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日,牛书谨从碧玉关牛家岔如约来到了凤龙庄。与他一同来的,还有他的长子牛守义。
守义到来后,先到天佑家客房里给正德、王商氏、天佑和莲花分别磕头拜了年。
正德欢喜地掏出几个铜钱给了守义,说是给小孩子的压岁钱。守义有些扭捏地接过,揣在衣袋里,就欢天喜地地去找举鹏、举程几个伙伴们一起玩耍去了。
天佑把牛书谨让到客房炕上和正德坐着聊天,他将喝罐罐茶的火盆端来生了火,替牛书谨熬起罐罐茶来。莲花从厨房里端来一碟子过年时油炸的麻花供牛书谨下茶喝。
正德问了问牛书谨家里过年的情况,又聊起了凤龙庄今年置办的社火走庄窜户的事情。
牛书谨听了,也开心地道:“盛世官家修史,乱世百姓流离,自古以来就是这个道理。过去大家食不果腹,哪有心思去操办这事!今年庄里能够置办社火,说明各户衣食无忧,自然有了闹社火的心思。这是天大的好事呐!即可传承文化,又可启迪后人。我祝愿凤龙庄年年能够置办社火啊。”
正德道:“是这个理。不说闹社火时热火朝天的场面,就说社火耍时那些传唱的词儿,为什么那么多的人都爱听呢?就因为它们能够让人明事理呢。”
牛书谨颇有同感地道:“是啊,读圣贤之书,也不过是为了让人长见识明事理,但要耗费人许多的年华。乘着农闲时节耍一场社火,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却让许多不识字的人心有所获,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呐。”
牛书谨一边喝着茶,一边吃着油炸麻花,与正德聊了不少杂七杂八的事情。聊着聊着就聊到学坊里念书的孩子们身上。
牛书谨说:“年前我已与姜先生打过招呼,后天就送守义到文庙小学堂念书。水珠这孩子,读书的天分很高,个性十分坚毅。现今她与守义、明珠、汤猛、举鹏和举程等孩子已完成启蒙的学业,都应该送入更大的学堂学习,说不定这些孩子将来都有个出息。”
天佑听了说:“牛先生,举鹏、举程念书倒也罢了。我送水珠到学坊念书,已招到庄里不少非议。现今的大学堂,都是刚开办的新式学堂,也不知收不收女娃,水珠念书这事恐怕行不通呢。”
牛先生想了想,道:“我能理解。但据我所知,光绪三十二年科举废止那年,西太后曾面谕学部实行女学。三十三年朝廷又发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女子教育得到朝廷认可。不过,所有学堂均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五端’为教育宗旨。依照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男子学堂和女子学堂分开设置。”
天佑道:“咱平襄还未设置女子学堂,水珠即使想上学堂念书,恐怕也没有地方去了。”
牛书谨道:“平襄是没有专设女子学堂,但朝廷认可女子教育。你姐夫姜先生现今主持文庙小学堂的事情,若天佑老弟确实愿意让水珠继续念书,你可以找找他问询一下。水珠这孩子,若今后不去读书,我觉得也太可惜了。”
天佑想了想,对正德说:“不知大大对这事有什么看法呢?”
