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节:红颜从来多薄命,自古多情徒伤悲。
(127)
过了几日,易铭接到报告,他那个远在遵义的大舅子杨遵及贵州宗政军首长沈实根,带着几十个随从,到了京城。
易铭接见了二人,对自己不在位期间,黔地一体大致稳定,依旧忠于大秦,没有受吴琦玉乱政影响而生乱,易铭对此大为满意。于是对沈实根、杨遵褒奖连连,并安排韩知礼,对黔地大小官员,予以嘉奖,即日起公告天下,二人代表黔地臣工,谢恩不提。只是这话儿说着说着,就涉及到了怡晴,杨遵对于怡晴之死,犹自义愤填膺、忿忿不平,所以跪求易铭,务必将吴琦玉、李侔、范旷、王夫之、钱谦益、方光琛等乱党,全部下狱打入死牢,待调查完结,及时押赴刑场杀掉。
对于如何处置李侔及吴琦玉,易铭心里依旧没有主意,然而对于范旷、王夫之二人,是非功过,早已定性。易铭欣赏二人禀性为人,所以对于两人过错,概不追究,甚至已让范旷官复原职,帮着韩知礼处理政务军务。他听得杨遵说起这个,心里不认同,就没有采纳。
杨遵无奈,因他对范旷等人,并不忌恨,只是尤其关心李侔、吴琦玉的处置,易铭一时半会儿,哪有圣断,由于给他说不到一处,杨遵自然更为恼怒。
易铭见他这大舅子犹自不服,只得进一步解释,说李侔、吴琦玉,乃皇亲国戚,虽有篡逆大罪,但如何处置,还得从长计议。
他希望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多少平息一下杨遵心中怒火。但杨遵如何能听进去易铭半点苦心,在养心殿里,和易铭争辩起来。他如此犯上不遵,搞得易铭极其没有面子,易铭也拿他这大舅子毫无办法。韩知礼及沈实根在一旁死死劝着杨遵,等得他稍稍冷静了一些,终于不再咆哮朝堂,但心里却更不服气。易铭一时不能说服杨遵,无奈之下,说了几句狠话,方才震慑住这厮,如不然,还不知道此事要僵持到什么时候。
不过对于杨遵提出的要将怡晴尸骨,隆重安葬于东陵,并昭告天下,追赠为大秦皇后的要求,易铭毫不犹豫答应了。他又问了身边秦任、韩知礼、顾炎武等,均无反对,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易铭斥退杨遵,此人起身不行大礼,扭头而去,让易铭颇为不满。
自杨遵退下,考虑到他意见依旧较大,为了平复其怒火,韩知礼趁此机会,奏请易铭,说杨家历来公忠体国,这回又有守成之功,建议易铭对杨家稍作安抚,以安其心,并对沈实根等,也一并褒奖,如此如此……。
易铭准了,就照他意思,封杨遵为黔兴侯、杨义为南川侯,而沈实根及杨承藩,原来就封了侯的,这回居功至伟,实在无法再封,就赐了黄马褂和金银珠宝,以示奖励……。
定了怡晴名分及迁葬大事,择了吉日,就此而行。是日天气好,易铭带着韩知礼、秦任、杨明义、黄宗羲、顾炎武、范旷、杨遵、沈实根、夏荷等人,出城移驾西山。自怡晴身死,夏荷将其遗骸,亲自出城安葬于此,自夏荷重掌内廷,早就安排人手,组织查找,方才于乱坟岗中,寻得怡晴所葬之地。
因怡晴葬于西山,要将其迁葬东陵,不可避免就要穿城而过,易铭有心要将此仪式办得盛大空前,于是安排秦任、范旷、黄宗羲等,几日前就做好安排。
幻生已正式册封为太子,为其“生母”怡晴灵柩起驾时行执绋之礼,也顺理成章。只是大秦上下,知道内情的,就那么几个人而已,韩知礼、秦任等,当然忌讳莫深,绝不敢泄露半点。
