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时荷第一次发现自己有受虐倾向时,着实冒了一头冷汗。
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她却只觉得自己有病。
她想不起来,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
她向来没有主权,例如对方不让她住进他的房间,她就做好那块生硬的夹心饼干,自己的东西从奶奶房间一点一点的移去大房间旁边那个堆放杂物的小房间,每天夜里在两位老人的注视下抱着一床被褥和一个没什么高度的枕头“猫”进最大的那个房间。
一天又一天,她无声无息的侵占,他冷眼以对的退让。
当然,少爷是有少爷脾气的,有时起夜瞧见床下那个黏人的“毛毛虫”,气上心头也会踹上两脚,偶尔没控制住力度,裹得紧紧的被褥下传来“哎哟”一声,会把他吓一跳,连忙憋着尿意滚回床上。
她都知道啊,也有抱怨过呀,但当酷夏的夜晚躺在那个房间地上蹭着不算强劲的空调冷风时,她又不甚在意了。
因此她也认为,不论牺牲了什么,在别处会有不经意的补偿。
只是现在她又突然醒悟,大部分时候,弱者的牺牲一文不值,补偿不过是别人故作的施舍,以彰显他们慷慨的品格。
周益黎初中在镇上读,每天走路得四十分钟,高中则和阿牛一道,每周坐他爸的桑塔纳去县里读书。
那时候的口号是“勤劳务实”、“发家致富”,村里人赚到钱最先考虑的是盖房买收割机,没几个像刘犇家那样的花架子。车子底盘那么低,后备箱那么小,能干啥?连一大家子也坐不下,排场倒是摆得足,学解放前的有钱人家,配个“司机”接送。
周益黎倒也不是乐意享受这样的待遇,他衡量利弊,想着不坐这车,怎么去上高中,爷爷年纪大了也蹬不动叁轮车,走路去不现实,倒是想买辆自行车,家里的情况让他怎么也开不了口。不读高中的话,他不得被英年早婚,生米煮成白饭?想起家里那位,他头疼过后又豁然开朗,没错,甭管别人怎么说,这中看不中用的桑塔纳可是他脱离苦海的唯一办法。
这苦海,真溺了他好多年。
郝时荷浑然不觉。小学那会儿,村小离家不算近,她受郝爷爷嘱托,一定得贴心照顾好周少爷,她自然啥也不管,每天扎着两个羊角辫屁颠屁颠地跟着周益黎。知道实情的见怪不怪,比如阿牛,他不爱和女生说话,每次见郝时荷在后门巴望着,他只用笔戳下周益黎的背,示意他回头:“你家那个又来找你了。”而不知情的只觉奇怪:这人鬼鬼祟祟地到底找谁。
原因自然是周益黎在学校从不搭理女孩子。说起这事,整个五年级都有不少女同学有一番苦要诉呢。
郝时荷没把自己归为需要诉苦那类。她只是本本分分地完成大人布置的任务,至于完成得好不好并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于是她每次把水果啊零食啊雨伞啊外套啊都丢在他们班后门的垃圾篓旁边。也不管对方是否确认收货,第一时间“飞”回自己班找同龄人玩。
周益黎却是不胜其烦,有一次他不得不在垃圾桶旁捡起自己丢在家的作业时,被班上的某个大喇叭看见了,自那以后每次郝时荷来,周益黎都会接受一群来自他班同学的注目礼,他闭上眼混淆视听,在发觉自己的行为无异于掩耳盗铃后,他深深地叹了口气,他向他没怎么说过话的同桌耐心解释道:“她是寄住在我家的一个远房亲戚。”同桌受宠若惊的点点头,如他所愿地把目光投向了别的地方。
然而,下一次又是如此。他“咳”了几声,同桌意识到自己无意识的目光,慌张地转向另一边。阿牛拍了拍他的肩膀,竭力隐藏自己的笑意,平静说道:“你就从了你的田螺妹妹吧,广大人民群众都看不下去了。”
从什么从,毛都没长齐的小孩们,真是过于早熟。他置若罔闻,却再没踏足过班级后门,仿佛那就是个猎人陷阱,只要他踏近一步,随时会落进流言的深渊。
后来,他再问起刘犇这件事,刘犇却像失忆了似的:“是吗?小学那会儿有人这样认为?不过好像也没说错…唔……”
