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过年期间,天佑带着一些过年的礼物,专程去了平襄镇一趟。他先是到百草堂给李德禄夫妇拜了年,看见金锁和月儿小俩口感情甜蜜,眉眼之间互相盛满着对方,他心里觉得很满意,便在百草堂住了一夜。第二天他又去姜家滩给荞叶的公公婆婆磕头拜年,问候了两位老人的身体情况,就到姜瀚章家里去。
一进家门,俩个小外甥贯河贯洋正好在院子里玩耍。见舅舅来了,俩娃立即在院子里给天佑磕头拜年,然后绕着他讨要压岁钱。天佑被俩小子的聪明劲逗乐了,笑眯眯地从随身的口袋里掏出来几个铜钱,给俩人散了,哄地他俩欢天喜地说了声“谢谢舅舅”,便跑出门去找走街串户的货郎客买糖果去了。
荞叶的大儿子姜贯溪,个头已快赶上天佑。由于天佑不常来他家的原因,他对天佑有些生分。天佑想到这个外甥已经长大,花费的地方多,便给姜贯溪掏出两吊铜钱作为压岁钱。姜贯溪推辞着不接受,天佑硬塞到姜贯溪的手里。荞叶见了,笑着对大儿子说:“你舅舅现今有钱了,他让你拿你就拿着,你生分啥呢嘛!”
天佑没见着姜瀚章的人,便问荞叶道:“大姐,我姜哥哥没在家吗?”
荞叶道:“就初一在家里呆了一天,这几天又跑到各个大户人家化缘去了。”
天佑听了,心知姜瀚章一定去为文庙小学堂修建募捐,叹了口气说:“姐姐,这事苦了我哥。不过你一定要支持我哥,他做的是大事情。”
荞叶听了,道:“前年、去年为修文庙小学堂的事情,他忙得前脚倒后脚,我一年也没见他几面。你瞧,年还没过完,他又不见了踪影。我不支持谁支持呢!”
天佑放下心来,道:“真是我的好姐姐。”
自从姜瀚章说出让天佑抽空来家交代事情的话后,天佑年前乘着来平襄镇的机会,已经连续几次找过姜瀚章。可每次不是没见着姜瀚章的人影,就是碰见姜瀚章正在工地上忙小学堂修建的事情。姜瀚章抽不出时间回家,要交代的话也一直没有给天佑交代。
这次到荞叶家,天佑本来打算借姜瀚章过年休息的机会,在家见他一面,看来今天也未能如愿了。在天佑心里,这事儿倒让他心里好奇起来。到底姜瀚章有什么话要对他交代呢?既然说要交代,为何总说要在自己的家里交代呢?不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在哪交代不算是交代呢!
他一上午就在这种胡思乱想中度过。中午吃了两碗荞叶做的油泼辣子臊子面,天佑和俩小外甥玩耍了一会儿,还是不见姜瀚章回家,便在天黑前回到了凤龙庄。
正月十五日,杨木匠乘着农闲时间来到凤龙庄,开始做学坊的门扇窗扇,天佑紧跟着忙碌了起来。除了安顿杨木匠的吃喝拉撒睡之外,他还陪着量尺寸、放墨线、拉锯子等。他还抽空叫了庄里两个会盘火炕的人,在学坊南面那三间平房里用土坯盘了一间火炕,以备将来请来的先生住宿。
惊蛰前后,全庄人忙着往田土里拉牛粪人粪和鸡粪等农家肥,为春播做准备。春分之后,大地解冻,地气湿润,忙碌的春播就开始了,天佑再没有抽出时间去过平襄镇。
紧张繁忙的春播在四月八前基本结束了,凤龙庄各户也松了一口气。
有天,董耀祖让汤大山把天佑请到家里,开门见山地说:“天佑侄儿,去年咱们齐心协力修学坊,你操了不少心,进度很快。今年春播已经完成,乘着这个时候,咱再加把劲,尽快把学坊修好。你看可好?”
