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朝鲜王李昖下旨,命权栗领王京城外三万朝鲜军东进堵截由咸兴南逃的日军第四军团别部。旨意中明确了此战的指挥权安排:权栗以朝鲜都元帅身份统辖朝鲜军及入援朝鲜的女真联军,但如果明军总兵董一元部休整完毕、移师南下,则权栗及女真联军转由董一元指挥。
由于涉及女真联军乃至于明军自身,所以关于这道旨意中的指挥权问题, 大明平倭提督麻贵也随即出具了命令,对李昖的说法予以确认。
权栗此时并不知晓一些政治上的暗流,他收到旨意之后立刻便亲自去了城外军营点兵,开始做出征的准备。
然而他到达军营还没多久,便有部将来报,说是前领议政柳成龙来了, 正在辕门外相候。权栗吃了一惊, 连忙亲自出辕门相迎。
他一见到柳成龙便问道:“西崖先生,您怎么来了?王京发生什么大事了?”
柳成龙一脸严肃,摆手示意却不言语,权栗心知事关重大,连忙请柳成龙入帐,并且摒退左右,单独与柳成龙面谈。
帐中只有柳成龙与权栗二人之后,柳成龙才轻轻一叹,道:“都元帅在王京则王京无大事,都元帅离王京则王京有大事。”
权栗吃了一惊,眼中惊疑不定,问道:“西崖先生此言何意?”
柳成龙道:“都元帅,成龙已是一介布衣,都元帅直呼我名即可。”
“岂敢如此失礼,而见兄若不弃,你我不妨互称表字。”权栗虽然急于知道柳成龙到底为何亲自来寻自己,但双方都是两班顶级家族出身,礼仪还是断断不能丢的。
“那好,小弟便斗胆叫一声彦慎兄了。”虽说权栗“出道”很晚, 但柳成龙其实比权栗还小五岁, 所以有此一说。
权栗拱手道:“而见兄客气了,此来有何见教,还请直言。”
柳成龙立刻又叹了一声,沉吟问道:“彦慎兄,小弟斗胆一问:倘以大明而观今日之朝鲜,存之何益,并之何弊?”
如果站在大明的立场来看,现在这个朝鲜啊,我留着它有什么好处,吞并它又有什么坏处?
权栗背脊一亮,倒抽一口凉气,强忍着不安道:“存之则大义昭彰,天命所归;并之则诸藩离心,四海异志。”
柳成龙摇了摇头,又问:“诸藩者谁,四海者谁?”
权栗听得一怔,皱眉道:“大明藩国数十, 岂非诸藩?诸藩之外仍有别国, 岂非四海?”
柳成龙摇头道:“诸藩数十, 敢争‘小中华’者无非朝鲜、安南。安南早已内附, 昔日天南王者,如今不过区区一都统使。
其余诸藩之中,亦曾兴盛一时者,无非暹罗、缅甸、三佛齐,但如今这诸国何在?名存而实亡,尽在大明掌握之中矣。安南、暹罗、缅甸等国既然皆是这般下场,今我朝鲜与之相比,又有何等不同,以至于不被觊觎?”
权栗眉头大皱,好半晌才道:“壬辰之变时大明仗义出兵,而后并未干涉朝鲜朝政,甚至不曾答应大王内附之请,只是一门心思助朝鲜复国。如此,我等岂能平白无故怀疑上国有吞并小国之心?
再者,安南、暹罗、缅甸等国所以遭天兵镇压,其由在彼等先起不臣之心,先兴不义之兵,由此才激怒上国。
我朝鲜则不然,我国乃上国二百年忠藩,诸国使臣拜谒天子之时,朝鲜常列首位,其忠其诚岂是别国可以相提并论?
况且我朝鲜乃上国太祖所列不征之国,排名更在榜首。今万历天子承续大统多年,威加四海,泽被万邦,实乃自古少有之明君,又岂能觊觎祖宗之禁地?”
柳成龙苦笑道:“彦慎兄,这些话对旁人说说也就是了,你我这般人也能轻信么?”
权栗不答,反问道:“而见兄,既然你都如此说了,那么明人不说暗话,你究竟为何怀疑大明已经有了觊觎朝鲜之心的?”