正德道:“古往今来,哪朝哪代.开办过女子学堂让女娃们念书呢?从来没有过!现今你主持着家事,这事你看着办吧。”
天佑听完正德的话,轻声说:“大大,看来世事在变化着呢。而今朝廷都认可女娃们念书,我想法是把水珠送去上学堂。可是能不能上成,我也不知道了。”
牛书谨说:“你去问询一下你大姐夫吧。”
天佑心里有了主意,便道:“好的,改日我去一趟平襄镇。”
天佑是有心让水珠继续念书的,第二天便带着水珠去了平襄镇。莲花听天佑说要领水珠去文庙小学堂,早早起来给水珠精心地梳理了头发,还给她穿上一件青布碎花新衣裳。
水珠见大和娘这么郑重其事,心里头泛起一股甜甜的滋味,一路上新奇地向天佑问这个问那个,天佑尽己所知地给她做了回答。水珠有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天佑也不知如何回答了。
到了镇上,天佑牵着水珠的手直接去了文庙小学堂。
文庙小学堂的孩子们今天正好开学。他们有的提着木桶,有的捏着抹布,有的端着木盆,正在学堂里打扫卫生。那些大一点的孩子们,将卫生打扫后已经坐在学堂里念书,不时传来他们朗朗的读书声。
这个情景,连带着天佑心里不禁发出一番感慨。
水珠见了如此整洁宽展的学堂,和与她一般年龄忙碌着的孩子们,眼神里便流露出不舍和渴望。天佑见了她这般模样,一时对这个女儿心疼不已。
天佑向小学堂的守门人打问了姜瀚章的住处,俩人穿过一条小路径直去找他。
此时姜瀚章正在一间宽敞的大房子里和几位先生说话。见天佑来了,起身让他俩先坐在靠窗的一张木板凳上,又说让天佑稍等一会儿,他安顿一些事儿。
天佑见姜瀚章正忙,要拉水珠出门去等。姜瀚章却摆摆手,说:“没事没事的,你稍坐片刻,我马上就结束了。”并取出两只茶杯,给天佑和水珠倒了水。
天佑只好接了茶杯,和水珠在木板凳上规规矩矩地坐了,静听姜瀚章和几位先生说话。听了一会,天佑便听明白了,原来姜瀚章正在与几个先生一起商量和安排孩子们今年每天要上的课业。
他一边喝着水,一边打量着房里的布置。对门靠墙的地方,一溜排开八个木工做的书架子,上面整整齐齐地码满大小不一的各种书刊。
姜瀚章坐在书架前面的一张木板凳上,他面前摆放着一张大木桌子,桌子上也摆着厚厚的一摞书,桌角的笔筒里,插满各色各样的毛笔。在左右墙下,摆放着六张长条木板凳,其他先生正一一坐在这些长条木板凳上,一起讨论着事情。
在左面墙上,挂着几幅图贴,上面写了不少毛笔字儿,应该是先生们的名字和他们负责课业的安排表。右边墙上正中,挂着一个横幅,上写“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天佑看那落款,盖着姜瀚章的名章,应该是他亲笔所写,用以警示诸生。
不一会儿,姜瀚章谈完事情,一一将那些先生送出房门。天佑和水珠也赶忙站起身子,一起来到门口恭送先生们回去。
见先生们走远了,姜瀚章将天佑和水珠让到屋里坐下,他也坐到墙边的长条椅上,说:“天佑小弟,今天带水珠来,是不是也要让这女娃儿到学堂来念书呀?”
守义到来后,先到天佑家客房里给正德、王商氏、天佑和莲花分别磕头拜了年。
正德欢喜地掏出几个铜钱给了守义,说是给小孩子的压岁钱。守义有些扭捏地接过,揣在衣袋里,就欢天喜地地去找举鹏、举程几个伙伴们一起玩耍去了。
天佑把牛书谨让到客房炕上和正德坐着聊天,他将喝罐罐茶的火盆端来生了火,替牛书谨熬起罐罐茶来。莲花从厨房里端来一碟子过年时油炸的麻花供牛书谨下茶喝。
正德问了问牛书谨家里过年的情况,又聊起了凤龙庄今年置办的社火走庄窜户的事情。
牛书谨听了,也开心地道:“盛世官家修史,乱世百姓流离,自古以来就是这个道理。过去大家食不果腹,哪有心思去操办这事!今年庄里能够置办社火,说明各户衣食无忧,自然有了闹社火的心思。这是天大的好事呐!即可传承文化,又可启迪后人。我祝愿凤龙庄年年能够置办社火啊。”
正德道:“是这个理。不说闹社火时热火朝天的场面,就说社火耍时那些传唱的词儿,为什么那么多的人都爱听呢?就因为它们能够让人明事理呢。”
牛书谨颇有同感地道:“是啊,读圣贤之书,也不过是为了让人长见识明事理,但要耗费人许多的年华。乘着农闲时节耍一场社火,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却让许多不识字的人心有所获,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呐。”
牛书谨一边喝着茶,一边吃着油炸麻花,与正德聊了不少杂七杂八的事情。聊着聊着就聊到学坊里念书的孩子们身上。
牛书谨说:“年前我已与姜先生打过招呼,后天就送守义到文庙小学堂念书。水珠这孩子,读书的天分很高,个性十分坚毅。现今她与守义、明珠、汤猛、举鹏和举程等孩子已完成启蒙的学业,都应该送入更大的学堂学习,说不定这些孩子将来都有个出息。”
天佑听了说:“牛先生,举鹏、举程念书倒也罢了。我送水珠到学坊念书,已招到庄里不少非议。现今的大学堂,都是刚开办的新式学堂,也不知收不收女娃,水珠念书这事恐怕行不通呢。”
牛先生想了想,道:“我能理解。但据我所知,光绪三十二年科举废止那年,西太后曾面谕学部实行女学。三十三年朝廷又发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女子教育得到朝廷认可。不过,所有学堂均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五端’为教育宗旨。依照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男子学堂和女子学堂分开设置。”
天佑道:“咱平襄还未设置女子学堂,水珠即使想上学堂念书,恐怕也没有地方去了。”
牛书谨道:“平襄是没有专设女子学堂,但朝廷认可女子教育。你姐夫姜先生现今主持文庙小学堂的事情,若天佑老弟确实愿意让水珠继续念书,你可以找找他问询一下。水珠这孩子,若今后不去读书,我觉得也太可惜了。”
天佑想了想,对正德说:“不知大大对这事有什么看法呢?”
