炮火连天蔽日。
7月17日
就在北线德军第五和第九集团军攻击乏力之时,蓄势已久的第2集团军展开了有力的全线反击。
在空中轰炸和地面炮火4个多小时的覆盖性打击后,装甲突击兵团闪亮登场了。
突击兵团以装甲龙骑兵师为主导,在30余公里宽的正面战场上,三个装甲团形成了三个雁形攻击箭头,辅之以半履带车和装甲卡车组成的两个师(134师和209师)机动兵力,总计7万余人。
突击兵团装甲突击兵团甫一登场,便铁流滚滚的碾压德国第九集团军位于东北侧的4个德步兵师,激战两个多小时后便突破战线,向后方纵深地带挺进。
配合突击兵团的进攻行动,第2集团军下属第9军5个师共计11万余人,会同6万余人的白俄军队,也在东北战线发起了全面反攻。
激战至下午三时许
在德国第九集团军东北翼撕开了40多公里长的大缺口,大军滚滚而入,空中战机呼啸,打的德军士兵四处溃逃。
方圆170多平方公里的战场上,到处都是战斗,到处都是硝烟弥漫,数百辆坦克铁甲战车在西乌克兰大平原上横冲直撞,击碎德军重新集聚的企图,然后就是漫山遍野追击。
人的腿怎么可能跑过4个轮子?
很多逃散德军在遭到重兵包围后,明智的放下武器投降,不再做殊死抵抗,那种牺牲毫无意义。
坦克装甲突击集群在击破正面之敌后,沿着德军后方横向肆虐扫荡了一番,一路上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在陆续击溃数股德军之后,便向着西北方向猛插而去,抢占德军后方物资枢纽中心地带。
帝国远征军主力沿着突破的大缺口,倾巢而动,30万大军攻击势头极猛,洪水蔓延一般的扩张开来,将40多公里长的大缺口撕得越来越大。
到了晚间
整个德军北方防线已经崩溃,尤其是第九集团军遭受了重创,战斗中伤亡4万余人,被俘3万余人,不得不向第5集团军方向靠拢,试图抱团取暖。
激烈战斗彻夜不停,第2集团军主力以炮火和空中轰炸为先导,稳步向前推进,在24小时时间里,已经向前推进了42公里,进入德军后方纵深地带。
西北线战场的20余万白俄精锐部队伴随突击,形成了50余万的重兵集团,滚动向前,压迫德军辗转腾挪的空间。
到了第2天下午
噩耗传来,大洋帝国装甲突击兵团已经占领了德军后方127公里物资转运中心,彻底切断了与华沙和立陶宛方向德军的联系,形成了一个高达2万余平方公里的大包围圈。
到了这时候
德军东线司令部才恍然大悟,原来大洋帝国第2集团军想要一口吞了德国第五和第九集团军,一举歼灭高达63万人的德国东线重兵集团,这简直就是愚人节玩笑?
不止英国人和法国人不敢这么想,德国人也万万想不到,大洋帝国第2集团军竟然猖狂至此,想要一口把德军包了饺子?
西乌克兰战役激战至今已经整整两周,德军整体损失约14万余人,其中近两日在全面反击中,共损失9万余人部队。
即便如此,德国第五和第9集团军还拥有高达49万余人的部队,大洋帝国第2集团军及白俄附属军加起来也不到80万,哪来的这么好胃口?
在德军的计算中,压根也没有把白俄军队算在内。
在以往几年的东线战场上,德军往往都是一个师对付5个甚至6个沙俄师,并且战而胜之。
当面之敌约40万白俄附庸军队,出动几个德国师就能牵制住了。
这样计算下来
德军与总计38万余人的第2集团军差不多是1:1,甚至还占有部分兵力优势。
德军东线总司令兼第5集团军司令史密特-冯-曼施坦因上将真的被段祺祥上将胆大妄为气刺激到了,下令第九集团军向已方靠拢,准备在西乌克兰平原上与对方硬拼一下。
深植于内心的日耳曼容克军事贵族骄傲,让史密特-冯-曼施坦因上将作出了极其错误的决定,没有选择逃避,没有选择突围,而是选择了正面硬杠。
虽然德军后方的联系通道被切断,但是他毫不担心。
凭借手上现有的物资储备,德军可以坚持两周的高强度战斗,保障一个月粮食需求。
而且紧邻着德军战线就是奥匈帝国百万盟军,退什么退?
直接干就完事了,德国人还怕战斗吗?
史密特-冯-曼施坦因上将非常了解德国军队,深信他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人,没有之一。
乌克兰大平原东南西北到处都是路,即便战事不利,不能够向西北方向的华沙撤退,还可以向西南方向~即高加索地区撤退。
在史密特-冯-曼施坦因上将内心中,盲目相信德军的强大战斗力,直接就忽略了向高加索方向撤退的巨大风险。
高加索山区的崎岖羊肠小道,如何能够承受数十万大军的撤退需求?
到时候你争我抢,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岂不是演变成一场灾难?
