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统计年鉴》66年鲁德堡版第1卷。
《财政部所属各机关的通报及材料汇编》66年第5号。
《财政部年鉴》第1、8、10、12编。
工商业司出版的《工厂工业材料汇编》
白的面前摆着一大摞书,都是帝国出版的官方汇报。
她正在统计帝国的官方统计和一般书刊认为的观点,并且从中得到了结论。
帝国区分工坊和工厂的方法似乎很简单,无论是官方统计还是民间称呼,都把任何有相当数量雇佣工人的相当大的工业企业称为工厂。
而在白看来,还是先生的理论更实际,他只是把工业中将剥削实行的一定阶段即最高阶段叫做大机器工业,或者叫工厂工业。
这个阶段主要的和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在生产中使用职业者体系与魔导器具。
注意,不是单纯的使用职业者,而是使用职业者体系,通过流水线协调,将不同职业的低级职业者彻底组合起来,就像是……军队里的战阵。
曾经没有那么多足够的等级职业者,但最近,因为狱冰的突然短缺,外加一些知识毫无征兆的普及,真正意义上将职业者体系镶嵌进入了帝国原有的生产体系里。
]从手工工场向工厂过渡,标志着技术的根本变革,这一变革推翻了几百年积累起来的工匠手艺,无数工坊都开始破产,被迫引入了流水线方式,因为如果不这样,他们就会被剧烈的市场淘汰掉。
在白看来,随着这个技术变革而来的必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最剧烈的破坏,各个生产参加者集团之间的彻底分裂,与传统的完全决裂,资本主义一切阴暗面的加剧和扩大,以及资本主义使劳动大量社会化。
因而,大机器工业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峰,是它的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并存的原因。
通过阅读这些帝国官方的统计文件,完全可见,目前这段时间,帝国正是从手工工场向工厂的过渡,在往后的发展问题上,这个时期一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白看这些,其主要问题就在于资本主义所起的改革和进步作用,毫无疑问,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这种新诞生的体制将原本分散的生产力和原材料集中起来,大大缩减了原本的冗余成本,以及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但白越看这些统计,就越是皱眉。
帝国的那些经济学家犯了大错误,就像是她目前看到的一样,他们在统计里天真地把劳动力聚集和工厂工业等同起来,他们想通过对工厂统计资料的简单探讨来解决新体制的问题,甚至解决新体制带来的联合作用。
姑且不说这些原本的学者在工厂统计问题上暴露出惊人的无知,这可能来自他们过往的经验主义,但无论原因,他们都错的非常离谱。
他们主要的错误就是非常死板和狭隘地理解现状。
第一,他们令人发笑地把工厂工业的发展问题仅仅归结为聚集问题。
但实际上,这不仅是统计问题,而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中所经历的形式和阶段问题,只有弄清楚这些形聚集实质及其特点之后,用经过妥善整理的统计资料来说明某一种形式的发展,这才有意义。
如果只限于这些无意义的统计资料,就必然会把大工厂工业的各种形式混淆起来,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第二,他们把全部现象归结于工厂工人人数的增加,就是说,他们没有对理论进行认知,甚至这些人觉得劳动社会化不过是几百或几千工人从分散到聚集而已。
甚至于,“工厂”这个概念,在帝国都没有任何确切的定义,因此行省的行政机关,城市的行政机关,对这个词语的应用都各不相同,有的把工坊也叫做工厂,有的则把人数过多的劳动场所叫做工厂。
甚至各个行省或者各个贵族之间的领地对于什么应当算作工厂也没有一致的定义,例如许多行省或者王国把风力磨坊、烧砖场和小工业作坊都算进工厂数中,而另一些行省却没有把它们计算在内。
有些厂主只报告了住在工厂里的工人,因为他们不认为在家里做工的工人也算工厂工人之类的事情。
同时,在许多行业中,显然由于误解而把许多完全不带工厂性质的纯手艺作坊和纯手工业作坊列入工厂表内。
因此,白才皱紧了眉头,如此一来,她手中的统计材料就完全失去了意义,没有一个中央机关来正规的做那些统一的收集和审查报表的工作,这些就是废纸,只要收集原始材料的主要原则不改变,就没有也不会有工场手工业和工厂工业的官方确切统计。
帝国完全没能真正了解这一场社会变革!他们甚至连统计都做错了!
