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在君士坦丁堡的举动,大约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首先,铲平地方贵族势力,推行在大宋行之多年的均田政策,构建起稳固的基本盘。
    其次,保护,整理,发扬东罗马的积淀,又组织科举,广揽贤才,施行文官治理地方。
    第三点,就是基于万民平等的主张,构建新的律法体系,革新制度。
    三项归结起来,就是全面落实大宋的治理方式。坦白讲这是个风险很大的事情,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是任何政策,都需要有人执行。
    挺好的初衷,被歪嘴和尚念坏了,几乎是必然的,在大宋也半点不奇怪。
    到了拜占庭,几乎是肯定不会办好的。
    毕竟这些地方的势力没有必要完全服从大宋的安排,能做到阳奉阴违就很不错了,他们一定是要维护自己利益的。
    指着这么一群人,是安全不可能推行有效的改革。
    塞尔柱突厥,西辽,都是这个毛病。
    可偏偏妙就妙在那些鹰堡少年身上。
    他们就是各地的奴隶出身,接受山中老人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是当做辅佐主人的左膀右臂来训练的。
    因此他们文武全才,都算是佼佼者。
    到了大宋之后,正是十几岁的年纪,三观形成的时候。
    赵桓给他们办科举,鼓励读书,放到地方历练,让他们积累经验,熟悉政务……这一番操作下来,着实花了好大的心思,也不是谁都理解。
    可赵桓的威望摆在那里,做了也就做了,谁敢反对?
    而到了今天,终于开花结果,产生了效果。
    赵桓的培养不是让他们做大宋的奴仆,当一个老老实实的精宋,赵桓是向他们展示大宋的治理,方方面面。
    把好的示范摆在那里,自然就有人学习。
    这一点古已有之,倭国派了那么多遣唐使,高丽,安南这些地方,都争着以小中华自居,由此可见东方文化的魅力所在。
    赵桓给这帮年轻人种下的种子,这一刻开花结果了。
    经历两种文化洗礼的年轻人深入地方,到各个部落,寻找昔日的亲朋好友,跟他们沟通,讲解大宋的政策,说服他们接受改变……
    其实想效仿大宋的人不少,比如那位郑知常,变法推行之后,地方大乱,就连自己的老命都搭进去了。
    这里面的差别到底在哪呢?
    其实也不算复杂,郑知常是传统的文人,他甚至比大宋的士大夫还士大夫,推行变法自然是一头撞在铁板上。
    他越是努力,结果就越惨烈。
    要想真的顺利推行,并且收到效果。不光要看政策如何,还要看站在哪一边,替谁说话……赵桓把岳飞派过来,不光是看好岳飞的军事才能,更看好岳飞的人品,也是笃定了,唯有岳飞,能在这一片陌生的土地,完美落实赵桓的构想。
    事实也的确如此,岳飞没有辜负赵桓的期盼。
    他召集了当地许多部落头人,主动跟他们喝酒畅谈,谈的就是对抗天花,其中一个部落首领阿尤布最是积极,而且他还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想要和岳飞结成兄弟!
    这个建议提出,所有人都傻了。
    阿尤布啊,你可真是好大的一张脸啊!
    岳飞是什么人?
    燕王的爵位就不说了,还是大宋官家的亲家,本身拥有封地,坐拥强兵,哪怕是大辽太后,都要老老实实,半点不觉得比岳飞尊贵。
    可阿尤布是什么玩意?
    就是个小部落的头人,在他之上,还有部落联盟,还有国家,朝廷,而他的朝廷也不过是西辽的属国而已。
    这中间隔了多少层啊!
