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安一行是在行至半路的时候,才知道襄阳城又换了主人的。
从蒙古人又换成了满人,也不知道双方到底达成了什么样的条件,蒙元的汝阳王居然主动退出了襄阳城,让满清入驻。
这对于使团可不是一个好消息,也让他们这一次出使还未到目的地,便先蒙上了一层阴影。
若单单只是襄阳城的归属问题,这还不是让人关注的点。
虽说两边争夺襄阳城一度很激烈,但他们和大宋可不一样,不管是蒙古人还是满人,他们的骑兵很厉害,但是在利用城防工事、守城这方面,就远远比不了大宋了。
而且襄阳城对于防御北部有一定作用,但若是为敌人所占据,那对于大宋而言,不管占居此地的是蒙元还是大宋,都没什么区别。
使团真正担心的是,两边会不会暗中还达成了什么协议,又或者,本来就只是在演一出戏,表面上双方相争,实际上却是为了麻痹大宋,然后达成协议共同南下瓜分?
“接下来的行程可能会很凶险,咱们必须有所准备。”
此次出使的是尚书左仆射王道全,从一品,是朝中难得的文武全才,文能治国武能治军,如今也算是帝党,同时也是朝中主战派骨干,皇帝把他派出来目的很明显。
但这也使得他的身份更为扎眼,那些主和派官员必然不乐意见到他此行有什么斩获,或许会传递消息给两国,到时候两国会不会做出什么布置呢?
副使苏青为右谏议大夫,从四品,同样是帝党,属于文官集团中的激进派,他看了看前方的襄阳城,笑了笑突然问道:“不知道此时蒙元大军退至何处了?”
“距离襄阳城外不足三里……”
王道全嘿然道:“有些意思,看来蒙元也并未完全放弃此处,就是不知道他们究竟达成了何等条件。”
就算襄阳城对于蒙元的意义不大,之前汝阳王非要占据此处,除了这里曾经一度是蒙元的心中大石,非得要自己亲子搬开一次,还是因为满清自己先毁约,他才以牙还牙。
可占都已经占了,要是满清凭本事夺回去的也就罢了,却是蒙元主动相让,两国可没这么友好,汝阳王也并非是送财童子,内中必有文章。
苏青虽然官阶低,但他年龄比王道全更大,说是激进派,但他性格也更为沉稳圆滑,此时便问探子道:“可还探听到其他什么消息?”
探子道:“蒙古此次除了汝阳王之外,还来了一位新封王爵。汝阳王令他独领一军,在襄阳城外三里驻扎的便是他的部众,汝阳王的大军实际上已经撤到了谷城。
“不过此人的出现很奇怪,似乎是突然冒出来的,我们至今查不到他的真正来历,甚至连名字都讳莫如深,只知道他似乎立下大功,所以被立为平定王。”
“平定王?”
这是个什么封号?
平定县他们倒是知道,但是那地儿如今在满清境内,也不归蒙元管啊。
而且一上来就被委以重任,还说是因功封王,最近的功劳,似乎也只有与襄阳城陷落有关系了。
一旁静静旁听的李平安也想到了这一点,不由心中一动。
此行皇帝除了让他尽力保护好使节,还命他调查襄阳城陷落背后的因由,尤其是找出给两国开路的内应。
襄阳城能够坚守住这么多年,郭靖等大宋武林义士功不可没,而里里外外、从军到民也是拧成了一股绳,这么多年都未敢有丝毫放松。
可是突然间说沦陷就沦陷,这其中必有文章。
两国的探子没有那么容易能够得逞,不然这么多年早该得逞了,更有可能的是内部有人变节。
虽说坚持了这么多年才变也有些奇怪,而这位新出现的蒙古平定王,会不会便是那人?