白完全可以从帝国的这些报表里得出这样的结论:帝国工厂统计资料是完全的谬误,帝国完全不了解真正的工业革命。
真正的工业革命是什么?这不仅仅是生产技术的革命,还是对生产关系的完全颠覆!
这是先生提出来的概念,先生在他的书里写过,帝国曾经主要是以奴隶和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业形式,而现在发生了改变,这个改变主要分成三个部分。
小商品生产,也就是规模很小小的、主要是农民的手工业。
工坊手工业,也就是寻常的专业工坊,比如铁匠铺,木匠铺,或者水磨坊之类的。
以及最后的大工业工厂,密集劳动,流水线生产。
上述三种工业形式的联系与继承是非常直接而迅速的。
事实十分清楚地表明,小商品生产的基本趋势是发展资本主义,特别是形成工坊手工业,由坊主带着一些雇工工作,而工坊手工业在最近则极其迅速地成长为大工业工厂,许多大厂主与就曾经是小而又小的手工业者,他们经历了从“人民生产”到“资本主义”的一切阶段,而这一切仅仅在十年内就完成了蜕变。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小商品生产的特征是完全原始的手工技术,这种技术几乎从古至今都没有变动。
手工业者仍是按照传统方法对原料进行加工的人,工坊手工业采用了分工,分工使技术有了根本改革,把农民变为工匠,变为“局部工人”。
但是,手工生产仍旧保存着,在这种基础上生产方式的进步必然是十分缓慢的,分工是自发地形成的,就和农民劳动一样是按照传统学来的。
所以,只有最后的大工厂工业才引起急剧的变化,把手工技术远远抛开,在新的合理的基础上改造生产,有系统地将科学成就应用于生产。
当帝国尚未组织起大工厂工业的时候,在那些工业部门之内,白看到的是技术差不多是完全停滞的工业,她能看到人们使用着几百年前就已经应用于生产的那种原始工具,以及大量的劳工和少量的职业者工匠,就像当初在拉兰特那样。
相反,在大工厂工业所支配的工业部门中,她看到彻底的技术改革和生产方式极其迅速的进步,这都是以往从未有过的现象。
这是积极的方面。
可在另外一方面,大工厂工业带来了消极的部分,他让劳动者和所有者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在最初的小生产中,这里既还没有大资本,也还没有广大的无产阶级阶层,人人都算是一定程度上的平等。
在工坊手工业中,这两者已经开始形成,生产资料占有者与工人间的鸿沟,已经达到颇深的程度。
等到真正的大工厂工业成长起来,少数商人握有巨款以采购原料和销售产品,大批局部工人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在大机器工业中,所有的阻碍都消失了。
社会对立的两极达到了最高的发展,资本主义的一切黑暗面仿佛都集中在一起了:大家知道,流水线大大推动了工作日的无限延长,妇女与儿童加入了生产,失业工人后备军形成了。
然而最可怕的,还是工厂大规模实现的劳动社会化,以及被工厂雇用的人们的情感与观念的改造,特别是对传统宗族与生产管理的破坏,引起了一种反作用,即:大机器工业和以前各个阶段不同,它坚决要求有计划地调节生产和对生产实行社会监督!要求用哪怕是最残忍的手段维持生产的持续扩大,这种生产方式不在乎任何东西,它只是迫切的要求生产方式与全部社会关系的迅速改造,用以代替了以前的停滞。
这是他的消极影响。
显然,帝国对此一无所知,从这些统计里就能看出来。
“或许……对先生有用?”白思索完了这些,拿出纸笔,以公文形式,开始对上级做汇报。
————————————————
利维娅与卡拉的对话仍然在持续,而在世界的另一侧。
辉光之厅除了帝都总部之外最重要的一座商业枢纽城市,辉光城。
这里是极度发达的商业都市,在这里哪怕是最低端的穷人,每天赚到的钱都能达到很多城市穷人的月收入,街上甚至都可以捡到银币。
每年都有无数帝国的年轻人趋之若鹜的赶到这里来,因为辉光城工资待遇极高,虽然工作基本上都是拿命换钱的强度,可仍有许多人想要到这里追逐一线机会。