    只不过出人预料,岳飞竟然笑着答应了,不但答应,还跟他立刻喝酒盟誓,成了兄弟。
    结拜之后,岳飞亲自去了阿尤布的部落,和当地人讲解抗击天花的手段,紧接着,就向三万人推行了牛痘接种。
    阿尤布主动站出来,成为了第一个接种的。
    有些事情并不复杂,一道圣旨,一项命令,自天子下达,最后变成一张告示,贴在城门口,光是如此,就能顺利落实,人人尊奉,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人不是机器,不可能一道指令,一个动作,完全做不到。
    就比如说接种牛痘,疼不疼啊,有什么后果啊,需要多少花费,还有要是信奉神明,会不会有冲突……别说是大宋朝了,哪怕放在一千年之后,也是一样的。
    要想真正落实下去,就要有人带头,像阿尤布这种部落头人就相当合适。
    他带头接种之后,整个部落跟进,随后这个部落得到了保护。
    岳飞就主动从部落当中,招募出一批宣讲团……也不讲别的,就是讲牛痘的好处,帮助各个部落抗击牛痘。
    有了地头蛇帮忙,推行的效果倍增。
    每到一处,都会设立医馆,帮着百姓解除病痛,随后还准备了一些粮食,用来救济贫苦。
    岳飞最初的动作不大,但是每一步都很稳。
    当和本地百姓建立起来联系之后,真正能沟通贫苦,取信于民。一些更猛烈的手段才能拿得出来。
    比如岳飞就再一次召集地方部落头人,要求他们上缴土地牲畜,放弃手里的奴隶,愿意留下来,岳飞可以提供给他们官职,让他们继续发挥作用。
    如果不愿意,可以拿一笔钱,去大宋享受生活。
    可若是敢对抗命令,死守着不改变,那就是领教一下大宋的军力了。
    短短的半月之间,岳飞就连着摧毁了五个部落,带头造反的直接给杀了,其余亲眷也都发配万里,永远不要回来。
    岳飞摧毁了一个世界,可也在建设一个世界。
    那些鹰堡少年,几乎都成了官员,还有通过科举考试的,再加上那些天花宣讲员,甚至还有一些平民和奴隶,在分田行动中表现好的。
    不拘一格,悉数录用,授予官职。
    这一番努力下来,围绕着君士坦丁堡,就出现了一个和大宋类似的社会的结构。
    基础打好了,孔玠的到来,宣讲儒学,虽然冲击巨大,但是有了经济基础,改变并不算什么难事。
    ……
    “岳王再造小中华,功盖宇内,当世无双,老臣以为,应该厚赏!”陈康伯躬身说道。
    作为赵桓手下,第四任首相,和那三位不同。
    陈康伯主要是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力以赴谋发展。
    在陈康伯任内,开始了许多工程。
    比如治理荆江,比如疏浚黄河,比如修建天津港口,推行轨道马车……这位最大的特点,就是能集中财力,一个大项目落实了,能带来的收益就是多方面的。
    长江治理,通行的船只就多了,众所周知,南方缺少煤炭,人口又很稠密,全靠着山里砍柴吗?或者是烧稻草?
    显然都是不够的。
    航路疏浚之后,船只运载能力上来,也就能运顺更多的煤炭到沿江的城市。
    煤炭需求暴增,北方的矿场日夜赶工,除了生产煤炭增加,还要往外运输,道路,铁轨,四轮马车,甚至是蒸汽机……这些东西都提上了日程,或者在酝酿发展之中。
    大宋的进步可以说是一日千里。
    这位兢兢业业的首相大人,自然是居功厥伟。
    按理说海外不管多大的动静,都只能算是小打小闹,他是不会动心的。
    奈何岳飞的手段了得,孔玠又去帮衬,愣是弄出了一个“小中华”,无论如何,陈康伯也不能无动于衷。
    赵桓笑容可掬,“燕王出将入相,自然不是凡夫俗子,陈相公,你说朕的眼光如何?”
    陈康伯躬着身躯,出将入相四个字让他微微一动,却也不敢多说什么。
    “官家眼光自然是天下无双,岳王忠勇,也是世所罕见,明君贤臣,是我大宋之福!”
    赵桓再度轻笑,“陈相公,光是赏赐燕王,就足够了吗?”
    陈康伯微微一怔,随即道:“官家可是要调拨物资,支持岳王?”
    赵桓哑然失笑,“你这是跟朕装糊涂……孔玠尚且敢浮海万里,去宣扬教化。难道我大宋就没有勇士了吗?”
    一声质问,陈康伯无言以对。
    官家的意思用得着多说了吗?
    现在君士坦丁堡,最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才,需要有人站出来,保住这一块来之不易的成果。
    就在赵桓表态之后,大宋的宣传机器全力开动。
    作为当世唯一的超级大国,一旦展现出强烈的国家意志,哪怕仅仅是余波,也足以灭国无数!
    一句话,朕要让天下知道,什么是超级大国!
    首先,一出名为《西北存孤忠》的戏码登上了舞台,一队白发苍苍的老兵,行走在荒漠之上,他们从龟兹向西州运送粮饷。
    漫天黄沙,敌人出没,这样一群白发老翁,挺着脊梁,紧握长刀,杀敌护粮,死死捍卫着最后的国土……大唐也曾经经略西域,拥有数千里疆土,奈何安史之乱以后,同中原的联系断绝,这一支孤军在西北被消耗一空,中原王朝,再度恢复西域之地,却是几百年之后的事情了。
    自西汉以来,经略西域的成果荡然无存,只剩下敦煌石窟,却不见了汉家子弟。
    这是历史的疮疤!
    如今大宋在更远的地方,有了更大的成果。
    不能重演安史之乱的悲剧。
    不能让归义军的悲剧重演!
    天津,威海,胶州,海州,苏州,杭州,泉州,广州……各处港口,持枪背弓者,不计其数。
    更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云集兰州,购买马匹,准备粮食,随着商队,踏上征途。
    海上千帆竞发,陆上前赴后继,属于汉家儿郎的远征开始了。
    而由于时间和距离的差距,在这些人刚出发的时候,西方已经集结了一支超过二十万的兵马,向着君士坦丁堡杀来。
    此时的岳飞,只有一支由各族拼凑而成的兵马,且训练和装备都相当堪忧。而且那些在新政中受损的地方贵族,又重新集结起来,内忧外患,全都压在了岳飞的肩头!
    在大宋的援军到达之前,必须靠着岳飞一个人,撑住大局……

章节目录

宋成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欲望社只为原作者青史尽成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史尽成灰并收藏宋成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