度过最初的混乱后,在德军第五集团军的接应下,溃逃的二十余万德国第9集团军部队越过仓促建立的新防线,总算缓了一口气。
既然关上了大门
大洋帝国远征第2集团军也就不着急了,聚拢主力形成半弧形包围圈,重新布置攻击序列,准备好好调制德国人。
装甲突击兵团在巩固了防守之后,留下209师防御来自华沙的德军增援力量,然后装甲龙骑兵师(302师)汇同134师,在休整补充几天之后,回手发出迅猛一击。
德国第5集团军建立的新防御线上,大洋帝国空军再次施展了狂轰滥炸的绝技,辅之以地面炮兵的覆盖炮击,在空中校射机的精准引导下,炸的防御线上德军欲仙欲死,伤亡惨重。
仅仅4天时间
一线6个德军师10万余人就减员了三成半以上,然后,前线德军还没来得及补充换防,便遭到装甲龙骑兵师铁流滚滚的猛烈突击,防御线直接崩溃了。
帝国大军掩杀而上,击破了德军后备力量的反击,一天时间突进38公里,彻底歼灭了2个德国师,重创5个德国师,狠狠打击了德国人的顽抗到底战斗意志。
德军再次后撤60余公里建立新防线,史密特-冯-曼施坦因上将遭受猛击之后清醒多了,清点了下人员后心里哇凉哇凉,感觉到大事不妙,可惜已经晚了。
新防线激战一周下来
以德国第5集团军为主的部队伤亡高达8.9万人,被俘2万余人,大炮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中损失殆尽,重机枪所余不足370挺,丢失了无数的粮食辎重,帐篷,车辆以及其他军事物资。
如今的德国第5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加在一起,能战的部队只有38万余人,而且还有大量的伤病员,简直就是个步履蹒跚的巨人。
一个齐装满员的德国师约1.7~1.9万人不等,战斗到现在,各德国师大部分都不满员,但可以负责任地说,每个德国师都是硬骨头,都有独属于自己的光荣。
西乌克兰战役爆发至今,已经有4个德国师全军覆没,取消了编制。
从内心来说
史密特-冯-曼施坦因上将一百个不服气,不甘心,也不愿意承认大洋帝国军队士兵比德军更优秀,为什么呢?
大洋帝国这支土豪军队,战斗方式简直太欺负人了。
在取得空中优势之后,就是空中轰炸和地面炮火反复犁地,德军超过6成的伤亡都来自猛烈炮火,还没有见到敌人,德军前线部队编制就被打残了。
然后,大洋帝国凭借着坦克装甲部队的优势横冲直撞,炮火点名加上重机枪扫射,步兵伴随突击战术,直接撕碎德军防线,造成剩下的两成伤亡。
最后的两成伤亡来自于撤退阶段,在装甲部队的突击和大军掩杀之下,溃逃的德军顶着空中扫射,炮火拦截轰炸,地面绞杀一路撤退,损失可不小。
而且,大洋帝国远征军充分利用白俄炮灰,在大规模正面突击的时候,往往都是这些白俄附庸军冲杀在前,简直让人恨得牙痒痒。
德国人想耍击毙一名大洋帝国远征军士兵真是千难万难,不是躲在装甲车后面,就是躲在白俄士兵后面,滑溜的像泥鳅一样,非常难打。
而且大洋帝国士兵全都装备了钢制头盔,德军拿手的超越射击对他们没用。
何谓超越射击?
在旷日持久的堑壕战中,德军发明了这种非常可怕的战法。
即在前沿观察人员的引导下,利用地图和不断测算的观察数据,指挥堑壕里德军重机枪阵地直接对空射击,弹呈椭圆形散布,在距离四千米的范围内威力巨大。
这种打击方式,类似于古代弓箭的抛射。
索姆河战役前期
德军采用超越射击方法,对担负进攻的主力英国远征军实施了沉重打击,一天毙伤6万余人,取得了比炮火轰炸更为可怕的战果。
据当时幸存的英军士兵回忆;
即使是匍匐卧倒或者进入掩体,重机枪子弹依然劈头盖脸的砸下来,轻易的透过人体表面组织,将士兵打死打伤……
德军“超越射击法”条例中,就是让高射速的马克沁重机枪的枪口抬高一尺,采用大仰角射击方式,以30-45度角向敌人阵地抛射。
重机枪子弹的弹道呈大抛物线飞行,最大可射出四千米远,密如蝗虫的子弹实际上是从天而降的砸下来,雨点般从上至下杀伤隐蔽前进的步兵。
可惜的是,这种战法对大洋帝国士兵没用。
大洋帝国士兵在进攻中,大多伴随坦克装甲车前进,躲在一线白俄士兵的后面,一方面负责押阵,一方面寻找德军重火力点,第一时间予以清除。
德军重机枪直射,斜射机会极少,拿手的超越射击也不行,从上而下坠落的重机枪子弹,已经失去了强劲的穿透动能,单凭向下砸的力量无法破开钢盔的防御。
若是打在肩膀上,至多骨断筋折罢了,不是什么致命的伤害。
德军重机枪阵地一旦被发现,马上会遭到重点照顾。
要么是被坦克炮火点名,要么是被迫击炮炸上天,要么就是飞机顺着战壕扫射,轰炸,要么就是炮火压制,压根也没有发威的机会。
所以,史密特-冯-曼施坦因上将对大洋帝国军队的土豪做派恨得牙痒痒,但是却没有什么好的对应办法。
如今看来
再次遭遇大败之后,第5和第9集团军处境危险了。
剩下的武器弹药能够支持一周的高强度战斗,但丢失大批辎重物资之后,粮食却不足了,只剩下10天左右的量,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迫不得已
史密特-冯-曼施坦因上将一方面调整后方防御线,采取继续收缩的办法勉力维持。另一方面抽调奥匈帝国军队来补缺口,再一个就是向柏林统帅部求援。
别的不重要,只要能把这些整天在头顶上嗡嗡乱叫的飞机赶走,他就有信心继续坚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