在这里有着最完备的商业机制,一大堆高等级职业者什么也不干,每天就分析市场,他们可以从市场的任何一丁点举动中提取出清晰的用户群体画像,并再从中提炼出许多市场自身都未曾意识到的事物。
他们冷漠旁观着帝国的整个金融和实业市场,就像是观察实验品。
市场的大多数人面对不同的刺激积极的表达出各种反应,促使着他们对理论的不断完善,直到他们彻底掌控市场与大多数人的心理。
甚至可以说,因大规模资金流产生的每一次集体行动,都将是他们论文数据的一个注脚。
这帮人,才是真正默默暗中影响帝国整个金融走向的存在。
而在辉光城,除了豪华的商业之外,还有一个特征,便是碾压帝国所有城市的豪奢享受。
有着数之不尽的年轻人把自己的青春挥洒在这里,青壮小伙,年轻姑娘们如同垃圾一般涌来,同时还有着许多富商云集,甚至还是辉光之厅的最大商业枢纽。
这种地方,销金窟是肯定少不了的。
空中花园,是辉光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辉光城这地方商业很发达,许多商会的总部都设立在这里,辉光之厅对这里的商业政策也很开明,这里的商人社会地位不错……不对,应该说,这里商人的社会地方非常高,甚至连执政团与市政厅的高官都不乏大商人任职。
这些人,基本都会选择在辉光城来投资,建设,亦或者自己过来享受一番。
空中花园就是这种享受的极致,这是一座人工浮岛,运用了二百七十四座浮空艇的符文引擎,加上顶尖大师为之专门绘制了符文阵列,让其能够运转,并且浮在天空。
虽然面积并不大,也不能自由移动,但是仅仅是作为享乐用的基地已经是绰绰有余了,上面有着酒馆,餐厅,舞厅,赌场等等等等,各式样的娱乐场所,供达官贵人们彻夜玩乐。
这里的装饰富丽堂皇,这里有白银,钻石,蓝宝石,各色水晶,黄金铺成的地毯,所有的宝石都凝结在地面中彼此纠结,豪奢的同时又不失艺术品味,
这里是终极的销金窟,甚至于这里工作的奴隶都比外面很多事业有成的商人更有钱,虽然他们仅仅只是奴隶而已。
毕竟,即使是奴隶,也生活在处在这直径一公里的小岛内,而这个小岛内拥有的财富能让一个帝国其他的普通城市,数个城市加起来收集的所有宝物都相形见绌。
这里,也成为达官显贵们炫耀自己财富,用钱买来数不尽的享受的最好场所,每天晚上,这些一掷千金的上流社会人士都会让辉光之厅赚的盆满钵满,仅仅是一次打赏就是上千枚金币,是许多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希德就正在这里面,按照父亲的意愿,她收到了一项来自家族的命令。
贵族子弟执行家族的命令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所以她没怎么抵触,就接了过来,毕竟只是参加一场晚宴。
女仆们开始在前面引路,希德已经司空见惯,但是这地方的华光闪耀,浮华绚烂还是闪到了她的眼睛。
她没有穿平时的铠甲装备,转而换成了很正常的
走进一间玻璃造的餐厅,今天的晚宴正式开始了。
(唔,那我之后减少理论部分吧,这样我也省脑子……老实讲,剧情可比理论好写多了,那些东西我写一段就得翻四五本书一两个钟头才能确保自己没有谬误。)
《财政部所属各机关的通报及材料汇编》66年第5号。
《财政部年鉴》第1、8、10、12编。
工商业司出版的《工厂工业材料汇编》
白的面前摆着一大摞书,都是帝国出版的官方汇报。
她正在统计帝国的官方统计和一般书刊认为的观点,并且从中得到了结论。
帝国区分工坊和工厂的方法似乎很简单,无论是官方统计还是民间称呼,都把任何有相当数量雇佣工人的相当大的工业企业称为工厂。
而在白看来,还是先生的理论更实际,他只是把工业中将剥削实行的一定阶段即最高阶段叫做大机器工业,或者叫工厂工业。
这个阶段主要的和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在生产中使用职业者体系与魔导器具。
