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灵回到岁山神府,未看见张玉鸾的身影,只有蒹葭侍立在大殿门口。
见到张道灵回来,蒹葭立刻高兴地迎了上来拜道:“神君,您回来了。”
张道灵点点头,道:“玉鸾何在?”
蒹葭答道:“玉鸾君子去丰城县了,现在已是元兴三年正月岁初,百姓们为神君奉上了粮食和畜肉,玉鸾君子下山回谢百姓去了。”
张道灵点头道:“既如此,等她回来,让她去飞雪阁见我。”
“是。”蒹葭恭声应道。
张玉鸾回山时已经是黄昏时分了,她进入大殿后,朝一旁的蒹葭问道:“兄长回来了?”
蒹葭应声说道:“是的,神君让您去飞雪阁见他。”
张玉鸾点点头,然后直接往飞雪阁而去。
来到飞雪阁,见阁门大开,里面灯火通明,张道灵正盘坐在玉案前闭目修行。
“兄长。”张玉鸾拱手拜道。
张玉鸾个睁开双目,看向门口的张玉鸾,随即笑道:“你来了,进来吧。”
张玉鸾进入飞雪阁内,张道灵指着自己玉案对面的蒲团道:“坐。”
张玉鸾盘坐下来,旋即张道灵问道:“天象测数,星晷定野之事,做的如何了?”
张玉鸾闻言,立刻从袖中取出星斗图来,然后置放于玉案之上。
“已经全部测定完毕,星斗运转,时岁辰分,皆有准数。”张玉鸾说道。
张道灵目光落在玉案上的星斗图上,只见上面星辰运转,时岁转变皆已校正。
同时张道灵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如今太宇仙庭的月份,与正确的星辰运转差了足有二十余天?”
“是的。”张玉鸾道:“太宇仙庭的月份,比星辰运行的规律晚了二十余天。”
张道灵颔首道:“既如此,当尽快按此星图制成年历,颁布下去。”
张玉鸾问道:“节气如何命名?”
张道灵道:“就用华夏节气命名,只需要把月份对准就行。”
说着,张道灵又对张玉鸾道:“你来梳理月份日时,我来制历。”
“好。”张玉鸾应道。
于是二人便开始制定历法,由张玉鸾梳理月份日时,然后张道灵来根据星图演算黄道、黑道、吉日、吉时等等,最后演算测定节气...
这一开始,就是十几日未曾停歇。
终于在十六日后,在堆满了纸张的飞雪阁内,张道灵看着眼前已经成书的年历,脸上露出了笑容:“莫大功德,今日成矣。”
张玉鸾也露出了笑容,她转头往阁楼窗外看了一眼,却见寒风呼啸,天地间一片雪白,鹅毛大雪不断飞过窗台,甚至窗台上也积了一层厚厚的雪。
“好大的雪啊。”张玉鸾欣叹道。
张道灵站起身来,走到窗台边,伸手将半掩的窗户打开,任由寒风与雪花进入阁楼内。
“瑞雪兆丰年啊。”张道灵浑身衣襟和发丝都被吹的高高飞起,脸上却带着温暖的笑意说道。
随后,他转身朝侍立在一边的采薇说道:“宣丰城县令、县丞、以及各位三老来岁山神府。”
“是。”采薇闻令而去。
张玉鸾也站起身来,对蒹葭说道:“将这里收拾一下。”
蒹葭点点头,然后上前整理那些杂乱的,被寒风吹得到处飞洒的纸张。
这纸张质量并不好,十分粗糙,又硬又厚,但已经可以用作书写了。
当厌衰、墨竺、县三老、乡三老等人都来到岁山神府时,张道灵和张玉鸾已经在神府大殿等他们了。
看着张道灵与张玉鸾穿着的是一身单薄道袍,众人就感到一阵发冷。
无论是厌衰、墨竺还是诸位三老,无不穿着厚厚的麻衣。
但他们也知道神君和玉鸾君子并非凡人,所以也没有太过惊讶。
张道灵将这些时日整理出来的历书拿出,让蒹葭分发给众人。
“这是本君与玉鸾君子新制的历书,从今往后,我天汉神府的年月日时,耕种收成,都要按照历书上的时日来。”张道灵说道。
众人接过历书,眼中带着浓浓的疑惑。
当他们翻开历书后,更是头脑发胀,因为上面的内容太复杂了,他们现在也只能看懂上面的年月时日。
“咦?元兴三年正月二十九,不对吧,今天不是元兴三年正月十一吗?”厌衰看着历书上的日期问道。
另外几人也都表示了疑惑,张道灵倒也不装高深,而是走下来亲自就历书上面的问题给大家一一解答。
而经过张道灵的解答之后,大家纷纷恍然,甚至有些惊讶地道:“想不到仙庭的月历竟然比正常的月岁晚了这么多日。”
“那么有了神君给的历书,是不是今后农时就不会再耽误了?”如今身为县里三老的祈伯开口问道。
此言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都将目光看向了张道灵。