是日虽阳光绵柔,气温回暖,但易铭一行到了坟前,但见土坟埋于几颗枫树旁,残枝败叶,洒落一地。土坟之上,蒿棘枯萎,寒风袭来,卷起落叶,四下翻飞。
易铭只让韩知礼、杨遵及夏荷与他一起,走近坟头,其余人等,远远候着,不得靠近。他走的近了,见坟头只一小堆黄土,非但封土不成样子,就坟前连个墓碑都没有,显得寒酸小气。
见此情形,易铭悲从中来,眼泪再也包不住,顺着脸庞倾泻而出。
怡晴音容笑貌,犹自还在脑海,他一日之内,莫不想及十数遍,但每当想及于此,怡晴面容,就又含糊不清、虚无缥缈起来。自他回来这段时间里,因俗务缠身,尚不得有时间处置怡晴大事,因此让他更为愧疚。深宫之内,到了晚上,万物归于宁静,他总是辗转反侧、难以成眠。
他痛恨自己当时没有带怡晴一起走,以至于怡晴悲惨下场,都是自己的失误导致。所以他痛心疾首、每每自责,这种懊悔的心情,易铭一生之中,对于梅子也有过,不过,这次要惨痛得多。梅子虽然过得也不好,但总算还外表光鲜地活着。
而对于怡晴,遭受了琦玉无情迫害,不但性命不保,且生前赫赫、死后凄凉,此情此景,如何不叫易铭肝肠寸断。
就在昨晚,易铭想着怡晴,过去那些美好时光历历在目,怡晴温柔懦弱、娇羞矜持的样子,让他挥之不去、难以忘怀,半夜浑浑噩噩稀里糊涂间,易铭仿佛一直听见怡晴凄凉喊着:“皇上你在哪儿呀!皇上……。”易铭惊醒,见外面北风呼啸扯动着窗棂,却哪里有怡晴的气息。
易铭走到坟前,蹲下身体,将地上凌乱枫叶清理干净,想到他们在一起的那些时光,想着想着,悲从中来,泪水不加节制,又流下来。
他心里悲怆地喊道:傻丫头,我回来了,我对不起你呀……。
此时太阳藏于乌云之后,天色转暗,冷风习习,渐而强劲起来。韩知礼此时也泪流满面,走过来对易铭动情说道:“皇上,怡晴妹子知道您对她情义,应该可以含笑九泉了。”
易铭看了一眼韩知礼和哭得一塌糊涂的杨遵、夏荷,心头又是一阵难过,也哭出声来,好一会后,呜咽说道:“是我对不起她,我真后悔呀!你们怎么能懂……?”
韩知礼哭着,道:“皇上……。”
易铭将手搭在他肩膀上,决绝说道:“这一切本来可以避免的,你们听着,将来我要挽回过来,不然我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韩三,你懂不懂?”
韩知礼回答道:“皇上,我懂!”
易铭对着怡晴荒冢,又道说:“傻丫头,我在这里对天发誓,要让这一切重新来过,你安心等着吧!”
杨遵在一旁见易铭悲痛之余,似乎人也变糊涂了,以致语无伦次、打胡乱说。所以他止住哭泣,安慰易铭道:“皇上,皇上节哀顺变,人死不能复生,皇上对小妹一片痴情,舍妹泉下有知,足以堪慰。舍妹能得皇上如此垂青,此生何求?皇上、皇上要振作啊!……。”说着说着,杨遵又哭起来。
易铭拭去眼泪,又沉默一会,想起来什么,就问夏荷道:“你说说,怡晴当日死的时候,有没有留下什么话?”
夏荷朝怡晴坟头又磕了头,答道:“禀皇上,皇后娘娘自尽那天,奴婢一直在场,她迟迟不想死,一直喊着皇上。后来又骂吴琦玉和朱信等朝中大臣,说满朝文武,没有一个站出来保护她孤儿寡母……。”
夏荷悲痛欲绝,不能自抑,话也说不下去,过了一会儿,心情平静一些了,接着又说道:“后来朱大人来了,进去给皇后娘娘说了几句话,娘娘就哈哈笑了好一会儿,然后就悬梁自尽了。”
易铭大概也知道朱信说的内容,问道:“是不是说到幻生的事情?”