柳成龙道:“先是平壤,再是王京,朝鲜王驾驻跸之地,城中除百名宫卫之外,竟无我朝官兵一人,彦慎兄不觉得这太过分了吗?”
权栗摇头道:“麻提督此举的确有些过了,但……毕竟事出有因。壬辰年时咱们有些事争得确实无甚道理,尤其还因急于收复三京等故,使得天兵蒙受了一些损失。此次麻提督有此举动,我以为也还在情理之中。”
柳成龙一听这话,面色就有些不好看了,因为权栗这话其实涉及到一件事,对于柳成龙而言差不多可以算是污点,而对于权栗自己来说却是光辉璀璨。
当时碧蹄馆之战刚过,柳成龙报告李昖,竟然说起明军坏话:“使讨贼恢疆之事,委诸天将,而敛兵退屯,无一人奋戟先登者。”
在这种背景下,一边口称天兵在碧蹄馆战败逃遁的柳成龙,一边仰仗碧蹄馆之战打算搞点小动作,减轻自己谎报军情和后勤不利的罪责。
“而都体察使柳成龙等议,欲倚仗天威,合此诸将,先攻京城。”于是有了军事冒险行为的幸州山城之战。
幸州山城位于汉阳西南部,距离汉阳路程约三里(日本里约11781米),汉江边一座约四十丈高的丘陵之上。此山丘三面高峻,东南、西南临水,仅在西南有一条道路上山,而且十分艰险,且山上还有一处井泉。
彼时出任全罗道巡察使的权栗率军四千,正自南而来北上勤王,路过阳川江岸时,令节度使宣居怡领一千七百人防守江岸,自领精兵二千三百,乘着日军加固汉阳城防时,从水原秃城转移到高阳的幸州山城。
同时他又命驻防将赵敬抢修营垒,将原有旧城整备为一丈高的石垣,并在城前增筑鹿角城栅。在得到朝鲜军队抵达幸州的消息,在汉阳附近的僧兵一千人,便在处英和尚的带领下前来协防。
权栗的这次进驻,真要说起来,其实是毫无后续配合的军事冒险行动。幸州山城“四面周廻三百余步,不可置大兵”,也就是说幸州山城本身过于狭小,因而无法驻屯重兵。
权栗当时带领的2300人,只占当时朝鲜军队总兵力的约1.334%、全罗道总兵力的9.2%,日军汉阳防守兵力的约4.3%。也就是说,无论是对朝鲜还是对日军而言,幸州山城守军存在的象征意义要远大于其军事意义。
此时此地,与周边明、朝联军脱节的权栗一部孤军,本质上无力对汉阳日军构成实际上的威胁。而由于幸州山城本身的地形限制,就收复汉阳而言,狭小的幸州山城也不能囤积物资,故无法集结重兵,对收复汉阳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但是无论是否具有实际意义,很快权栗部的探哨前往汉阳近郊毋岳岘,遭遇日军巡逻队,朝军八、九人被杀,随后日军出动约1200人,堵塞幸州山城陆路交通。
次日凌晨,日军自汉阳向幸州山城进发,全军约三万人,分为七队:第一队小西行长,第二队石田三成、增田长盛、大谷吉继、前野长康,第三队黑田长政,第四队宇喜多秀家,第五队吉川广家,第六队毛利元康、小早川秀包,第七队小早川隆景,全军于凌晨抵达幸州山城西北部约五里处的平原上。
清晨,日军因幸州山城道路狭窄,以各部次序轮番进攻,朝鲜军以处英部僧军专守外栅以枪剑戳刺,正规军依托石垣协防,居高临下以弓箭、石块反击攻城日军,并杂以大小胜字铳筒,及震天雷、纸神砲、大中发火等火器。
日军顶着守军火力轮番进攻,并曾试图以火攻烧毁木栅,但被守军用水扑灭。日方战死者“相继曳出,而犹进不退”,一共反复冲锋达八、九次之多。
