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宇接管了徐州后,就一直留在了城内,一边关注鞑子的动静,一边等待后续大军的到来,连归顺的五万吴军都没有整编调整。
这五万人虽然士气低落,但却是实打实的百战老兵,秦宇只是一番许落,士气就恢复了。
有时候,同一件事,有些人绞尽脑汁也办不到,比如牛二,无论是赏银子,还是赏女人,士兵们依然浑浑噩噩。
可换做秦宇却只是几句话的事,这就是真皇帝和假皇帝的区别,说白了,就是大家都明白跟着牛二没有出路,跟着秦宇却有锦绣前程。
有时候人就怕失去动力,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在哪里,这五万吴军跟着牛二,不是他们不拼命,而是他们都打到京城去了,还要怎么拼命?
所以众人才对牛二不抱任何希望了。
如今换了个主子一切重来,就一样了,像是注入了一剂兴奋剂,让所有人都再次爆发出了蓬勃的动力。
同样历史上各地的明军战力低下,浑浑噩噩,可投降后金后,兵还是原来的兵,将也是原来的将,但爆发出的战斗力硬是提升了数倍。
道理都是一样的。
南京到徐州,不过千里之地,但二十多万大军依然硬生生的走了一个月,直到五月初才抵达,这还是粮草辎重全部走水路的前提下。
随着二十余万大军的到来,徐州城外顿时就热闹了起来,营帐一座连着一座,黑压压的人头一眼都望不到边。
直到这时,秦宇才对那五万吴军进行了简单的整编换装,五万人编成了三个镇,一个重装步兵独立营。
三位镇长和各级军官都由原先的吴军将领担任,秦宇也只是给各镇营派遣了大量的军法官,后勤官和宣传官。
重装步兵营,则是由各将领的亲卫组成,秦宇可以让他们担任军官,却绝不会再让他们在拥有家丁私兵,这种情况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在大秦的军队中都不会出现。
校尉级军官,每人最多拥有1~3名勤务兵,将级军官每人3~5名。
至于警卫部队,将来各军团都要组建一个警卫营,分派到各级主将身边担任保卫工作,一年轮换一次。
虽然一众吴军将领,对将自己的亲信家丁调走,很是不满,但也只能捏着鼻子认,这个时候反抗不是找死吗?
大军整编完毕后,并没有急着北渡黄河,而是就在徐州附近驻扎下来,日日操练,江南的兵器粮末也是一船一船的源源不断运来。
皇太极想将战场放在中原,其实秦宇却是想将战场放在江淮。
因为这时代的江淮,不但河流密布,还湖泊遍地,绝对是骑兵的噩梦,所以才迟迟不肯北渡黄河。
与此同时,皇太极带着20多万步兵和6万骑兵,也来到了大名府境内,而豪格率领的十万骑兵,早在五天前就杀到了兖州府。
加上多尔滚的3万骑兵和5万步兵,一时间后金的总兵力,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规模,步兵接近三十万,骑兵更是多达十九万,几乎和第一军团,第二军团的兵力持平。
如此庞大的兵力,如此多的骑兵,别说多尔滚,豪格等一众八旗王爷贝勒,就连皇太极都有些飘飘然,对于踏平中原,跃马江南,充满了信心。
毕竟骑兵比步兵的优势太大了。
然而,在得知第二军团渡过黄河后,并没有向东杀往徐州,而是在附近驻扎了下来,徐州的第一军团也没有丝毫渡河的迹象,皇太极的眉头就不由自主的皱了起来。
他原本以为第二军团渡河,是想要着他们大军还为南下之时,趁机吃掉多尔滚的兵马。
这才让豪格急匆匆的率领骑兵南下,将计就计趁机将这所谓的第二军团吃掉或者重创,可现在发现对方的意图并非是想吃掉多尔滚的人马。
此时,大名府的府衙内,拖着病态的皇太极端坐在上首,大厅内站满了八旗将领,蒙古各部落首领和汉将。
就连多尔滚和豪格也匆匆的赶来开会,至于文臣,皇太极这次只带了洪承畴一人随驾参谋。
显然皇太极对秦宇还是相当忌惮的,同样对第一次统帅这么多大军,心中还是有些发虚的,洪承畴的能力和见识都不凡,加上他和秦宇又交过手,所以此战还要依仗他出谋划策。