夏荷答:“是!娘娘走之前知道了幻生太子原来是吴琦玉……。”
夏荷原本想说幻生原来是吴琦玉的亲生儿子,不过她见杨遵站在一旁,记得易铭就此事给几个打过招呼,所以她没有敢将实情说出来。
想了片刻,夏荷又说道:“娘娘临行前,就说了好几句“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的话,后来娘娘站在高凳子上的时候,还叫了奴婢,娘娘给奴婢说她不想死,可不得不死,她还说要去找皇上。呜呜呜……。”
夏荷情绪激动,再也无法说下去。
听夏荷这么一说,易铭又难过不已,更加坚定了他要改变眼前这种结果的想法。
夏荷继续说道:“娘娘遗体,吴琦玉叫宫里的曹公公、谢公公负责安埋,奴婢就想,这两个做完此事,恐怕多是一死,假若皇上以后回来了,找不着娘娘坟头怎么办?于是奴婢不得不主动请缨,要求也要参与此事。吴琦玉准了,后来、后来那二位公公,果然也叫害死了……。”
夏荷一刻不停地说着,易铭对于这些婆婆妈妈的细节,也不太关心。夏荷感觉到了易铭心思,所以一席话说完,却从贴身处掏出一纸信件。她跪在易铭面前,双手举过头顶,呈给易铭,一边又说道:“皇上,娘娘殡天之前,也不相信皇上真的被人谋害,所以娘娘私下写有此信,除奴婢以外,谁也不知。奴婢就家里男人回来,也没对他讲过,奴婢这就呈与皇上……。”
易铭一把夺过来,发现信件已被夏荷小心用封皮装好,封口处粘连得密实,以至于他试图启开也未能如愿。易铭只好拦腰撕开,就掏出里边几页对折的便笺,摊开一看,见几页纸上,字迹娟秀圆润,密密麻麻写着如下文字:
“皇上万岁金安:陛下:如见奴婢此信,当是人间地府、阴阳之隔,奴婢深知皇上天威浩荡、雄才伟略,岂能为肖小之辈所谋害,他日自然龙御归来,再掌大秦。奸佞得意忘形之辈,自当授首伏法;忠诚蒙冤获祸之臣,一朝沉冤得雪。皇上千古一帝、圣心烛照,奴婢不敢多言。
奴婢豆蔻之年、未及及笄,有幸于故里小城,识得天颜,自此不离左右,伴于神君之侧,皇上恩遇,奴婢生前无以为报,死后当牛做马,再于皇上身前。
只可叹皇上血脉,假借他人之手,代为抚育,他年皇上知晓,年至及笄,皇帝当则其贤良人家,付以亲事,则奴婢九泉之下,可心安瞑目。
皇上不必顾念奴婢贱命,当以大事为重,有婢女一人,其心良善,忍辱负重,所思所虑,谋划长远。皇上当信其言,不复犹豫。则奴婢身死,断无顾虑。
奴婢杨淑妃怡晴叩首泣告。”
易铭看完怡晴绝命信件,已然知道她死之前,应当是明白了如意才是她亲生的闺女,所以有让易铭给如意找个好人家嫁了的想法。只是易铭对怡晴说的有些事情,竟没有看懂,他与怡晴,相识于山野荒村,这个地方,怡晴怎么会说成是“故里小城”,另外,两人认识之际,怡晴十八九岁年纪,她也给说成了“及笄之年”?
不过易铭想了想,认为怡晴被逼迫之下,可能脑子已经不清醒,所以这些往事,多有错误,易铭也毫不见怪了。
而怡晴信中提到的那位婢女,应该是指夏荷,可能是怕此信落入敌手,所以没有明说。不过,如此更能说明朱信和夏荷说的那些事情的真实性,这就是:幻生和如意果然是李千秋有意安排抱错了。
易铭呆呆看着怡晴坟头,想着她死的时候,孤苦无依,满朝大臣,谁也不敢站出来力挽狂澜,或者哪怕救一救怡晴“母子”。想到怡晴死时惨状,易铭心里隐隐作痛,他丢下怡晴信件,又趴在坟上土堆,哭得声嘶力竭一般。
岂料杨遵几步走过来,拾起怡晴信件,几下看完,却疑惑不已,就问夏荷道:“妹子,不、总管大人,这是我妹子的手笔吗?”