注意,不是单纯的使用职业者,而是使用职业者体系,通过流水线协调,将不同职业的低级职业者彻底组合起来,就像是……军队里的战阵。
曾经没有那么多足够的等级职业者,但最近,因为狱冰的突然短缺,外加一些知识毫无征兆的普及,真正意义上将职业者体系镶嵌进入了帝国原有的生产体系里。
]从手工工场向工厂过渡,标志着技术的根本变革,这一变革推翻了几百年积累起来的工匠手艺,无数工坊都开始破产,被迫引入了流水线方式,因为如果不这样,他们就会被剧烈的市场淘汰掉。
在白看来,随着这个技术变革而来的必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最剧烈的破坏,各个生产参加者集团之间的彻底分裂,与传统的完全决裂,资本主义一切阴暗面的加剧和扩大,以及资本主义使劳动大量社会化。
因而,大机器工业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峰,是它的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并存的原因。
通过阅读这些帝国官方的统计文件,完全可见,目前这段时间,帝国正是从手工工场向工厂的过渡,在往后的发展问题上,这个时期一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白看这些,其主要问题就在于资本主义所起的改革和进步作用,毫无疑问,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这种新诞生的体制将原本分散的生产力和原材料集中起来,大大缩减了原本的冗余成本,以及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但白越看这些统计,就越是皱眉。
帝国的那些经济学家犯了大错误,就像是她目前看到的一样,他们在统计里天真地把劳动力聚集和工厂工业等同起来,他们想通过对工厂统计资料的简单探讨来解决新体制的问题,甚至解决新体制带来的联合作用。
姑且不说这些原本的学者在工厂统计问题上暴露出惊人的无知,这可能来自他们过往的经验主义,但无论原因,他们都错的非常离谱。
他们主要的错误就是非常死板和狭隘地理解现状。
第一,他们令人发笑地把工厂工业的发展问题仅仅归结为聚集问题。
但实际上,这不仅是统计问题,而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中所经历的形式和阶段问题,只有弄清楚这些形聚集实质及其特点之后,用经过妥善整理的统计资料来说明某一种形式的发展,这才有意义。
如果只限于这些无意义的统计资料,就必然会把大工厂工业的各种形式混淆起来,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第二,他们把全部现象归结于工厂工人人数的增加,就是说,他们没有对理论进行认知,甚至这些人觉得劳动社会化不过是几百或几千工人从分散到聚集而已。
甚至于,“工厂”这个概念,在帝国都没有任何确切的定义,因此行省的行政机关,城市的行政机关,对这个词语的应用都各不相同,有的把工坊也叫做工厂,有的则把人数过多的劳动场所叫做工厂。
甚至各个行省或者各个贵族之间的领地对于什么应当算作工厂也没有一致的定义,例如许多行省或者王国把风力磨坊、烧砖场和小工业作坊都算进工厂数中,而另一些行省却没有把它们计算在内。
有些厂主只报告了住在工厂里的工人,因为他们不认为在家里做工的工人也算工厂工人之类的事情。
同时,在许多行业中,显然由于误解而把许多完全不带工厂性质的纯手艺作坊和纯手工业作坊列入工厂表内。
因此,白才皱紧了眉头,如此一来,她手中的统计材料就完全失去了意义,没有一个中央机关来正规的做那些统一的收集和审查报表的工作,这些就是废纸,只要收集原始材料的主要原则不改变,就没有也不会有工场手工业和工厂工业的官方确切统计。
帝国完全没能真正了解这一场社会变革!他们甚至连统计都做错了!
