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节:乾纲独断定东征,大肆封赏振军心。
    (88)
    却说易铭于御前军事会议这等重要场合,闭目打了一阵子的瞌睡,哪里会想到钱虎乙几个人,肝肺都要气炸了,而赵龙甲等,也是满腹牢骚只是不敢发。李千秋及时叫醒了易铭,易铭方才醒过来,众人就止住争执,他见众人鸦雀无声,眼光齐刷刷都向自己聚焦。于是,他不慌不忙伸了个懒腰,打了会哈欠,整理整理衣襟。又见身前文案上,有乌江翠芽一杯,端来喝了一口,清了清嗓子,将几日来与李千秋早就商量好了的意见,心里先打了个腹稿,随即慢条斯理讲与众人。
    易铭说道:“我这三天来,听你们各抒己见、不遗余力地献计献策,各位实在是辛苦了。特别是钱总长钱督师,熬更守夜考虑大计,尤为不易,你们看,人都熬瘦了……。”
    易铭言及于此,果然众人都看了一眼钱虎乙,只见他苍白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人似乎更加消瘦。钱虎乙见众人盯着他看,大王情真意切关怀于他,他深为感激,正想说些什么,易铭手一抬制止了,没有让他说话的意思,接着刚才话题又说道:“本王见各位为了大秦国计,人都熬成了猴儿样,我大秦众臣,上下一体用命,本王深感欣慰!深感欣慰!我就说嘛!咱们“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你们说是不是?”
    那端坐众人,异口同声地回答道:“谢大王褒奖!”赵龙甲起身似乎还想带领众人向易铭磕个头道谢一番。
    易铭手一挥立即止住,又说道:“众卿不必多礼,本王已吩咐司膳房,熬了些银耳莲子羹,一会儿大家享用一些,提提精神。咱们言归正传,我听了你们各方意见,都不错!都动足了心思,值得表彰。但本王以为:龙甲所提方案,好是好,妙是妙。但放着东边北边不去,只大军向南向西,目的在于先剪除侧翼威胁,再一力向东向北,此方案比较稳重。但本王想法不一样,南明孙可望、李定国、白文选及广东耿精忠,实力有限,对我形不成威胁,不是我考虑的重点,所以此计稍显不足。而李副总理所提,赞成的人较多,我一度也是如此认为,但要说我真实打算,我更倾向于钱副总长、钱督师的意见。”
    那钱虎乙见易铭这样说,脸上颇为得色,众人却稍感意外。
    易铭见钱虎乙得意,接着又说道:“当然钱将军所提,我大致同意,但应作一定调整。”
    钱虎乙急急插嘴,问道:“大王请讲!”
    易铭见他插话,白了他一眼,钱虎乙惶恐不已,赶紧低下了头,不敢正视。
    易铭随后说道:“这东征北伐,当有个主次之分,也就是说须得侧重考虑主攻方向,毕竟我大秦国力军力,尚还有限,如发动全面攻势,实力略显不足。假若一举失当,或者面临不可预计及不可抗力因素之影响,事与愿违,到时就没有个退路。所以本大王认为:兵分三路是可以的,但应以东征为主,北进河南为辅,而陕西方向,则应是牵制而非全面进攻。这分清了主次,力量就要适当调整,我决定加强东征集团,稳定吴三桂集团,相应减小陕西方向集团,这样的话,我看要妥当得多。”
    钱虎乙听了,感觉这哪里是在适当调整,简直就是另起炉灶的方案,对此,他不禁大失所望,以至于脸上都有所反应。但他犹自不语,也无可奈何,他深知这种安排,在他基础上是完善了不少。
    易铭接着说道:“另外,我以为西川陈步明、郑可望集团不必兴师动众东征,抽调郑可望南下重庆,主持东川大局,这个郑可望历来作风务实、沉稳有度,可堪此任。而钱虎乙将军、吴能奇将军等,你们两位,都是本王的磨快了的刀。好刀就要用在关键的地方,所以本王要你们全力东去,不顾一切进攻进攻再进攻。将来东南方向江浙闽等地,我要钱将军先思考思考,东南半壁江山,我的想法是要你给我管着。你不要推辞,我要你集中精力,将这几省钱粮物资人力都给老子准备好,全力支援北伐……。”
    易铭讲到要钱虎乙替他代管三省之地的时候,钱虎乙心里高兴惨了!这几个地方,历来富庶,油水很足。他绝不是推辞,他是想站出来磕个头表示感谢,大王如此重用,他怎么会推辞呢?不过易铭这样说了,钱虎乙想了想,最终什么都没有说。