夏荷答:“侯爷,是!怎么不是?”
杨遵照样不解,狐疑不定自言自语道:“妹子怕是叫他们逼疯了,头脑如此糊涂,男的女的都不分了……。”
夏荷听罢,想了想,只得答:“是!”
易铭痛哭了好久,韩知礼、杨遵及夏荷,陪着痛哭流涕之余,竭力劝慰易铭,易铭终于止住哭泣,他站起转过身,傻傻呆立坟前,千思万绪,涌上心头。站的久了,感觉两腿僵硬,兼之冷风不断,地冻天凉,所以站也站不稳了。韩知礼找了一处突兀的石头,解下披肩垫在上面,扶着易铭坐了下来。杨遵、韩知礼、夏荷三个,上了香,点燃蜡烛,烧了纸钱,不远处人群也随即围过来,一拨一拨磕头拜哭。
正当此时,远处荡起尘烟,风驰电掣一般,跑来一彪人马,为首的竟是杨明义。只见他手里拿着一份电文,跑的近了,就从马背翻腾而下,朝易铭奔过来,边跑边大喊道:“皇上大喜!皇上大喜呀!前方来电,东北平定了……。”
他这样大呼小叫、屁滚尿流到了易铭跟前,突然看见众人于朔风之中,庄严肃穆跪于坟前哀号,知道自己刚才情绪激动过度,于眼下场合,似有不妥。于是这厮冲上来对着易铭就跪下了,一边说道:“皇上恕罪,微臣……。”
易铭见他举止慌乱,知道有要事禀报,对他道:“快说,怎么回事?”
杨明义慌忙禀报道:“皇上大喜!陈步明将军等杀了吴能奇,东北平定,这是前方急电,请皇上过目。”
易铭结过苏飞虎呈上来的急电,草草看过,接着对众人说道:“韩三,你、蛮牛和秦爱卿、顾爱卿随老子走,即刻回京,这里的事情交给黄先生、范老先生他们操办。”
众人听了,自领命而行,易铭带着韩知礼、秦任、顾炎武、杨明义,抛下銮驾仪仗,带着数百马队,风风火火回了紫禁城。
(127)
过了几日,易铭接到报告,他那个远在遵义的大舅子杨遵及贵州宗政军首长沈实根,带着几十个随从,到了京城。
易铭接见了二人,对自己不在位期间,黔地一体大致稳定,依旧忠于大秦,没有受吴琦玉乱政影响而生乱,易铭对此大为满意。于是对沈实根、杨遵褒奖连连,并安排韩知礼,对黔地大小官员,予以嘉奖,即日起公告天下,二人代表黔地臣工,谢恩不提。只是这话儿说着说着,就涉及到了怡晴,杨遵对于怡晴之死,犹自义愤填膺、忿忿不平,所以跪求易铭,务必将吴琦玉、李侔、范旷、王夫之、钱谦益、方光琛等乱党,全部下狱打入死牢,待调查完结,及时押赴刑场杀掉。
对于如何处置李侔及吴琦玉,易铭心里依旧没有主意,然而对于范旷、王夫之二人,是非功过,早已定性。易铭欣赏二人禀性为人,所以对于两人过错,概不追究,甚至已让范旷官复原职,帮着韩知礼处理政务军务。他听得杨遵说起这个,心里不认同,就没有采纳。
杨遵无奈,因他对范旷等人,并不忌恨,只是尤其关心李侔、吴琦玉的处置,易铭一时半会儿,哪有圣断,由于给他说不到一处,杨遵自然更为恼怒。
易铭见他这大舅子犹自不服,只得进一步解释,说李侔、吴琦玉,乃皇亲国戚,虽有篡逆大罪,但如何处置,还得从长计议。
他希望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多少平息一下杨遵心中怒火。但杨遵如何能听进去易铭半点苦心,在养心殿里,和易铭争辩起来。他如此犯上不遵,搞得易铭极其没有面子,易铭也拿他这大舅子毫无办法。韩知礼及沈实根在一旁死死劝着杨遵,等得他稍稍冷静了一些,终于不再咆哮朝堂,但心里却更不服气。易铭一时不能说服杨遵,无奈之下,说了几句狠话,方才震慑住这厮,如不然,还不知道此事要僵持到什么时候。