张道灵点头道:“不错,此历书是玉鸾君子历时一年,观察天象、星辰运转从而制定的,并且根据全年的月份和各种节点设立了‘节气’。”
众人又将目光看向手中历书,果然上面有一些特殊的文字标记。
“一年有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另外还有七十二候,今后百姓农时只需按照此历书来,就断然不会有差错。”张道灵说道。
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虽然都是照搬华夏的文化,但是也是根据了这个世界的天象、星辰以及月份来定的,并不是照猫画虎,而是真正的参照这个世界的实际情况使用的。
张道灵看着众人道:“尔等下去之后,务必将此历书颁布推行给百姓,从今日起,这部历书就叫《汉历》,天汉神府今后所有的年岁日月,农耕农忙,起居生活,都要严格按照《汉历》进行。”
“遵令。”众人齐齐起身,抱拳领命道。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当得知天汉神府并不禁止外人进入时,河宋神君还是派遣一支车队,护送着别姬进入了天汉神府。
别姬仍旧处于被玄将军那恐怖的身高,以及威严的气势震慑之中。
她坐在车驾内,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身旁服侍的侍婢仍有些惊骇地道:“少君,方才那人好可怕。”
别姬稳了稳心神,道:“那应该就是仙庭派来封锁天汉神府的玄甲将军。”
侍婢闻言,顿时满面愁容道:“天汉神府被这么恐怖的存在封锁,少君您要是嫁过来,岂不是...”
“不是永远也不能离开天汉神府?”别姬看着侍婢说道。
侍婢点头道:“是啊,到时您若是思念神君,也不能回府探亲了...”
别姬叹了口气,道:“这倒是个问题,不过,谁知道这些玄甲将军是否会一直封锁天汉神府呢?”
侍婢说到这里,有些难以置信地道:“可是天汉神府为什么要颁布那样的政令呢?”
别姬沉默了下来,半晌后才笑道:“我们不是已经进入了天汉神府吗?到时候就知道了。”
正说着,车外忽然传来了一阵清澈悦耳的歌声。
别姬仔细凝听片刻后,讶异地道:“这歌好耳生,从来也没有听过。”
侍婢听了听,道:“倒是挺好听的。”
别姬此刻掀开车帘,目光朝车外看去,这一看之下,顿时愣住了。
原来她们的车队正行驶在一片宽阔的大道上面,而大道两旁种满了整齐的柳树。
小柳刚刚成活,而那些大柳树则已经焕发新生,长长的柳枝垂落,在微风中不断地迎风招展着。
而在柳树外面,一条宽阔清澈的河流奔腾而过,一阵阵清凉的微风拂过面颊,空气中似乎还带着一缕缕花香。
别姬大为惊讶,“这真的是天汉地界吗?”
天汉地域她不是没有来过,以前来的时候路上甚至都不能走马车,只能骑马或者步行,而且还到处都是腐烂的泥沼和荒凉的山坡。
“呀,少君您看这边。”侍婢突然发出一声惊呼。
别姬连忙朝另外一边看去,只见在另一边河堤内侧,一片片肥沃的田野整齐地排列着。
田野之中,农忙的百姓们正在用各种器具耕田犁地,时不时传来号子声和牛叫声,以及...孩童们欢快的歌声。
“停车,停车。”别姬连忙叫道。
马车停了下来,别姬在侍婢们的服侍下走出马车,然后朝前望去。
这一看更为震惊,因为她所处的宽阔的河堤道路绵延向前,一眼望不到头,而河堤道路两边的柳树也随着河堤一同绵延无尽。
轻烟卷卷,细柳绵绵,左耳边流水潺潺,右耳边传来一声声牛叫,一声声农夫的呼喝,还有孩童的歌声。
别姬静静地站在那里,这一刻她终于听清了那些孩童们所唱的歌儿词意: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着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
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封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见到张道灵回来,蒹葭立刻高兴地迎了上来拜道:“神君,您回来了。”
张道灵点点头,道:“玉鸾何在?”