    易铭又说道:“如若进展顺利,老子在想,那么多地方,都要你们这些老子信得过的兄弟伙担当重任,所以你们一个个的我也都有大用,你们下去之后,如何治理地方稳定形势造福百姓,都要多动心思想一想。不得还像过去那样,整天里除了打打杀杀希图快活,你们都是要走上重要领导岗位的帅才呢!可不是小屁孩只知道瞎胡闹,老子不指望你们还能指望谁?……。”
    易铭这样一说,众人都惶恐不安,有几个信誓旦旦表了态,而李马丁此人,听得大王教诲,激动之余,流下泪来。
    易铭与众人客气一番,接着说道:“蒋赤信将军此人做事和陈步明将军一样,都是文能定国、武能安邦的帅才。本王要蒋赤信将军所部留守成都,与陈步明将军所部一起,凭借手中三万人,务必牵制陕西豪格大军。如果能将豪格死死纠缠在陕西一线,就是胜利,等咱们其他方向上目的达到了,再转回来收拾他不迟。”
    易铭说着说着就说累了,赵元成看在眼里,于是起身掏出一颗“寸头牌”香烟恭恭敬敬递给易铭,又划着火柴点上了。易铭看了赵元成一眼,点点头,以示褒奖,接着说道:“至于东川现有兵马六七万及水师三万,全部沿长江东进,与湖南李过一起组成东线集团约十七万人,顺江而下,直扑南京、苏州、杭州。吴三桂集团十三万人主攻河南,配合东线集团作战,务必将江北清军全部牵制于河南、江淮北部等地。”
    易铭说到这里,见一干人等,均连连点头,易铭自己回想,也很佩服李千秋昨晚高见。
    易铭又道:“这打仗打仗,打的是后勤保障,打的是民心向背、师出有名,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所以我大秦要旗帜鲜明提出驱逐鞑虏、振兴中华这个中心思想,就是这个道理。同时,打仗更打的是综合实力,咱们一定要对自身实力有一个科学正确的判断,也要充分详实了解敌方情况。兵法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另外,举凡战争大事,还与战略战术运用、部队作战能力、执行能力、装备水平、指挥员意志、能力、素质等因素息息相关。非但如此,战争过程中还要注重安抚民心、维护稳定、团结民众。所以更要抽调大量政工干部,在占领区及时建立宗政军各级组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迅速稳定战区形势。只要做到约法三章、与民无犯,占领区才能真正稳定下来,才能腾出手来展开下一步军事行动。如果所占之地盗匪横行、治安混乱,老百姓流离失所,安全得不到切实保障。那么,你等以为还有机会北上么……?”
    易铭言及于此,底下众人只得连连称是,感觉大王确实考虑得比他们高远恢宏。
    易铭又说道:“所以我要理顺统属关系,成立前敌总指挥部,我已与资政商议决定,由本大王亲自担任前敌总指挥,这个总指挥的称谓也想好了,就称为三军总司令。赵龙甲将军、钱虎乙将军、吴三桂将军、李过将军、陈步明将军、吴能奇将军,你们六个就是副总司令。”
    钱虎乙听得自己又得了个大官儿,更加激动不已,他终归还是出列给易铭磕了个头。
    易铭叫了他起来,接着又说道:“我考虑好了,这黔北地界,虽然经过几年休养生息,经济有所发展,人民相对富裕。但是这个地方,毕竟属于“少边穷”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历来非天下要冲之地。要是咱们进展顺利,将来定鼎天下,我堂堂大秦国都,还得另觅他处,这个嘛咱们以后再议……。”
    易铭一席话,说得众人五体投地一般,话及于此,易铭问众人道:“你们还有何等高见,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讲来,本大王说过,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你们说是不是?”
    众人说:“是!”