不过对于杨遵提出的要将怡晴尸骨,隆重安葬于东陵,并昭告天下,追赠为大秦皇后的要求,易铭毫不犹豫答应了。他又问了身边秦任、韩知礼、顾炎武等,均无反对,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易铭斥退杨遵,此人起身不行大礼,扭头而去,让易铭颇为不满。
自杨遵退下,考虑到他意见依旧较大,为了平复其怒火,韩知礼趁此机会,奏请易铭,说杨家历来公忠体国,这回又有守成之功,建议易铭对杨家稍作安抚,以安其心,并对沈实根等,也一并褒奖,如此如此……。
易铭准了,就照他意思,封杨遵为黔兴侯、杨义为南川侯,而沈实根及杨承藩,原来就封了侯的,这回居功至伟,实在无法再封,就赐了黄马褂和金银珠宝,以示奖励……。
定了怡晴名分及迁葬大事,择了吉日,就此而行。是日天气好,易铭带着韩知礼、秦任、杨明义、黄宗羲、顾炎武、范旷、杨遵、沈实根、夏荷等人,出城移驾西山。自怡晴身死,夏荷将其遗骸,亲自出城安葬于此,自夏荷重掌内廷,早就安排人手,组织查找,方才于乱坟岗中,寻得怡晴所葬之地。
因怡晴葬于西山,要将其迁葬东陵,不可避免就要穿城而过,易铭有心要将此仪式办得盛大空前,于是安排秦任、范旷、黄宗羲等,几日前就做好安排。
幻生已正式册封为太子,为其“生母”怡晴灵柩起驾时行执绋之礼,也顺理成章。只是大秦上下,知道内情的,就那么几个人而已,韩知礼、秦任等,当然忌讳莫深,绝不敢泄露半点。
是日虽阳光绵柔,气温回暖,但易铭一行到了坟前,但见土坟埋于几颗枫树旁,残枝败叶,洒落一地。土坟之上,蒿棘枯萎,寒风袭来,卷起落叶,四下翻飞。
易铭只让韩知礼、杨遵及夏荷与他一起,走近坟头,其余人等,远远候着,不得靠近。他走的近了,见坟头只一小堆黄土,非但封土不成样子,就坟前连个墓碑都没有,显得寒酸小气。
见此情形,易铭悲从中来,眼泪再也包不住,顺着脸庞倾泻而出。
怡晴音容笑貌,犹自还在脑海,他一日之内,莫不想及十数遍,但每当想及于此,怡晴面容,就又含糊不清、虚无缥缈起来。自他回来这段时间里,因俗务缠身,尚不得有时间处置怡晴大事,因此让他更为愧疚。深宫之内,到了晚上,万物归于宁静,他总是辗转反侧、难以成眠。
他痛恨自己当时没有带怡晴一起走,以至于怡晴悲惨下场,都是自己的失误导致。所以他痛心疾首、每每自责,这种懊悔的心情,易铭一生之中,对于梅子也有过,不过,这次要惨痛得多。梅子虽然过得也不好,但总算还外表光鲜地活着。
而对于怡晴,遭受了琦玉无情迫害,不但性命不保,且生前赫赫、死后凄凉,此情此景,如何不叫易铭肝肠寸断。
就在昨晚,易铭想着怡晴,过去那些美好时光历历在目,怡晴温柔懦弱、娇羞矜持的样子,让他挥之不去、难以忘怀,半夜浑浑噩噩稀里糊涂间,易铭仿佛一直听见怡晴凄凉喊着:“皇上你在哪儿呀!皇上……。”易铭惊醒,见外面北风呼啸扯动着窗棂,却哪里有怡晴的气息。
易铭走到坟前,蹲下身体,将地上凌乱枫叶清理干净,想到他们在一起的那些时光,想着想着,悲从中来,泪水不加节制,又流下来。
他心里悲怆地喊道:傻丫头,我回来了,我对不起你呀……。
此时太阳藏于乌云之后,天色转暗,冷风习习,渐而强劲起来。韩知礼此时也泪流满面,走过来对易铭动情说道:“皇上,怡晴妹子知道您对她情义,应该可以含笑九泉了。”
易铭看了一眼韩知礼和哭得一塌糊涂的杨遵、夏荷,心头又是一阵难过,也哭出声来,好一会后,呜咽说道:“是我对不起她,我真后悔呀!你们怎么能懂……?”