蒹葭答道:“玉鸾君子去丰城县了,现在已是元兴三年正月岁初,百姓们为神君奉上了粮食和畜肉,玉鸾君子下山回谢百姓去了。”
张道灵点头道:“既如此,等她回来,让她去飞雪阁见我。”
“是。”蒹葭恭声应道。
张玉鸾回山时已经是黄昏时分了,她进入大殿后,朝一旁的蒹葭问道:“兄长回来了?”
蒹葭应声说道:“是的,神君让您去飞雪阁见他。”
张玉鸾点点头,然后直接往飞雪阁而去。
来到飞雪阁,见阁门大开,里面灯火通明,张道灵正盘坐在玉案前闭目修行。
“兄长。”张玉鸾拱手拜道。
张玉鸾个睁开双目,看向门口的张玉鸾,随即笑道:“你来了,进来吧。”
张玉鸾进入飞雪阁内,张道灵指着自己玉案对面的蒲团道:“坐。”
张玉鸾盘坐下来,旋即张道灵问道:“天象测数,星晷定野之事,做的如何了?”
张玉鸾闻言,立刻从袖中取出星斗图来,然后置放于玉案之上。
“已经全部测定完毕,星斗运转,时岁辰分,皆有准数。”张玉鸾说道。
张道灵目光落在玉案上的星斗图上,只见上面星辰运转,时岁转变皆已校正。
同时张道灵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如今太宇仙庭的月份,与正确的星辰运转差了足有二十余天?”
“是的。”张玉鸾道:“太宇仙庭的月份,比星辰运行的规律晚了二十余天。”
张道灵颔首道:“既如此,当尽快按此星图制成年历,颁布下去。”
张玉鸾问道:“节气如何命名?”
张道灵道:“就用华夏节气命名,只需要把月份对准就行。”
说着,张道灵又对张玉鸾道:“你来梳理月份日时,我来制历。”
“好。”张玉鸾应道。
于是二人便开始制定历法,由张玉鸾梳理月份日时,然后张道灵来根据星图演算黄道、黑道、吉日、吉时等等,最后演算测定节气...
这一开始,就是十几日未曾停歇。
终于在十六日后,在堆满了纸张的飞雪阁内,张道灵看着眼前已经成书的年历,脸上露出了笑容:“莫大功德,今日成矣。”
张玉鸾也露出了笑容,她转头往阁楼窗外看了一眼,却见寒风呼啸,天地间一片雪白,鹅毛大雪不断飞过窗台,甚至窗台上也积了一层厚厚的雪。
“好大的雪啊。”张玉鸾欣叹道。
张道灵站起身来,走到窗台边,伸手将半掩的窗户打开,任由寒风与雪花进入阁楼内。
“瑞雪兆丰年啊。”张道灵浑身衣襟和发丝都被吹的高高飞起,脸上却带着温暖的笑意说道。
随后,他转身朝侍立在一边的采薇说道:“宣丰城县令、县丞、以及各位三老来岁山神府。”
“是。”采薇闻令而去。
张玉鸾也站起身来,对蒹葭说道:“将这里收拾一下。”
蒹葭点点头,然后上前整理那些杂乱的,被寒风吹得到处飞洒的纸张。
这纸张质量并不好,十分粗糙,又硬又厚,但已经可以用作书写了。
当厌衰、墨竺、县三老、乡三老等人都来到岁山神府时,张道灵和张玉鸾已经在神府大殿等他们了。
看着张道灵与张玉鸾穿着的是一身单薄道袍,众人就感到一阵发冷。
无论是厌衰、墨竺还是诸位三老,无不穿着厚厚的麻衣。
但他们也知道神君和玉鸾君子并非凡人,所以也没有太过惊讶。
张道灵将这些时日整理出来的历书拿出,让蒹葭分发给众人。
“这是本君与玉鸾君子新制的历书,从今往后,我天汉神府的年月日时,耕种收成,都要按照历书上的时日来。”张道灵说道。
众人接过历书,眼中带着浓浓的疑惑。
当他们翻开历书后,更是头脑发胀,因为上面的内容太复杂了,他们现在也只能看懂上面的年月时日。
“咦?元兴三年正月二十九,不对吧,今天不是元兴三年正月十一吗?”厌衰看着历书上的日期问道。
另外几人也都表示了疑惑,张道灵倒也不装高深,而是走下来亲自就历书上面的问题给大家一一解答。
而经过张道灵的解答之后,大家纷纷恍然,甚至有些惊讶地道:“想不到仙庭的月历竟然比正常的月岁晚了这么多日。”
“那么有了神君给的历书,是不是今后农时就不会再耽误了?”如今身为县里三老的祈伯开口问道。
此言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都将目光看向了张道灵。