如果要说他突然变节然后在襄阳城内制造混乱,又帮忙开城,与蒙元里应外合,然后凭借此功飞升王爵,这样也能够说得通。
虽说襄阳城本身对于蒙元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因为当初蒙古大汗便是倒在这襄阳城外,也导致了伺候蒙元内部十几年的混乱,到近年才缓过劲来,所以襄阳城一直是蒙古人心头的一根刺。
能够帮他们将这根刺拔了的人,自然算是极大的功劳。
不过封王之后还能领兵,并委以重任,李平安觉得这后面恐怕还有内情。
这时王道全说道:“如此,咱们不如先去与这位平定王接触接触,本来是想进襄阳城拜会一下汝阳王,如今恐怕得绕道了。”
满清那边自有另一路使者去打交道,他们不好越俎代庖,只能绕道而行。
于是一行当即绕过襄阳城,再走了两里多的路程,便看到了一座营寨。
此时已是深夜,一行人都有些疲惫,但还是强打着精神,王道全让随从小吏上前递上名帖,表明己方乃是大宋朝廷使者。
那守卫也不敢怠慢,立刻回转通报,不一会儿后出来,就将一行人引入其中。
一路过去看着这营帐错落有致,巡逻的卫兵亦是齐整精神,苏青不觉有些忧心忡忡,低声道:“若是蒙元的兵马都如此般,若无城墙之险可守,只在平原交战,我宋军难矣。”
王道全却也笑着低声道:“伯汗不必如此心忧,蒙古骑兵本就天下无敌,宋军与他们各有所长,战场之上瞬息万变,看的还是临阵表现。”
苏青略微展颜,点了点头。
此时李平安却在暗暗观察这个营寨,他心里已经开始想着,若是发现那位平定王便是襄阳陷落的罪魁祸首,那自己要杀了他的话,要如何行事了。
首先,自己当然是要单独出手,最好撇开与使节团的关系。
其次必须要提前找好退路,他可不想最后把自己赔进去,虽说以他现在的轻功能力,只要不是完全陷在了成型的军阵里面,都有希望脱身,但有风险的事情,还是尽量不要去做。
所以熟悉一下周围的情况、地形、人员分布,这些都得了然于胸,到时候才好下手。
当然了,要是发现这人不是目标,那自然什么都不做,让王道全他们去打交道就是了。
等到一行人进入营帐中后,他们一眼便瞧见了上面大马金刀的姿势,坐着一个黝黑大汉,看发饰和着装就知道是蒙古人,偏偏有一口流利的汉语,笑着说道:“听说,你们是南宋皇帝派来求和的使团?”
闻听此言,从王道全莫不皱起了眉头。
这平定王的态度,怎么感觉不太对啊?
从蒙古人又换成了满人,也不知道双方到底达成了什么样的条件,蒙元的汝阳王居然主动退出了襄阳城,让满清入驻。
这对于使团可不是一个好消息,也让他们这一次出使还未到目的地,便先蒙上了一层阴影。
若单单只是襄阳城的归属问题,这还不是让人关注的点。
虽说两边争夺襄阳城一度很激烈,但他们和大宋可不一样,不管是蒙古人还是满人,他们的骑兵很厉害,但是在利用城防工事、守城这方面,就远远比不了大宋了。
而且襄阳城对于防御北部有一定作用,但若是为敌人所占据,那对于大宋而言,不管占居此地的是蒙元还是大宋,都没什么区别。
使团真正担心的是,两边会不会暗中还达成了什么协议,又或者,本来就只是在演一出戏,表面上双方相争,实际上却是为了麻痹大宋,然后达成协议共同南下瓜分?
“接下来的行程可能会很凶险,咱们必须有所准备。”
此次出使的是尚书左仆射王道全,从一品,是朝中难得的文武全才,文能治国武能治军,如今也算是帝党,同时也是朝中主战派骨干,皇帝把他派出来目的很明显。
但这也使得他的身份更为扎眼,那些主和派官员必然不乐意见到他此行有什么斩获,或许会传递消息给两国,到时候两国会不会做出什么布置呢?
副使苏青为右谏议大夫,从四品,同样是帝党,属于文官集团中的激进派,他看了看前方的襄阳城,笑了笑突然问道:“不知道此时蒙元大军退至何处了?”
“距离襄阳城外不足三里……”
王道全嘿然道:“有些意思,看来蒙元也并未完全放弃此处,就是不知道他们究竟达成了何等条件。”
就算襄阳城对于蒙元的意义不大,之前汝阳王非要占据此处,除了这里曾经一度是蒙元的心中大石,非得要自己亲子搬开一次,还是因为满清自己先毁约,他才以牙还牙。
可占都已经占了,要是满清凭本事夺回去的也就罢了,却是蒙元主动相让,两国可没这么友好,汝阳王也并非是送财童子,内中必有文章。
苏青虽然官阶低,但他年龄比王道全更大,说是激进派,但他性格也更为沉稳圆滑,此时便问探子道:“可还探听到其他什么消息?”