韩知礼哭着,道:“皇上……。”
易铭将手搭在他肩膀上,决绝说道:“这一切本来可以避免的,你们听着,将来我要挽回过来,不然我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韩三,你懂不懂?”
韩知礼回答道:“皇上,我懂!”
易铭对着怡晴荒冢,又道说:“傻丫头,我在这里对天发誓,要让这一切重新来过,你安心等着吧!”
杨遵在一旁见易铭悲痛之余,似乎人也变糊涂了,以致语无伦次、打胡乱说。所以他止住哭泣,安慰易铭道:“皇上,皇上节哀顺变,人死不能复生,皇上对小妹一片痴情,舍妹泉下有知,足以堪慰。舍妹能得皇上如此垂青,此生何求?皇上、皇上要振作啊!……。”说着说着,杨遵又哭起来。
易铭拭去眼泪,又沉默一会,想起来什么,就问夏荷道:“你说说,怡晴当日死的时候,有没有留下什么话?”
夏荷朝怡晴坟头又磕了头,答道:“禀皇上,皇后娘娘自尽那天,奴婢一直在场,她迟迟不想死,一直喊着皇上。后来又骂吴琦玉和朱信等朝中大臣,说满朝文武,没有一个站出来保护她孤儿寡母……。”
夏荷悲痛欲绝,不能自抑,话也说不下去,过了一会儿,心情平静一些了,接着又说道:“后来朱大人来了,进去给皇后娘娘说了几句话,娘娘就哈哈笑了好一会儿,然后就悬梁自尽了。”
易铭大概也知道朱信说的内容,问道:“是不是说到幻生的事情?”
夏荷答:“是!娘娘走之前知道了幻生太子原来是吴琦玉……。”
夏荷原本想说幻生原来是吴琦玉的亲生儿子,不过她见杨遵站在一旁,记得易铭就此事给几个打过招呼,所以她没有敢将实情说出来。
想了片刻,夏荷又说道:“娘娘临行前,就说了好几句“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的话,后来娘娘站在高凳子上的时候,还叫了奴婢,娘娘给奴婢说她不想死,可不得不死,她还说要去找皇上。呜呜呜……。”
夏荷情绪激动,再也无法说下去。
听夏荷这么一说,易铭又难过不已,更加坚定了他要改变眼前这种结果的想法。
夏荷继续说道:“娘娘遗体,吴琦玉叫宫里的曹公公、谢公公负责安埋,奴婢就想,这两个做完此事,恐怕多是一死,假若皇上以后回来了,找不着娘娘坟头怎么办?于是奴婢不得不主动请缨,要求也要参与此事。吴琦玉准了,后来、后来那二位公公,果然也叫害死了……。”
夏荷一刻不停地说着,易铭对于这些婆婆妈妈的细节,也不太关心。夏荷感觉到了易铭心思,所以一席话说完,却从贴身处掏出一纸信件。她跪在易铭面前,双手举过头顶,呈给易铭,一边又说道:“皇上,娘娘殡天之前,也不相信皇上真的被人谋害,所以娘娘私下写有此信,除奴婢以外,谁也不知。奴婢就家里男人回来,也没对他讲过,奴婢这就呈与皇上……。”
易铭一把夺过来,发现信件已被夏荷小心用封皮装好,封口处粘连得密实,以至于他试图启开也未能如愿。易铭只好拦腰撕开,就掏出里边几页对折的便笺,摊开一看,见几页纸上,字迹娟秀圆润,密密麻麻写着如下文字:
“皇上万岁金安:陛下:如见奴婢此信,当是人间地府、阴阳之隔,奴婢深知皇上天威浩荡、雄才伟略,岂能为肖小之辈所谋害,他日自然龙御归来,再掌大秦。奸佞得意忘形之辈,自当授首伏法;忠诚蒙冤获祸之臣,一朝沉冤得雪。皇上千古一帝、圣心烛照,奴婢不敢多言。
奴婢豆蔻之年、未及及笄,有幸于故里小城,识得天颜,自此不离左右,伴于神君之侧,皇上恩遇,奴婢生前无以为报,死后当牛做马,再于皇上身前。
只可叹皇上血脉,假借他人之手,代为抚育,他年皇上知晓,年至及笄,皇帝当则其贤良人家,付以亲事,则奴婢九泉之下,可心安瞑目。
皇上不必顾念奴婢贱命,当以大事为重,有婢女一人,其心良善,忍辱负重,所思所虑,谋划长远。皇上当信其言,不复犹豫。则奴婢身死,断无顾虑。
奴婢杨淑妃怡晴叩首泣告。”
易铭看完怡晴绝命信件,已然知道她死之前,应当是明白了如意才是她亲生的闺女,所以有让易铭给如意找个好人家嫁了的想法。只是易铭对怡晴说的有些事情,竟没有看懂,他与怡晴,相识于山野荒村,这个地方,怡晴怎么会说成是“故里小城”,另外,两人认识之际,怡晴十八九岁年纪,她也给说成了“及笄之年”?