白完全可以从帝国的这些报表里得出这样的结论:帝国工厂统计资料是完全的谬误,帝国完全不了解真正的工业革命。
真正的工业革命是什么?这不仅仅是生产技术的革命,还是对生产关系的完全颠覆!
这是先生提出来的概念,先生在他的书里写过,帝国曾经主要是以奴隶和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业形式,而现在发生了改变,这个改变主要分成三个部分。
小商品生产,也就是规模很小小的、主要是农民的手工业。
工坊手工业,也就是寻常的专业工坊,比如铁匠铺,木匠铺,或者水磨坊之类的。
以及最后的大工业工厂,密集劳动,流水线生产。
上述三种工业形式的联系与继承是非常直接而迅速的。
事实十分清楚地表明,小商品生产的基本趋势是发展资本主义,特别是形成工坊手工业,由坊主带着一些雇工工作,而工坊手工业在最近则极其迅速地成长为大工业工厂,许多大厂主与就曾经是小而又小的手工业者,他们经历了从“人民生产”到“资本主义”的一切阶段,而这一切仅仅在十年内就完成了蜕变。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小商品生产的特征是完全原始的手工技术,这种技术几乎从古至今都没有变动。
手工业者仍是按照传统方法对原料进行加工的人,工坊手工业采用了分工,分工使技术有了根本改革,把农民变为工匠,变为“局部工人”。
但是,手工生产仍旧保存着,在这种基础上生产方式的进步必然是十分缓慢的,分工是自发地形成的,就和农民劳动一样是按照传统学来的。
所以,只有最后的大工厂工业才引起急剧的变化,把手工技术远远抛开,在新的合理的基础上改造生产,有系统地将科学成就应用于生产。
当帝国尚未组织起大工厂工业的时候,在那些工业部门之内,白看到的是技术差不多是完全停滞的工业,她能看到人们使用着几百年前就已经应用于生产的那种原始工具,以及大量的劳工和少量的职业者工匠,就像当初在拉兰特那样。
相反,在大工厂工业所支配的工业部门中,她看到彻底的技术改革和生产方式极其迅速的进步,这都是以往从未有过的现象。
这是积极的方面。
可在另外一方面,大工厂工业带来了消极的部分,他让劳动者和所有者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在最初的小生产中,这里既还没有大资本,也还没有广大的无产阶级阶层,人人都算是一定程度上的平等。
在工坊手工业中,这两者已经开始形成,生产资料占有者与工人间的鸿沟,已经达到颇深的程度。
等到真正的大工厂工业成长起来,少数商人握有巨款以采购原料和销售产品,大批局部工人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在大机器工业中,所有的阻碍都消失了。
社会对立的两极达到了最高的发展,资本主义的一切黑暗面仿佛都集中在一起了:大家知道,流水线大大推动了工作日的无限延长,妇女与儿童加入了生产,失业工人后备军形成了。
然而最可怕的,还是工厂大规模实现的劳动社会化,以及被工厂雇用的人们的情感与观念的改造,特别是对传统宗族与生产管理的破坏,引起了一种反作用,即:大机器工业和以前各个阶段不同,它坚决要求有计划地调节生产和对生产实行社会监督!要求用哪怕是最残忍的手段维持生产的持续扩大,这种生产方式不在乎任何东西,它只是迫切的要求生产方式与全部社会关系的迅速改造,用以代替了以前的停滞。
这是他的消极影响。
显然,帝国对此一无所知,从这些统计里就能看出来。
“或许……对先生有用?”白思索完了这些,拿出纸笔,以公文形式,开始对上级做汇报。
————————————————