    这一干人等,沉默了一会,突然钱虎乙站起来,得到易铭许可的眼神示意后,钱虎乙这才说道:“大王,大王刚才一席话,微臣虑不能及、智亦悬殊,大王真乃真命天子,古今以来,人不两见,微臣以为,将大王训令好好归纳,装订成册,以便微臣等人下去以后更好地学习领悟……。”
    钱虎乙还要说下去,易铭连连摆手,又插话说道:“钱将军,你有什么事情就说,大敌当前,应当关注要紧的事情,老子这会儿可不是要你说这个。”
    钱虎乙答了一声:“是!”终于才说道:“大王!微臣想:为褒奖前线将士奋勇杀敌,优厚抚恤阵亡将士,大肆奖励有功之臣。微臣斗胆建议大王,是不是要制定一些奖励的措施?”
    钱虎乙这么一说,易铭、李千秋及众人均以为,为了光复华夏大计,眼下是得在原来的基础上,制定不同于往常的政策。
    易铭想了想,就刚才钱虎乙所提之事,一时之间也没有什么主意,他考虑了许久,突然说道:“咱们是不是这样:为奖励前方将士奋勇杀敌和各行各业的有功之人,必须制定*详尽而具有操作性的措施。这样吧!你们下去之后按照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两个方面,分个一二三等,细化优化之后,咱们再定行不行?”
    众人听了,大多赞同。
    李侔听罢,接着这些话题,自告奋勇,说道:“大王,吴三桂原来在山海关,因功勋卓著,明朝皇帝不就封他“平西伯”么!我看对有功之臣,应当封个公侯子爵,以示大王爱恤下情、浩荡隆恩。”
    听他一说,其余人等,不敢表态。易铭心想:你这祖宗哥哥就会来事儿,这是要让我事前表态、许愿,笼络众将士。你倒是大嘴一张希图痛快说了,却是在给你孙子出难题,当着这么多人,看样子老子想不同意都不行。
    易铭想到这里,盯了李侔一眼,李侔不知这话说的对不对、合不合易铭心思,所以内心反而忐忑。易铭原本脸色沉郁,考虑了一小会儿,脸色转而和悦,于是问道:“*大人的意思是让我重赏有功之人吗?你有什么意见,都讲出来。”
    李侔答了一声:“是!”又说道:“微臣以为,像吴三桂这等大将,是不是给封赏个什么“伯”一类的,请大王明断。”
    易铭听李侔一说,突然想到前头几天韩知礼来电,说吴三桂想封个什么名头,可能怕易铭生气,所以韩知礼没有明说。
    易铭这会儿见李侔也这么说,于是看了一眼身旁李千秋,见他颔首表示赞成。易铭又移视众人,那些人就只盯着易铭看。易铭转而心想:历史上的平西王吴三桂,后来举兵造反,虽然最后失败了,人家好歹也是衡阳称过皇帝的,国号大周,建元昭武,虽然已是穷途末路之际,但不管怎样,也过了一把皇帝瘾了的。
    易铭想清楚了,打定主意,说道:“嗯!这个我考虑考虑,吴三桂同志,从事革命这么些年,原来就是平西伯,崇祯皇帝封的。人家投靠我大秦,什么好处没捞着,连头上的贵族头衔都给弄没了,本大王不能让他吃亏是不是。所以本大王决定,就封他为“平北伯”,不,这个叫起来拗口,本大王给他封个侯爷。封他为什么侯呢?我想想、想想,就“周兴侯”吧!你们看呢?”
    易铭话一说完,就有几个不太赞成,果然其中站出来朱信,施礼完毕接着就说道:“大王,吴三桂寸功未立,大王就封他侯爷,恐怕难以服众啊!”
    易铭听罢朱信这么一说,心里一阵的气恼,他心里想:这不都是你们的主意吗!老子顺势而为,有何不妥?你这家伙,怎地忒他娘的不识时务的烦人。
    易铭还未来得及表态,那朱信还喋喋不休,又继续说道:“余闻昔日汉高祖立下规矩,非刘不王,非功不侯,大王应当仿效之……。”
    未等朱信说完,秦任则插话道:“朱总长所言,在下以为有失偏颇,吴将军能举兵十万投我大秦,单此功劳,就足可大加表彰。何况大王之雄心在于图天下,大可不必吝啬此等爵禄。微臣对大王圣断,衷心拥护,绝不迟疑。”
    秦任带头表态,立即就有李侔、顾炎武、许铎等附和赞成。朱信见罢,本就不是真心反对,所以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章节目录

秦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欲望社只为原作者李华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华忠并收藏秦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