中途吉川广家、毛利元康及宇喜多秀家部将户川达安三队一度突破外城僧兵防守区域,抵达权栗部防守的石垣重城。眼见日军势大,僧军只得向内城退却。
权栗见情况紧急,亲自拔剑,斩杀后退僧军数人,终于重新迫退日军,再立外围城栅。从清晨一直打到傍晚,日军伤亡较大,宇喜多秀家、吉川广家、石田三成、前野长康等均已负伤,而朝鲜军队火药箭矢也已用尽。
忠淸兵使丁杰运来二船箭矢,从海面入城,全罗道也有漕船四十余只,在阳川浦口活动,如此则日军为防止有大队援军前来夹击,于当晚退回汉阳。
然而周边不远处的朝鲜将领无论在战时、战后均未有一兵一卒援军前来,反而攻城日军中有大量原朝鲜军人——“上曰:贼所射,有我国箭乎?景禧曰:多中片箭者,贼中必有我国之人,投入助战也。”
为防日军次日再次进攻,自知无力抵御的权栗便将幸州山城焚毁,并将日军遗弃的尸体肢解以泄愤,然后全军退向坡州。此即为幸州山城之战,也是权栗的成名战。
回头再看,其实幸州山城之战与碧蹄馆之战一样,都可以看做是规划中的汉阳之战里的前期准备,两次作战的战场距离汉阳均为三日本里。
碧蹄馆之战是明军在断粮前夕的最后一次努力失败,最终未能穿越砺石岘,而幸州山城之战是朝鲜军战后弃城而走,两军事实上均未能在汉阳近郊建立稳固的前哨阵地。
当然,日军在此战中暴露了其缺乏攻坚的能力以及重火力上的贫弱;而朝鲜军队在焚城而退的所谓大捷中,则再次暴露了其军队的混乱,各部之间难以配合、乃至拒绝配合的情况比比皆是,而权栗特意将僧兵放置在最危险的外城,也凸显了朝鲜义军的尴尬地位。
幸州山城之战,后来的朝鲜人其实很清楚这场胜利的真正因由——“大槪今日之事,天幸也。诸将不相救,而亦有诸将声势相倚,故天兵已退,而贼不能知其有无。其翌日贼不复来,此亦天幸也。”(注:出自《李朝实录》宣祖26年2月己酉)
也就是说,日军不知幸州只是孤军,而朝鲜人在日军撤军之后立刻弃城而走,同样也体现了所谓幸州大捷的侥幸性和象征性——以及不可复制性。
而相比碧蹄馆之战,明军本来是试图达成前出控制茂陵一带的目的,参考碧蹄馆、幸州山城周边地形及城邑仓储,可见碧蹄馆周边囤积物资和兵力集结能力要远超幸州山城。
然而事实上,当时的明军已经超出后勤极限,碧蹄馆战后即便大军退囤开城,明军依旧处于断粮状态。柳成龙此前答应提供的军粮,实际到位的那点恐怕只够将校级军官食用。
这样一来,李如松一边因为心疼家丁损失,一面担心存粮告罄而军心动荡,最终被迫将主力退回平壤。至于朝鲜军队的表现,则完全不存在有进攻汉阳的可能性。
然而不管怎么说,幸州山城之战起因在于柳成龙筹粮不利,还顺带着在李昖面前黑了李如松一把,而战争过程虽然既侥幸又不影响大局,但却是朝鲜陆师头一回以弱势兵力正面击退远胜于己方兵力的日军。
因此无论如何,权栗都一战成名,从此成为与水师李舜臣其名并且实际上更为重要的朝鲜重臣。战后各方情况都逐渐弄清,柳成龙虽然没有遭到责难(毕竟从朝鲜的角度来看,少提供一些军粮他们不亏),但了解真相的人自然还是会有所公论。
柳成龙此时听权栗这般旁敲侧击一般的提及此事,不仅面色难看,甚至有些想要就此拂袖离去,心道:你权栗虽然出身不差,但之所以能出仕为官,那还是因为我的推荐,不想今日略有所成便视我如无物,当真以为李山海此番复起便一定能长久?