天佑恭敬地说:“最近我正要向董家伯说这个事。既然董家伯提起,那明后天就复工。”
董耀祖道:“好。我就欣赏你这说干就干的麻利劲儿,那我现在让汤大山去通知庄里人明后天出义工。”
天佑想了想,道:“学坊主体已经筑起,门窗门扇也已做好。现在剩下的活儿,主要是用青瓦瓦屋顶,一天大概要六七个泥瓦匠和七八个小工就够了。我的意思,每天不需要多安排人手,好让大家都能够休息一下。”
董耀祖说:“行,人手的事情你就和汤大山商量着办。屋顶瓦好之后,要乘着夏天太阳炎热,把房门窗子全部打开,让房子晾晒一段时间,彻底晾干晾透。这样将来娃娃们坐在里面念书,身上不阴凉。”
天佑说:“好的,我就按董家伯安顿的去办。”
董耀祖又想了想,又说:“天佑,我家明珠已到启蒙的岁数了。原来我想着,从外面请个先生到家里来教他读书识字。去年你跟我说牵头修学坊,我想想你做的对着呢,反正学坊开学也要请个先生,我就再没请先生来家里。最近我想,今年前半年咱把学坊修好,后半年就让娃子们在学坊里念书,省地又让娃娃们耽搁一年。所以这段时间你要多操心了。”
天佑道:“这是我应该做的。再说,活儿也不多了,后半年学坊可以开学,这个董家伯你放心。”
董耀祖说:“嗯。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还有个事情,就是给学坊里请先生的事情,你也要操心一下。”
天佑想起姜瀚章曾经推荐过的一位先生,便道:“董家伯,这事你不说我还差点忘了。上次我去文庙小学堂的修建工地上找我大姐夫姜先生,我给他说起庄里修学坊的事情。他听了很高兴,说到时候给咱们推荐一位他的好友,来咱学坊里给孩子们启蒙,就等着你点头呢。”
董耀祖听了,高兴地道:“这敢情好啊。姜先生推荐的先生,德行和学识一定不会低的,教几个幼.童肯定绰绰有余。不知道姜先生是否说过这位先生的情况?”
天佑想了想,说:“姜先生说,那位先生姓牛名书谨,大概比姜先生小七八岁。他原是一心科举的,如今不是朝廷废止科举制度了嘛,他正赋闲在家呢。”
董耀祖显得更高兴了,说:“这不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嘛。呵呵,咱就请他来庄里,到时候你一定要安顿好他,省地他水土不服走人了。”
天佑见董耀祖对请牛书谨来教书的事情没有异议,心里也宽展下来,道:“这事董家伯你不安顿,我也会尽心去请牛先生来的。”
董耀祖说:“好,请先生的事情若有什么需要,你尽管啃声,我让汤大山协助你。不过,不知姜先生提到过请牛先生的费用没有呢?要是费用太高了,咱们恐怕承担不起呐。”
天佑道:“是啊,我也担心这个事情呢。上次我把咱们将山神土地庙的神地,开劈为学田作为请先生费用的事情,也替姜先生说了。姜先生说没有问题,到时候他给牛先生说知道就行了。”
董耀祖听了,伸手拍了拍天佑的肩膀,说,“好,好,好啊。侄儿,这事你办地牢靠嘛!”
一进家门,俩个小外甥贯河贯洋正好在院子里玩耍。见舅舅来了,俩娃立即在院子里给天佑磕头拜年,然后绕着他讨要压岁钱。天佑被俩小子的聪明劲逗乐了,笑眯眯地从随身的口袋里掏出来几个铜钱,给俩人散了,哄地他俩欢天喜地说了声“谢谢舅舅”,便跑出门去找走街串户的货郎客买糖果去了。
荞叶的大儿子姜贯溪,个头已快赶上天佑。由于天佑不常来他家的原因,他对天佑有些生分。天佑想到这个外甥已经长大,花费的地方多,便给姜贯溪掏出两吊铜钱作为压岁钱。姜贯溪推辞着不接受,天佑硬塞到姜贯溪的手里。荞叶见了,笑着对大儿子说:“你舅舅现今有钱了,他让你拿你就拿着,你生分啥呢嘛!”
天佑没见着姜瀚章的人,便问荞叶道:“大姐,我姜哥哥没在家吗?”
荞叶道:“就初一在家里呆了一天,这几天又跑到各个大户人家化缘去了。”
天佑听了,心知姜瀚章一定去为文庙小学堂修建募捐,叹了口气说:“姐姐,这事苦了我哥。不过你一定要支持我哥,他做的是大事情。”
荞叶听了,道:“前年、去年为修文庙小学堂的事情,他忙得前脚倒后脚,我一年也没见他几面。你瞧,年还没过完,他又不见了踪影。我不支持谁支持呢!”
天佑放下心来,道:“真是我的好姐姐。”
自从姜瀚章说出让天佑抽空来家交代事情的话后,天佑年前乘着来平襄镇的机会,已经连续几次找过姜瀚章。可每次不是没见着姜瀚章的人影,就是碰见姜瀚章正在工地上忙小学堂修建的事情。姜瀚章抽不出时间回家,要交代的话也一直没有给天佑交代。
这次到荞叶家,天佑本来打算借姜瀚章过年休息的机会,在家见他一面,看来今天也未能如愿了。在天佑心里,这事儿倒让他心里好奇起来。到底姜瀚章有什么话要对他交代呢?既然说要交代,为何总说要在自己的家里交代呢?不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在哪交代不算是交代呢!