张道灵点头道:“不错,此历书是玉鸾君子历时一年,观察天象、星辰运转从而制定的,并且根据全年的月份和各种节点设立了‘节气’。”
众人又将目光看向手中历书,果然上面有一些特殊的文字标记。
“一年有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另外还有七十二候,今后百姓农时只需按照此历书来,就断然不会有差错。”张道灵说道。
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虽然都是照搬华夏的文化,但是也是根据了这个世界的天象、星辰以及月份来定的,并不是照猫画虎,而是真正的参照这个世界的实际情况使用的。
张道灵看着众人道:“尔等下去之后,务必将此历书颁布推行给百姓,从今日起,这部历书就叫《汉历》,天汉神府今后所有的年岁日月,农耕农忙,起居生活,都要严格按照《汉历》进行。”
“遵令。”众人齐齐起身,抱拳领命道。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当得知天汉神府并不禁止外人进入时,河宋神君还是派遣一支车队,护送着别姬进入了天汉神府。
别姬仍旧处于被玄将军那恐怖的身高,以及威严的气势震慑之中。
她坐在车驾内,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身旁服侍的侍婢仍有些惊骇地道:“少君,方才那人好可怕。”
别姬稳了稳心神,道:“那应该就是仙庭派来封锁天汉神府的玄甲将军。”
侍婢闻言,顿时满面愁容道:“天汉神府被这么恐怖的存在封锁,少君您要是嫁过来,岂不是...”
“不是永远也不能离开天汉神府?”别姬看着侍婢说道。
侍婢点头道:“是啊,到时您若是思念神君,也不能回府探亲了...”
别姬叹了口气,道:“这倒是个问题,不过,谁知道这些玄甲将军是否会一直封锁天汉神府呢?”
侍婢说到这里,有些难以置信地道:“可是天汉神府为什么要颁布那样的政令呢?”
别姬沉默了下来,半晌后才笑道:“我们不是已经进入了天汉神府吗?到时候就知道了。”
正说着,车外忽然传来了一阵清澈悦耳的歌声。
别姬仔细凝听片刻后,讶异地道:“这歌好耳生,从来也没有听过。”
侍婢听了听,道:“倒是挺好听的。”
别姬此刻掀开车帘,目光朝车外看去,这一看之下,顿时愣住了。
原来她们的车队正行驶在一片宽阔的大道上面,而大道两旁种满了整齐的柳树。
小柳刚刚成活,而那些大柳树则已经焕发新生,长长的柳枝垂落,在微风中不断地迎风招展着。
而在柳树外面,一条宽阔清澈的河流奔腾而过,一阵阵清凉的微风拂过面颊,空气中似乎还带着一缕缕花香。
别姬大为惊讶,“这真的是天汉地界吗?”
天汉地域她不是没有来过,以前来的时候路上甚至都不能走马车,只能骑马或者步行,而且还到处都是腐烂的泥沼和荒凉的山坡。
“呀,少君您看这边。”侍婢突然发出一声惊呼。
别姬连忙朝另外一边看去,只见在另一边河堤内侧,一片片肥沃的田野整齐地排列着。
田野之中,农忙的百姓们正在用各种器具耕田犁地,时不时传来号子声和牛叫声,以及...孩童们欢快的歌声。
“停车,停车。”别姬连忙叫道。
马车停了下来,别姬在侍婢们的服侍下走出马车,然后朝前望去。
这一看更为震惊,因为她所处的宽阔的河堤道路绵延向前,一眼望不到头,而河堤道路两边的柳树也随着河堤一同绵延无尽。
轻烟卷卷,细柳绵绵,左耳边流水潺潺,右耳边传来一声声牛叫,一声声农夫的呼喝,还有孩童的歌声。
别姬静静地站在那里,这一刻她终于听清了那些孩童们所唱的歌儿词意: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着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
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封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