就比如现在,皇太极就有些拿不准主意了。
原先他的战略是以开封府和第二军团为诱饵,仗着骑兵优势,围歼秦军主力。
大军抵达后直接渡河,第二军团肯定会避其锋芒,死守开封和各城,这时候他们就可以步兵围城,骑兵出击,负责收拾各路援军和筹集粮草,最多半年就能击败秦军,迫使退往湖广。
可现在第二军团却放着黄河天险不守,陈兵于北岸,摆出一副死守的架势,第一军团和第三军团在徐州,汝州两地,也是按兵不动,将他原先的计划打得稀烂。
大军直接绕过第二军团渡河,南下河南,一旦在河南筹集不到粮草,战事拖久,第二军团沿黄河北岸布防,切断他们的退路,第一军团和第三军团又从东西两面夹击,那倒是,恐怕再多的骑兵步兵都得交代在河南。
毕竟河南是什么情况,探子早就打听得清清楚楚,到处都是坞堡民兵,各城也都有卫所兵。
此时皇太极也体会到了秦宇的厉害,一招先发制人,看似处于被动,却让他们的骑兵优势无法发挥出来。
因为现在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先集中兵力将北岸的第二军团消灭,要么分兵,一部包围监视第二军团,一部渡河直接杀往开封府。
可问题是哪一条皇太极都不想选,分兵太过凶险,无论哪一路人马少了,都有被对方包围夹击的风险。
若是南下的大军派少了,一旦徐州的第一军团和汝州的第二军团东西夹击,隔着黄河救援都来不及。
同样留在北岸监视第二军团的兵马少了,徐州的第一军团又很有可能北渡黄河,东进和第二军团夹击留在北岸的兵马。
而将五十多万步骑兵,平均一分为二,皇太极也是熟读兵书的人,知道这种平均分兵绝对是最愚蠢的。
而要是选择不分兵,去先攻打第二军团,不但会伤亡惨重,骑射优势也发挥不出,反观对方的第一三军团却可以在南岸养精蓄锐。
即便最后将第二军团消灭重创,大军恐怕也无力再南下了,因为先别说损失,光粮草就是个大问题。
这次几乎将北方的地皮都刮掉了三层,但依然只能维持五十万人马三月之食,除去路上耽搁的一月,也只剩下两个月了。
这五万人虽然士气低落,但却是实打实的百战老兵,秦宇只是一番许落,士气就恢复了。
有时候,同一件事,有些人绞尽脑汁也办不到,比如牛二,无论是赏银子,还是赏女人,士兵们依然浑浑噩噩。
可换做秦宇却只是几句话的事,这就是真皇帝和假皇帝的区别,说白了,就是大家都明白跟着牛二没有出路,跟着秦宇却有锦绣前程。
有时候人就怕失去动力,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在哪里,这五万吴军跟着牛二,不是他们不拼命,而是他们都打到京城去了,还要怎么拼命?
所以众人才对牛二不抱任何希望了。
如今换了个主子一切重来,就一样了,像是注入了一剂兴奋剂,让所有人都再次爆发出了蓬勃的动力。
同样历史上各地的明军战力低下,浑浑噩噩,可投降后金后,兵还是原来的兵,将也是原来的将,但爆发出的战斗力硬是提升了数倍。
道理都是一样的。
南京到徐州,不过千里之地,但二十多万大军依然硬生生的走了一个月,直到五月初才抵达,这还是粮草辎重全部走水路的前提下。
随着二十余万大军的到来,徐州城外顿时就热闹了起来,营帐一座连着一座,黑压压的人头一眼都望不到边。
直到这时,秦宇才对那五万吴军进行了简单的整编换装,五万人编成了三个镇,一个重装步兵独立营。
三位镇长和各级军官都由原先的吴军将领担任,秦宇也只是给各镇营派遣了大量的军法官,后勤官和宣传官。
重装步兵营,则是由各将领的亲卫组成,秦宇可以让他们担任军官,却绝不会再让他们在拥有家丁私兵,这种情况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在大秦的军队中都不会出现。
校尉级军官,每人最多拥有1~3名勤务兵,将级军官每人3~5名。
至于警卫部队,将来各军团都要组建一个警卫营,分派到各级主将身边担任保卫工作,一年轮换一次。
虽然一众吴军将领,对将自己的亲信家丁调走,很是不满,但也只能捏着鼻子认,这个时候反抗不是找死吗?