恼归恼,怒归怒,但是想想南人党当前的局面,柳成龙却仍然不得不强忍着怒气,用温文尔雅地态度道:“上国虽强,终究外国;朝鲜虽弱,毕竟母邦。况我两班子弟世代为官,若并入上国,岂知不会三世而衰?彦慎兄,你以为然否?”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与月票支持,谢谢!
由于涉及女真联军乃至于明军自身,所以关于这道旨意中的指挥权问题, 大明平倭提督麻贵也随即出具了命令,对李昖的说法予以确认。
权栗此时并不知晓一些政治上的暗流,他收到旨意之后立刻便亲自去了城外军营点兵,开始做出征的准备。
然而他到达军营还没多久,便有部将来报,说是前领议政柳成龙来了, 正在辕门外相候。权栗吃了一惊, 连忙亲自出辕门相迎。
他一见到柳成龙便问道:“西崖先生,您怎么来了?王京发生什么大事了?”
柳成龙一脸严肃,摆手示意却不言语,权栗心知事关重大,连忙请柳成龙入帐,并且摒退左右,单独与柳成龙面谈。
帐中只有柳成龙与权栗二人之后,柳成龙才轻轻一叹,道:“都元帅在王京则王京无大事,都元帅离王京则王京有大事。”
权栗吃了一惊,眼中惊疑不定,问道:“西崖先生此言何意?”
柳成龙道:“都元帅,成龙已是一介布衣,都元帅直呼我名即可。”
“岂敢如此失礼,而见兄若不弃,你我不妨互称表字。”权栗虽然急于知道柳成龙到底为何亲自来寻自己,但双方都是两班顶级家族出身,礼仪还是断断不能丢的。
“那好,小弟便斗胆叫一声彦慎兄了。”虽说权栗“出道”很晚, 但柳成龙其实比权栗还小五岁, 所以有此一说。
权栗拱手道:“而见兄客气了,此来有何见教,还请直言。”
柳成龙立刻又叹了一声,沉吟问道:“彦慎兄,小弟斗胆一问:倘以大明而观今日之朝鲜,存之何益,并之何弊?”
如果站在大明的立场来看,现在这个朝鲜啊,我留着它有什么好处,吞并它又有什么坏处?
权栗背脊一亮,倒抽一口凉气,强忍着不安道:“存之则大义昭彰,天命所归;并之则诸藩离心,四海异志。”
柳成龙摇了摇头,又问:“诸藩者谁,四海者谁?”
权栗听得一怔,皱眉道:“大明藩国数十, 岂非诸藩?诸藩之外仍有别国, 岂非四海?”
柳成龙摇头道:“诸藩数十, 敢争‘小中华’者无非朝鲜、安南。安南早已内附, 昔日天南王者,如今不过区区一都统使。
其余诸藩之中,亦曾兴盛一时者,无非暹罗、缅甸、三佛齐,但如今这诸国何在?名存而实亡,尽在大明掌握之中矣。安南、暹罗、缅甸等国既然皆是这般下场,今我朝鲜与之相比,又有何等不同,以至于不被觊觎?”
权栗眉头大皱,好半晌才道:“壬辰之变时大明仗义出兵,而后并未干涉朝鲜朝政,甚至不曾答应大王内附之请,只是一门心思助朝鲜复国。如此,我等岂能平白无故怀疑上国有吞并小国之心?
再者,安南、暹罗、缅甸等国所以遭天兵镇压,其由在彼等先起不臣之心,先兴不义之兵,由此才激怒上国。
我朝鲜则不然,我国乃上国二百年忠藩,诸国使臣拜谒天子之时,朝鲜常列首位,其忠其诚岂是别国可以相提并论?
况且我朝鲜乃上国太祖所列不征之国,排名更在榜首。今万历天子承续大统多年,威加四海,泽被万邦,实乃自古少有之明君,又岂能觊觎祖宗之禁地?”
柳成龙苦笑道:“彦慎兄,这些话对旁人说说也就是了,你我这般人也能轻信么?”
权栗不答,反问道:“而见兄,既然你都如此说了,那么明人不说暗话,你究竟为何怀疑大明已经有了觊觎朝鲜之心的?”
柳成龙道:“先是平壤,再是王京,朝鲜王驾驻跸之地,城中除百名宫卫之外,竟无我朝官兵一人,彦慎兄不觉得这太过分了吗?”