不过易铭想了想,认为怡晴被逼迫之下,可能脑子已经不清醒,所以这些往事,多有错误,易铭也毫不见怪了。
而怡晴信中提到的那位婢女,应该是指夏荷,可能是怕此信落入敌手,所以没有明说。不过,如此更能说明朱信和夏荷说的那些事情的真实性,这就是:幻生和如意果然是李千秋有意安排抱错了。
易铭呆呆看着怡晴坟头,想着她死的时候,孤苦无依,满朝大臣,谁也不敢站出来力挽狂澜,或者哪怕救一救怡晴“母子”。想到怡晴死时惨状,易铭心里隐隐作痛,他丢下怡晴信件,又趴在坟上土堆,哭得声嘶力竭一般。
岂料杨遵几步走过来,拾起怡晴信件,几下看完,却疑惑不已,就问夏荷道:“妹子,不、总管大人,这是我妹子的手笔吗?”
夏荷答:“侯爷,是!怎么不是?”
杨遵照样不解,狐疑不定自言自语道:“妹子怕是叫他们逼疯了,头脑如此糊涂,男的女的都不分了……。”
夏荷听罢,想了想,只得答:“是!”
易铭痛哭了好久,韩知礼、杨遵及夏荷,陪着痛哭流涕之余,竭力劝慰易铭,易铭终于止住哭泣,他站起转过身,傻傻呆立坟前,千思万绪,涌上心头。站的久了,感觉两腿僵硬,兼之冷风不断,地冻天凉,所以站也站不稳了。韩知礼找了一处突兀的石头,解下披肩垫在上面,扶着易铭坐了下来。杨遵、韩知礼、夏荷三个,上了香,点燃蜡烛,烧了纸钱,不远处人群也随即围过来,一拨一拨磕头拜哭。
正当此时,远处荡起尘烟,风驰电掣一般,跑来一彪人马,为首的竟是杨明义。只见他手里拿着一份电文,跑的近了,就从马背翻腾而下,朝易铭奔过来,边跑边大喊道:“皇上大喜!皇上大喜呀!前方来电,东北平定了……。”
他这样大呼小叫、屁滚尿流到了易铭跟前,突然看见众人于朔风之中,庄严肃穆跪于坟前哀号,知道自己刚才情绪激动过度,于眼下场合,似有不妥。于是这厮冲上来对着易铭就跪下了,一边说道:“皇上恕罪,微臣……。”
易铭见他举止慌乱,知道有要事禀报,对他道:“快说,怎么回事?”
杨明义慌忙禀报道:“皇上大喜!陈步明将军等杀了吴能奇,东北平定,这是前方急电,请皇上过目。”
易铭结过苏飞虎呈上来的急电,草草看过,接着对众人说道:“韩三,你、蛮牛和秦爱卿、顾爱卿随老子走,即刻回京,这里的事情交给黄先生、范老先生他们操办。”
众人听了,自领命而行,易铭带着韩知礼、秦任、顾炎武、杨明义,抛下銮驾仪仗,带着数百马队,风风火火回了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