大军整编完毕后,并没有急着北渡黄河,而是就在徐州附近驻扎下来,日日操练,江南的兵器粮末也是一船一船的源源不断运来。
皇太极想将战场放在中原,其实秦宇却是想将战场放在江淮。
因为这时代的江淮,不但河流密布,还湖泊遍地,绝对是骑兵的噩梦,所以才迟迟不肯北渡黄河。
与此同时,皇太极带着20多万步兵和6万骑兵,也来到了大名府境内,而豪格率领的十万骑兵,早在五天前就杀到了兖州府。
加上多尔滚的3万骑兵和5万步兵,一时间后金的总兵力,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规模,步兵接近三十万,骑兵更是多达十九万,几乎和第一军团,第二军团的兵力持平。
如此庞大的兵力,如此多的骑兵,别说多尔滚,豪格等一众八旗王爷贝勒,就连皇太极都有些飘飘然,对于踏平中原,跃马江南,充满了信心。
毕竟骑兵比步兵的优势太大了。
然而,在得知第二军团渡过黄河后,并没有向东杀往徐州,而是在附近驻扎了下来,徐州的第一军团也没有丝毫渡河的迹象,皇太极的眉头就不由自主的皱了起来。
他原本以为第二军团渡河,是想要着他们大军还为南下之时,趁机吃掉多尔滚的兵马。
这才让豪格急匆匆的率领骑兵南下,将计就计趁机将这所谓的第二军团吃掉或者重创,可现在发现对方的意图并非是想吃掉多尔滚的人马。
此时,大名府的府衙内,拖着病态的皇太极端坐在上首,大厅内站满了八旗将领,蒙古各部落首领和汉将。
就连多尔滚和豪格也匆匆的赶来开会,至于文臣,皇太极这次只带了洪承畴一人随驾参谋。
显然皇太极对秦宇还是相当忌惮的,同样对第一次统帅这么多大军,心中还是有些发虚的,洪承畴的能力和见识都不凡,加上他和秦宇又交过手,所以此战还要依仗他出谋划策。
就比如现在,皇太极就有些拿不准主意了。
原先他的战略是以开封府和第二军团为诱饵,仗着骑兵优势,围歼秦军主力。
大军抵达后直接渡河,第二军团肯定会避其锋芒,死守开封和各城,这时候他们就可以步兵围城,骑兵出击,负责收拾各路援军和筹集粮草,最多半年就能击败秦军,迫使退往湖广。
可现在第二军团却放着黄河天险不守,陈兵于北岸,摆出一副死守的架势,第一军团和第三军团在徐州,汝州两地,也是按兵不动,将他原先的计划打得稀烂。
大军直接绕过第二军团渡河,南下河南,一旦在河南筹集不到粮草,战事拖久,第二军团沿黄河北岸布防,切断他们的退路,第一军团和第三军团又从东西两面夹击,那倒是,恐怕再多的骑兵步兵都得交代在河南。
毕竟河南是什么情况,探子早就打听得清清楚楚,到处都是坞堡民兵,各城也都有卫所兵。
此时皇太极也体会到了秦宇的厉害,一招先发制人,看似处于被动,却让他们的骑兵优势无法发挥出来。
因为现在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先集中兵力将北岸的第二军团消灭,要么分兵,一部包围监视第二军团,一部渡河直接杀往开封府。
可问题是哪一条皇太极都不想选,分兵太过凶险,无论哪一路人马少了,都有被对方包围夹击的风险。
若是南下的大军派少了,一旦徐州的第一军团和汝州的第二军团东西夹击,隔着黄河救援都来不及。
同样留在北岸监视第二军团的兵马少了,徐州的第一军团又很有可能北渡黄河,东进和第二军团夹击留在北岸的兵马。
而将五十多万步骑兵,平均一分为二,皇太极也是熟读兵书的人,知道这种平均分兵绝对是最愚蠢的。
而要是选择不分兵,去先攻打第二军团,不但会伤亡惨重,骑射优势也发挥不出,反观对方的第一三军团却可以在南岸养精蓄锐。
即便最后将第二军团消灭重创,大军恐怕也无力再南下了,因为先别说损失,光粮草就是个大问题。
这次几乎将北方的地皮都刮掉了三层,但依然只能维持五十万人马三月之食,除去路上耽搁的一月,也只剩下两个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