探子道:“蒙古此次除了汝阳王之外,还来了一位新封王爵。汝阳王令他独领一军,在襄阳城外三里驻扎的便是他的部众,汝阳王的大军实际上已经撤到了谷城。
“不过此人的出现很奇怪,似乎是突然冒出来的,我们至今查不到他的真正来历,甚至连名字都讳莫如深,只知道他似乎立下大功,所以被立为平定王。”
“平定王?”
这是个什么封号?
平定县他们倒是知道,但是那地儿如今在满清境内,也不归蒙元管啊。
而且一上来就被委以重任,还说是因功封王,最近的功劳,似乎也只有与襄阳城陷落有关系了。
一旁静静旁听的李平安也想到了这一点,不由心中一动。
此行皇帝除了让他尽力保护好使节,还命他调查襄阳城陷落背后的因由,尤其是找出给两国开路的内应。
襄阳城能够坚守住这么多年,郭靖等大宋武林义士功不可没,而里里外外、从军到民也是拧成了一股绳,这么多年都未敢有丝毫放松。
可是突然间说沦陷就沦陷,这其中必有文章。
两国的探子没有那么容易能够得逞,不然这么多年早该得逞了,更有可能的是内部有人变节。
虽说坚持了这么多年才变也有些奇怪,而这位新出现的蒙古平定王,会不会便是那人?
如果要说他突然变节然后在襄阳城内制造混乱,又帮忙开城,与蒙元里应外合,然后凭借此功飞升王爵,这样也能够说得通。
虽说襄阳城本身对于蒙元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因为当初蒙古大汗便是倒在这襄阳城外,也导致了伺候蒙元内部十几年的混乱,到近年才缓过劲来,所以襄阳城一直是蒙古人心头的一根刺。
能够帮他们将这根刺拔了的人,自然算是极大的功劳。
不过封王之后还能领兵,并委以重任,李平安觉得这后面恐怕还有内情。
这时王道全说道:“如此,咱们不如先去与这位平定王接触接触,本来是想进襄阳城拜会一下汝阳王,如今恐怕得绕道了。”
满清那边自有另一路使者去打交道,他们不好越俎代庖,只能绕道而行。
于是一行当即绕过襄阳城,再走了两里多的路程,便看到了一座营寨。
此时已是深夜,一行人都有些疲惫,但还是强打着精神,王道全让随从小吏上前递上名帖,表明己方乃是大宋朝廷使者。
那守卫也不敢怠慢,立刻回转通报,不一会儿后出来,就将一行人引入其中。
一路过去看着这营帐错落有致,巡逻的卫兵亦是齐整精神,苏青不觉有些忧心忡忡,低声道:“若是蒙元的兵马都如此般,若无城墙之险可守,只在平原交战,我宋军难矣。”
王道全却也笑着低声道:“伯汗不必如此心忧,蒙古骑兵本就天下无敌,宋军与他们各有所长,战场之上瞬息万变,看的还是临阵表现。”
苏青略微展颜,点了点头。
此时李平安却在暗暗观察这个营寨,他心里已经开始想着,若是发现那位平定王便是襄阳陷落的罪魁祸首,那自己要杀了他的话,要如何行事了。
首先,自己当然是要单独出手,最好撇开与使节团的关系。
其次必须要提前找好退路,他可不想最后把自己赔进去,虽说以他现在的轻功能力,只要不是完全陷在了成型的军阵里面,都有希望脱身,但有风险的事情,还是尽量不要去做。
所以熟悉一下周围的情况、地形、人员分布,这些都得了然于胸,到时候才好下手。
当然了,要是发现这人不是目标,那自然什么都不做,让王道全他们去打交道就是了。
等到一行人进入营帐中后,他们一眼便瞧见了上面大马金刀的姿势,坐着一个黝黑大汉,看发饰和着装就知道是蒙古人,偏偏有一口流利的汉语,笑着说道:“听说,你们是南宋皇帝派来求和的使团?”
闻听此言,从王道全莫不皱起了眉头。
这平定王的态度,怎么感觉不太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