他一上午就在这种胡思乱想中度过。中午吃了两碗荞叶做的油泼辣子臊子面,天佑和俩小外甥玩耍了一会儿,还是不见姜瀚章回家,便在天黑前回到了凤龙庄。
正月十五日,杨木匠乘着农闲时间来到凤龙庄,开始做学坊的门扇窗扇,天佑紧跟着忙碌了起来。除了安顿杨木匠的吃喝拉撒睡之外,他还陪着量尺寸、放墨线、拉锯子等。他还抽空叫了庄里两个会盘火炕的人,在学坊南面那三间平房里用土坯盘了一间火炕,以备将来请来的先生住宿。
惊蛰前后,全庄人忙着往田土里拉牛粪人粪和鸡粪等农家肥,为春播做准备。春分之后,大地解冻,地气湿润,忙碌的春播就开始了,天佑再没有抽出时间去过平襄镇。
紧张繁忙的春播在四月八前基本结束了,凤龙庄各户也松了一口气。
有天,董耀祖让汤大山把天佑请到家里,开门见山地说:“天佑侄儿,去年咱们齐心协力修学坊,你操了不少心,进度很快。今年春播已经完成,乘着这个时候,咱再加把劲,尽快把学坊修好。你看可好?”
天佑恭敬地说:“最近我正要向董家伯说这个事。既然董家伯提起,那明后天就复工。”
董耀祖道:“好。我就欣赏你这说干就干的麻利劲儿,那我现在让汤大山去通知庄里人明后天出义工。”
天佑想了想,道:“学坊主体已经筑起,门窗门扇也已做好。现在剩下的活儿,主要是用青瓦瓦屋顶,一天大概要六七个泥瓦匠和七八个小工就够了。我的意思,每天不需要多安排人手,好让大家都能够休息一下。”
董耀祖说:“行,人手的事情你就和汤大山商量着办。屋顶瓦好之后,要乘着夏天太阳炎热,把房门窗子全部打开,让房子晾晒一段时间,彻底晾干晾透。这样将来娃娃们坐在里面念书,身上不阴凉。”
天佑说:“好的,我就按董家伯安顿的去办。”
董耀祖又想了想,又说:“天佑,我家明珠已到启蒙的岁数了。原来我想着,从外面请个先生到家里来教他读书识字。去年你跟我说牵头修学坊,我想想你做的对着呢,反正学坊开学也要请个先生,我就再没请先生来家里。最近我想,今年前半年咱把学坊修好,后半年就让娃子们在学坊里念书,省地又让娃娃们耽搁一年。所以这段时间你要多操心了。”
天佑道:“这是我应该做的。再说,活儿也不多了,后半年学坊可以开学,这个董家伯你放心。”
董耀祖说:“嗯。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还有个事情,就是给学坊里请先生的事情,你也要操心一下。”
天佑想起姜瀚章曾经推荐过的一位先生,便道:“董家伯,这事你不说我还差点忘了。上次我去文庙小学堂的修建工地上找我大姐夫姜先生,我给他说起庄里修学坊的事情。他听了很高兴,说到时候给咱们推荐一位他的好友,来咱学坊里给孩子们启蒙,就等着你点头呢。”
董耀祖听了,高兴地道:“这敢情好啊。姜先生推荐的先生,德行和学识一定不会低的,教几个幼.童肯定绰绰有余。不知道姜先生是否说过这位先生的情况?”
天佑想了想,说:“姜先生说,那位先生姓牛名书谨,大概比姜先生小七八岁。他原是一心科举的,如今不是朝廷废止科举制度了嘛,他正赋闲在家呢。”
董耀祖显得更高兴了,说:“这不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嘛。呵呵,咱就请他来庄里,到时候你一定要安顿好他,省地他水土不服走人了。”
天佑见董耀祖对请牛书谨来教书的事情没有异议,心里也宽展下来,道:“这事董家伯你不安顿,我也会尽心去请牛先生来的。”
董耀祖说:“好,请先生的事情若有什么需要,你尽管啃声,我让汤大山协助你。不过,不知姜先生提到过请牛先生的费用没有呢?要是费用太高了,咱们恐怕承担不起呐。”
天佑道:“是啊,我也担心这个事情呢。上次我把咱们将山神土地庙的神地,开劈为学田作为请先生费用的事情,也替姜先生说了。姜先生说没有问题,到时候他给牛先生说知道就行了。”
董耀祖听了,伸手拍了拍天佑的肩膀,说,“好,好,好啊。侄儿,这事你办地牢靠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