正德道:“古往今来,哪朝哪代.开办过女子学堂让女娃们念书呢?从来没有过!现今你主持着家事,这事你看着办吧。”
天佑听完正德的话,轻声说:“大大,看来世事在变化着呢。而今朝廷都认可女娃们念书,我想法是把水珠送去上学堂。可是能不能上成,我也不知道了。”
牛书谨说:“你去问询一下你大姐夫吧。”
天佑心里有了主意,便道:“好的,改日我去一趟平襄镇。”
天佑是有心让水珠继续念书的,第二天便带着水珠去了平襄镇。莲花听天佑说要领水珠去文庙小学堂,早早起来给水珠精心地梳理了头发,还给她穿上一件青布碎花新衣裳。
水珠见大和娘这么郑重其事,心里头泛起一股甜甜的滋味,一路上新奇地向天佑问这个问那个,天佑尽己所知地给她做了回答。水珠有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天佑也不知如何回答了。
到了镇上,天佑牵着水珠的手直接去了文庙小学堂。
文庙小学堂的孩子们今天正好开学。他们有的提着木桶,有的捏着抹布,有的端着木盆,正在学堂里打扫卫生。那些大一点的孩子们,将卫生打扫后已经坐在学堂里念书,不时传来他们朗朗的读书声。
这个情景,连带着天佑心里不禁发出一番感慨。
水珠见了如此整洁宽展的学堂,和与她一般年龄忙碌着的孩子们,眼神里便流露出不舍和渴望。天佑见了她这般模样,一时对这个女儿心疼不已。
天佑向小学堂的守门人打问了姜瀚章的住处,俩人穿过一条小路径直去找他。
此时姜瀚章正在一间宽敞的大房子里和几位先生说话。见天佑来了,起身让他俩先坐在靠窗的一张木板凳上,又说让天佑稍等一会儿,他安顿一些事儿。
天佑见姜瀚章正忙,要拉水珠出门去等。姜瀚章却摆摆手,说:“没事没事的,你稍坐片刻,我马上就结束了。”并取出两只茶杯,给天佑和水珠倒了水。
天佑只好接了茶杯,和水珠在木板凳上规规矩矩地坐了,静听姜瀚章和几位先生说话。听了一会,天佑便听明白了,原来姜瀚章正在与几个先生一起商量和安排孩子们今年每天要上的课业。
他一边喝着水,一边打量着房里的布置。对门靠墙的地方,一溜排开八个木工做的书架子,上面整整齐齐地码满大小不一的各种书刊。
姜瀚章坐在书架前面的一张木板凳上,他面前摆放着一张大木桌子,桌子上也摆着厚厚的一摞书,桌角的笔筒里,插满各色各样的毛笔。在左右墙下,摆放着六张长条木板凳,其他先生正一一坐在这些长条木板凳上,一起讨论着事情。
在左面墙上,挂着几幅图贴,上面写了不少毛笔字儿,应该是先生们的名字和他们负责课业的安排表。右边墙上正中,挂着一个横幅,上写“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天佑看那落款,盖着姜瀚章的名章,应该是他亲笔所写,用以警示诸生。
不一会儿,姜瀚章谈完事情,一一将那些先生送出房门。天佑和水珠也赶忙站起身子,一起来到门口恭送先生们回去。
见先生们走远了,姜瀚章将天佑和水珠让到屋里坐下,他也坐到墙边的长条椅上,说:“天佑小弟,今天带水珠来,是不是也要让这女娃儿到学堂来念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