权栗摇头道:“麻提督此举的确有些过了,但……毕竟事出有因。壬辰年时咱们有些事争得确实无甚道理,尤其还因急于收复三京等故,使得天兵蒙受了一些损失。此次麻提督有此举动,我以为也还在情理之中。”
柳成龙一听这话,面色就有些不好看了,因为权栗这话其实涉及到一件事,对于柳成龙而言差不多可以算是污点,而对于权栗自己来说却是光辉璀璨。
当时碧蹄馆之战刚过,柳成龙报告李昖,竟然说起明军坏话:“使讨贼恢疆之事,委诸天将,而敛兵退屯,无一人奋戟先登者。”
在这种背景下,一边口称天兵在碧蹄馆战败逃遁的柳成龙,一边仰仗碧蹄馆之战打算搞点小动作,减轻自己谎报军情和后勤不利的罪责。
“而都体察使柳成龙等议,欲倚仗天威,合此诸将,先攻京城。”于是有了军事冒险行为的幸州山城之战。
幸州山城位于汉阳西南部,距离汉阳路程约三里(日本里约11781米),汉江边一座约四十丈高的丘陵之上。此山丘三面高峻,东南、西南临水,仅在西南有一条道路上山,而且十分艰险,且山上还有一处井泉。
彼时出任全罗道巡察使的权栗率军四千,正自南而来北上勤王,路过阳川江岸时,令节度使宣居怡领一千七百人防守江岸,自领精兵二千三百,乘着日军加固汉阳城防时,从水原秃城转移到高阳的幸州山城。
同时他又命驻防将赵敬抢修营垒,将原有旧城整备为一丈高的石垣,并在城前增筑鹿角城栅。在得到朝鲜军队抵达幸州的消息,在汉阳附近的僧兵一千人,便在处英和尚的带领下前来协防。
权栗的这次进驻,真要说起来,其实是毫无后续配合的军事冒险行动。幸州山城“四面周廻三百余步,不可置大兵”,也就是说幸州山城本身过于狭小,因而无法驻屯重兵。
权栗当时带领的2300人,只占当时朝鲜军队总兵力的约1.334%、全罗道总兵力的9.2%,日军汉阳防守兵力的约4.3%。也就是说,无论是对朝鲜还是对日军而言,幸州山城守军存在的象征意义要远大于其军事意义。
此时此地,与周边明、朝联军脱节的权栗一部孤军,本质上无力对汉阳日军构成实际上的威胁。而由于幸州山城本身的地形限制,就收复汉阳而言,狭小的幸州山城也不能囤积物资,故无法集结重兵,对收复汉阳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但是无论是否具有实际意义,很快权栗部的探哨前往汉阳近郊毋岳岘,遭遇日军巡逻队,朝军八、九人被杀,随后日军出动约1200人,堵塞幸州山城陆路交通。
次日凌晨,日军自汉阳向幸州山城进发,全军约三万人,分为七队:第一队小西行长,第二队石田三成、增田长盛、大谷吉继、前野长康,第三队黑田长政,第四队宇喜多秀家,第五队吉川广家,第六队毛利元康、小早川秀包,第七队小早川隆景,全军于凌晨抵达幸州山城西北部约五里处的平原上。
清晨,日军因幸州山城道路狭窄,以各部次序轮番进攻,朝鲜军以处英部僧军专守外栅以枪剑戳刺,正规军依托石垣协防,居高临下以弓箭、石块反击攻城日军,并杂以大小胜字铳筒,及震天雷、纸神砲、大中发火等火器。
日军顶着守军火力轮番进攻,并曾试图以火攻烧毁木栅,但被守军用水扑灭。日方战死者“相继曳出,而犹进不退”,一共反复冲锋达八、九次之多。
中途吉川广家、毛利元康及宇喜多秀家部将户川达安三队一度突破外城僧兵防守区域,抵达权栗部防守的石垣重城。眼见日军势大,僧军只得向内城退却。
权栗见情况紧急,亲自拔剑,斩杀后退僧军数人,终于重新迫退日军,再立外围城栅。从清晨一直打到傍晚,日军伤亡较大,宇喜多秀家、吉川广家、石田三成、前野长康等均已负伤,而朝鲜军队火药箭矢也已用尽。