许多家长常以“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的方式教育孩子。或许人类骨子里是偏爱先苦后甜的,但郝时荷以为这是她的劣根性。
她真正懂事后,才会认真思考别人对她的看法。
她一直那么木讷,村里有不懂事的大人向自己小孩宣扬她童养媳那事,她的同学来问她,她红着脸不会撒谎。她在别人的关注下,并没有完全实现这一身份的转变,从前的跑腿小妹依旧跑腿,跑腿的距离也更远了,从跨年级到跨学校。
对方依然不耐烦的接过她手里的东西,告诉她下次别来了。她从善如流的点点头。他注意到她脸上不停滑落的汗珠,吝啬的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丢给她:“赶紧回去。”她露出与她的肤色形成鲜明对比的牙齿,笑着说:“好。”说走就跑,还掀起一阵急促的风,那风里带着微咸的汗味和津甜的皂香。明明不好闻,他却在短暂的几秒里分辨出是什么味道。
郝时荷有些得意忘形,她忘记自己挨了多少“巴掌”,却揣着这颗“甜枣”踏上了回程。她想和她奶奶分享,因为奶奶说她总是倒贴,她这次可是有了回报呢。
以至于她特意把自己中饭没舍得吃的鸡腿留给傍晚放学回来的周益黎,谁知道人家十分嫌恶地推开她的手:“滚开,谁知道你有没有在它上面流口水。”
…………
诸如此类的事件还有很多。郝时荷恨自己这不长记性的猪脑子,还是她已经像巴普诺夫的狗、桑代克的猫一样,是定式的产物,有迹可循?
当她终于发现对方只是做实验似的捉弄她时,她出冷汗之余,面不改色。无论她是否被像猫狗一样对待,她都是弱者,这是他们俩人的身份所决定的。她从前没有反抗过,今后更不会。她只能作为周益黎的附属品而存在。
因为郝爷爷从小就不停地告诉她:“做人啊,得知恩图报。”
她是奶奶捡来的,却是郝爷爷花着周家的钱养大的。
郝爷爷呀,其实只对周家好啊。
郝时荷呀,也只能对周益黎好。
--
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她却只觉得自己有病。
她想不起来,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
她向来没有主权,例如对方不让她住进他的房间,她就做好那块生硬的夹心饼干,自己的东西从奶奶房间一点一点的移去大房间旁边那个堆放杂物的小房间,每天夜里在两位老人的注视下抱着一床被褥和一个没什么高度的枕头“猫”进最大的那个房间。
一天又一天,她无声无息的侵占,他冷眼以对的退让。
当然,少爷是有少爷脾气的,有时起夜瞧见床下那个黏人的“毛毛虫”,气上心头也会踹上两脚,偶尔没控制住力度,裹得紧紧的被褥下传来“哎哟”一声,会把他吓一跳,连忙憋着尿意滚回床上。
她都知道啊,也有抱怨过呀,但当酷夏的夜晚躺在那个房间地上蹭着不算强劲的空调冷风时,她又不甚在意了。
因此她也认为,不论牺牲了什么,在别处会有不经意的补偿。
只是现在她又突然醒悟,大部分时候,弱者的牺牲一文不值,补偿不过是别人故作的施舍,以彰显他们慷慨的品格。
周益黎初中在镇上读,每天走路得四十分钟,高中则和阿牛一道,每周坐他爸的桑塔纳去县里读书。
那时候的口号是“勤劳务实”、“发家致富”,村里人赚到钱最先考虑的是盖房买收割机,没几个像刘犇家那样的花架子。车子底盘那么低,后备箱那么小,能干啥?连一大家子也坐不下,排场倒是摆得足,学解放前的有钱人家,配个“司机”接送。
周益黎倒也不是乐意享受这样的待遇,他衡量利弊,想着不坐这车,怎么去上高中,爷爷年纪大了也蹬不动叁轮车,走路去不现实,倒是想买辆自行车,家里的情况让他怎么也开不了口。不读高中的话,他不得被英年早婚,生米煮成白饭?想起家里那位,他头疼过后又豁然开朗,没错,甭管别人怎么说,这中看不中用的桑塔纳可是他脱离苦海的唯一办法。