利维娅与卡拉的对话仍然在持续,而在世界的另一侧。
辉光之厅除了帝都总部之外最重要的一座商业枢纽城市,辉光城。
这里是极度发达的商业都市,在这里哪怕是最低端的穷人,每天赚到的钱都能达到很多城市穷人的月收入,街上甚至都可以捡到银币。
每年都有无数帝国的年轻人趋之若鹜的赶到这里来,因为辉光城工资待遇极高,虽然工作基本上都是拿命换钱的强度,可仍有许多人想要到这里追逐一线机会。
在这里有着最完备的商业机制,一大堆高等级职业者什么也不干,每天就分析市场,他们可以从市场的任何一丁点举动中提取出清晰的用户群体画像,并再从中提炼出许多市场自身都未曾意识到的事物。
他们冷漠旁观着帝国的整个金融和实业市场,就像是观察实验品。
市场的大多数人面对不同的刺激积极的表达出各种反应,促使着他们对理论的不断完善,直到他们彻底掌控市场与大多数人的心理。
甚至可以说,因大规模资金流产生的每一次集体行动,都将是他们论文数据的一个注脚。
这帮人,才是真正默默暗中影响帝国整个金融走向的存在。
而在辉光城,除了豪华的商业之外,还有一个特征,便是碾压帝国所有城市的豪奢享受。
有着数之不尽的年轻人把自己的青春挥洒在这里,青壮小伙,年轻姑娘们如同垃圾一般涌来,同时还有着许多富商云集,甚至还是辉光之厅的最大商业枢纽。
这种地方,销金窟是肯定少不了的。
空中花园,是辉光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辉光城这地方商业很发达,许多商会的总部都设立在这里,辉光之厅对这里的商业政策也很开明,这里的商人社会地位不错……不对,应该说,这里商人的社会地方非常高,甚至连执政团与市政厅的高官都不乏大商人任职。
这些人,基本都会选择在辉光城来投资,建设,亦或者自己过来享受一番。
空中花园就是这种享受的极致,这是一座人工浮岛,运用了二百七十四座浮空艇的符文引擎,加上顶尖大师为之专门绘制了符文阵列,让其能够运转,并且浮在天空。
虽然面积并不大,也不能自由移动,但是仅仅是作为享乐用的基地已经是绰绰有余了,上面有着酒馆,餐厅,舞厅,赌场等等等等,各式样的娱乐场所,供达官贵人们彻夜玩乐。
这里的装饰富丽堂皇,这里有白银,钻石,蓝宝石,各色水晶,黄金铺成的地毯,所有的宝石都凝结在地面中彼此纠结,豪奢的同时又不失艺术品味,
这里是终极的销金窟,甚至于这里工作的奴隶都比外面很多事业有成的商人更有钱,虽然他们仅仅只是奴隶而已。
毕竟,即使是奴隶,也生活在处在这直径一公里的小岛内,而这个小岛内拥有的财富能让一个帝国其他的普通城市,数个城市加起来收集的所有宝物都相形见绌。
这里,也成为达官显贵们炫耀自己财富,用钱买来数不尽的享受的最好场所,每天晚上,这些一掷千金的上流社会人士都会让辉光之厅赚的盆满钵满,仅仅是一次打赏就是上千枚金币,是许多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希德就正在这里面,按照父亲的意愿,她收到了一项来自家族的命令。
贵族子弟执行家族的命令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所以她没怎么抵触,就接了过来,毕竟只是参加一场晚宴。
女仆们开始在前面引路,希德已经司空见惯,但是这地方的华光闪耀,浮华绚烂还是闪到了她的眼睛。
她没有穿平时的铠甲装备,转而换成了很正常的
走进一间玻璃造的餐厅,今天的晚宴正式开始了。
(唔,那我之后减少理论部分吧,这样我也省脑子……老实讲,剧情可比理论好写多了,那些东西我写一段就得翻四五本书一两个钟头才能确保自己没有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