忠淸兵使丁杰运来二船箭矢,从海面入城,全罗道也有漕船四十余只,在阳川浦口活动,如此则日军为防止有大队援军前来夹击,于当晚退回汉阳。
然而周边不远处的朝鲜将领无论在战时、战后均未有一兵一卒援军前来,反而攻城日军中有大量原朝鲜军人——“上曰:贼所射,有我国箭乎?景禧曰:多中片箭者,贼中必有我国之人,投入助战也。”
为防日军次日再次进攻,自知无力抵御的权栗便将幸州山城焚毁,并将日军遗弃的尸体肢解以泄愤,然后全军退向坡州。此即为幸州山城之战,也是权栗的成名战。
回头再看,其实幸州山城之战与碧蹄馆之战一样,都可以看做是规划中的汉阳之战里的前期准备,两次作战的战场距离汉阳均为三日本里。
碧蹄馆之战是明军在断粮前夕的最后一次努力失败,最终未能穿越砺石岘,而幸州山城之战是朝鲜军战后弃城而走,两军事实上均未能在汉阳近郊建立稳固的前哨阵地。
当然,日军在此战中暴露了其缺乏攻坚的能力以及重火力上的贫弱;而朝鲜军队在焚城而退的所谓大捷中,则再次暴露了其军队的混乱,各部之间难以配合、乃至拒绝配合的情况比比皆是,而权栗特意将僧兵放置在最危险的外城,也凸显了朝鲜义军的尴尬地位。
幸州山城之战,后来的朝鲜人其实很清楚这场胜利的真正因由——“大槪今日之事,天幸也。诸将不相救,而亦有诸将声势相倚,故天兵已退,而贼不能知其有无。其翌日贼不复来,此亦天幸也。”(注:出自《李朝实录》宣祖26年2月己酉)
也就是说,日军不知幸州只是孤军,而朝鲜人在日军撤军之后立刻弃城而走,同样也体现了所谓幸州大捷的侥幸性和象征性——以及不可复制性。
而相比碧蹄馆之战,明军本来是试图达成前出控制茂陵一带的目的,参考碧蹄馆、幸州山城周边地形及城邑仓储,可见碧蹄馆周边囤积物资和兵力集结能力要远超幸州山城。
然而事实上,当时的明军已经超出后勤极限,碧蹄馆战后即便大军退囤开城,明军依旧处于断粮状态。柳成龙此前答应提供的军粮,实际到位的那点恐怕只够将校级军官食用。
这样一来,李如松一边因为心疼家丁损失,一面担心存粮告罄而军心动荡,最终被迫将主力退回平壤。至于朝鲜军队的表现,则完全不存在有进攻汉阳的可能性。
然而不管怎么说,幸州山城之战起因在于柳成龙筹粮不利,还顺带着在李昖面前黑了李如松一把,而战争过程虽然既侥幸又不影响大局,但却是朝鲜陆师头一回以弱势兵力正面击退远胜于己方兵力的日军。
因此无论如何,权栗都一战成名,从此成为与水师李舜臣其名并且实际上更为重要的朝鲜重臣。战后各方情况都逐渐弄清,柳成龙虽然没有遭到责难(毕竟从朝鲜的角度来看,少提供一些军粮他们不亏),但了解真相的人自然还是会有所公论。
柳成龙此时听权栗这般旁敲侧击一般的提及此事,不仅面色难看,甚至有些想要就此拂袖离去,心道:你权栗虽然出身不差,但之所以能出仕为官,那还是因为我的推荐,不想今日略有所成便视我如无物,当真以为李山海此番复起便一定能长久?
恼归恼,怒归怒,但是想想南人党当前的局面,柳成龙却仍然不得不强忍着怒气,用温文尔雅地态度道:“上国虽强,终究外国;朝鲜虽弱,毕竟母邦。况我两班子弟世代为官,若并入上国,岂知不会三世而衰?彦慎兄,你以为然否?”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与月票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