这苦海,真溺了他好多年。
郝时荷浑然不觉。小学那会儿,村小离家不算近,她受郝爷爷嘱托,一定得贴心照顾好周少爷,她自然啥也不管,每天扎着两个羊角辫屁颠屁颠地跟着周益黎。知道实情的见怪不怪,比如阿牛,他不爱和女生说话,每次见郝时荷在后门巴望着,他只用笔戳下周益黎的背,示意他回头:“你家那个又来找你了。”而不知情的只觉奇怪:这人鬼鬼祟祟地到底找谁。
原因自然是周益黎在学校从不搭理女孩子。说起这事,整个五年级都有不少女同学有一番苦要诉呢。
郝时荷没把自己归为需要诉苦那类。她只是本本分分地完成大人布置的任务,至于完成得好不好并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于是她每次把水果啊零食啊雨伞啊外套啊都丢在他们班后门的垃圾篓旁边。也不管对方是否确认收货,第一时间“飞”回自己班找同龄人玩。
周益黎却是不胜其烦,有一次他不得不在垃圾桶旁捡起自己丢在家的作业时,被班上的某个大喇叭看见了,自那以后每次郝时荷来,周益黎都会接受一群来自他班同学的注目礼,他闭上眼混淆视听,在发觉自己的行为无异于掩耳盗铃后,他深深地叹了口气,他向他没怎么说过话的同桌耐心解释道:“她是寄住在我家的一个远房亲戚。”同桌受宠若惊的点点头,如他所愿地把目光投向了别的地方。
然而,下一次又是如此。他“咳”了几声,同桌意识到自己无意识的目光,慌张地转向另一边。阿牛拍了拍他的肩膀,竭力隐藏自己的笑意,平静说道:“你就从了你的田螺妹妹吧,广大人民群众都看不下去了。”
从什么从,毛都没长齐的小孩们,真是过于早熟。他置若罔闻,却再没踏足过班级后门,仿佛那就是个猎人陷阱,只要他踏近一步,随时会落进流言的深渊。
后来,他再问起刘犇这件事,刘犇却像失忆了似的:“是吗?小学那会儿有人这样认为?不过好像也没说错…唔……”
许多家长常以“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的方式教育孩子。或许人类骨子里是偏爱先苦后甜的,但郝时荷以为这是她的劣根性。
她真正懂事后,才会认真思考别人对她的看法。
她一直那么木讷,村里有不懂事的大人向自己小孩宣扬她童养媳那事,她的同学来问她,她红着脸不会撒谎。她在别人的关注下,并没有完全实现这一身份的转变,从前的跑腿小妹依旧跑腿,跑腿的距离也更远了,从跨年级到跨学校。
对方依然不耐烦的接过她手里的东西,告诉她下次别来了。她从善如流的点点头。他注意到她脸上不停滑落的汗珠,吝啬的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丢给她:“赶紧回去。”她露出与她的肤色形成鲜明对比的牙齿,笑着说:“好。”说走就跑,还掀起一阵急促的风,那风里带着微咸的汗味和津甜的皂香。明明不好闻,他却在短暂的几秒里分辨出是什么味道。
郝时荷有些得意忘形,她忘记自己挨了多少“巴掌”,却揣着这颗“甜枣”踏上了回程。她想和她奶奶分享,因为奶奶说她总是倒贴,她这次可是有了回报呢。
以至于她特意把自己中饭没舍得吃的鸡腿留给傍晚放学回来的周益黎,谁知道人家十分嫌恶地推开她的手:“滚开,谁知道你有没有在它上面流口水。”
…………
诸如此类的事件还有很多。郝时荷恨自己这不长记性的猪脑子,还是她已经像巴普诺夫的狗、桑代克的猫一样,是定式的产物,有迹可循?
当她终于发现对方只是做实验似的捉弄她时,她出冷汗之余,面不改色。无论她是否被像猫狗一样对待,她都是弱者,这是他们俩人的身份所决定的。她从前没有反抗过,今后更不会。她只能作为周益黎的附属品而存在。
因为郝爷爷从小就不停地告诉她:“做人啊,得知恩图报。”
她是奶奶捡来的,却是郝爷爷花着周家的钱养大的。
郝爷爷呀,其实只对周家好啊。
郝时荷呀,也只能对周益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