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朝圣经济
第383章 朝圣经济
光阴流转,时钟滴答,春去夏来,朵盛开,天气温暖了起来,天空晴朗了起来,地中海世界迎来了1477年的盛夏。
自从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位于法兰西东部的勃艮第和弗朗什孔泰后,欧洲大陆迎来了久违的和平,马克米西利安皇子和玛丽女公爵的婚姻让他们稳住了尼德兰的局势,瓦卢瓦家族与哈布斯堡家族瓜分了大胆查理的遗产,虽然未能达成和约,但双方均没有立马开战的打算。
米兰公爵的遇刺让这个北意大利第一强权陷入动荡,但大范围的战争被扼杀在摇篮里,负责摄政的太后也没有在拉斯佩齐亚之事上斤斤计较,在米兰驻军撤走后,东罗马帝国外籍军团的第二拉丁海军陆战团登陆拉斯佩齐亚,迪马尔科市长夺回了自己的城市,迦太基——拉斯佩齐亚航线逐渐恢复着过往的繁荣。
尽管斯福尔扎家族仍然没有得到神圣罗马皇帝的册封,仍然属于“僭主公爵”,但他们还是稳定了米兰城的局势,小公爵吉安在几位监护人的辅佐下坐稳了宝座,他的母亲博纳·萨伏伊驱赶了初次表露出权力野心的卢多维科·斯福尔扎,将威胁暂时消除。
但是,卢多维科·斯福尔扎依然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回到米兰城,作为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的次子,现任公爵的叔叔,一位能力不错的政治家,他无疑是有资格担任公爵监护人的,若不是操之过急而引起了众人的警惕,米兰城的权力蛋糕必然有他的一份。
无论如何,多年以来的战争阴影似乎已经远去,地中海世界的百姓享受到了来之不易的安宁。
这半年来,东罗马帝国也处于稳定发展期,各项改革在强权的威压下稳步推进,各种产业在贵金属和市场的刺激下茁壮勃发,在打碎了通往西方市场的一切枷锁后,大量的东罗马商品要么通过拉古萨自由市和威尼斯总督区注入意大利,要么通过汉萨同盟的贸易网络流入大西洋,君士坦丁堡和迦太基的金融市场空前繁荣。
这半年里,巴尔干半岛也发生了一件大事,出生于威尼斯共和国的雇佣兵元帅,向东罗马帝国妥协的达尔马提亚公爵巴托洛缪·科莱奥尼去世了,这位军阀头目曾通过贪污,走私和腐败从威尼斯政府的手上骗来了大笔财富,又趁着威尼斯衰弱之际,拿着这笔财富招兵买马,割据一方,也拿着这笔财富将达尔马提亚的局势稳定了下来,一方面向东罗马帝国效忠,一方面也和匈牙利王国眉来眼去,试图保留自己实际上的独立地位。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科莱奥尼的筹谋无疑是成功的,东罗马帝国不是威尼斯共和国,对达尔马提亚没有多大兴趣,匈牙利王国也将重心放在了中欧霸权的争夺上,首鼠两端的行为没有换来任何一方的攻打,反倒为达尔马提亚保住了几分元气,尽管这个狭长的沿海领地仍然因为威尼斯的灭亡和亚得里亚贸易的衰落而大不如前。
由于科莱奥尼本来就是雇佣兵头目出身,跟随他一起割据达尔马提亚的一群“新贵”也多为佣兵出身,这些人桀骜不驯,目无法度,对西欧传统封建关系嗤之以鼻,人人都怀着占地为王的野心。
这僭主,斯福尔扎能做,科莱奥尼能做,我又有何不可?
于是,科莱奥尼死后,他指定的继承人没过一月便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宫中,达尔马提亚烽烟四起,科莱奥尼的儿子们和下属们向佣兵队长许诺着金钱与土地,争夺着“至高无上”的公爵之位。
这些人也产生了派系分歧,一部分亲东罗马帝国,一部分亲匈牙利王国,但两个大国均对他们的出兵请求没什么兴趣。
拉古萨城向东罗马效忠,拉古萨以南的部分领土属于采蒂涅主教区,一些北部岛屿也在很久以前被科莱奥尼割让给匈牙利王国,价值最高的一些地方早就被瓜分过一次,残存下来的达尔马提亚公国仅剩下不到十万的人口,已经不值得两国交恶。
但是,达尔马提亚毕竟拥有曲折的海岸线和一些天然良港,自然吸引了一些野心家的注意。
巴尔干半岛西北部蜿蜒曲折的山道上,一支马车队缓缓向北而行,马车的车厢上绘制着巴列奥略的皇室徽章,旁边的护卫队规格很大,虎视眈眈地环顾周围,生怕出现一点事故。
一辆马车上,塞尔维亚大公国的陆军元帅罗伊斯顿偏过头,看向一旁的年轻人。
“巴西尔殿下,山路颠簸,您还适应吗?”
“马上就要到了,大公正在等您。”
“呵呵,我虽然不是什么军人,但小时候还是进行过一些体能训练的,没那么娇贵。”
巴西尔扶了扶眼镜,摇摇头。
“我只是借道回家,顺便看看曼努埃尔叔叔罢了,你们无需太过在意。”
罗伊斯顿点点头,不再言语。
罗伊斯顿是塞尔维亚大公国布兰科维奇王朝的旁系后裔,布兰科维奇王朝灭亡后,他从新任大公曼努埃尔手中得到了布兰科维奇家族的部分地产,被册封为伯爵,先后担任塞尔维亚的矿业大臣和陆军元帅,地位仅次于担任宰相的康斯坦丁·德拉加什。
塞尔维亚大公国是与东罗马帝国关系最亲近的附属国,两国的贵族富商多有来往,两国百姓也可以在对方城市中得到最高待遇,君士坦丁堡的市民大多对塞尔维亚的政治局势有些了解,知道何为塞尔维亚三大家族,即皇室近亲,圣海伦娜的巴列奥略,皇室远亲德拉加什和皇室姻亲布兰科维奇。
这三大家族均是先皇君士坦丁十一世延伸出来,圣海伦娜的巴列奥略为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幼子一系,德拉加什是君士坦丁十一世的母族,布兰科维奇则是妻族。
十年前,塞尔维亚内乱,东罗马皇弟曼努埃尔在以撒的支持下占据南塞尔维亚,将首都尼什更名为圣海伦娜,开启了塞尔维亚巴列奥略王朝的统治。
十年里,曼努埃尔逐渐成长,为了遏制塞尔维亚的封建主势力,他以个人名义购买了东罗马皇室各个公司的大量股份,在殖民扩张和资本扩张中挣到了大笔财富,又通过这笔财富邀请德意志技术人员,大规模开采塞尔维亚的各种矿藏,将其通过河运或陆运卖给东罗马商人,大公的钱包迅速鼓了起来,与塞尔维亚的其余封建主拉开了差距。
曼努埃尔没有将挣来的金钱浪费在奢侈放荡和大兴土木上,而是整顿了塞尔维亚的军事体制,效仿东罗马帝国,建立了直属于君主个人的国家常备兵。
曼努埃尔认为,虽然塞尔维亚地处山地丘陵,但这个民族的长处却是骑兵,塞尔维亚的轻骑兵在东罗马统治时期就非常出名,塞尔维亚重骑兵在安卡拉之战中的卓越表现也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塞尔维亚的常备兵只能是骑兵。
准备组建常备兵时,曼努埃尔正在清剿塞尔维亚国内因为多年混乱而层出不穷的盗匪流寇,那时的他还没有一支真正的常备兵,只能依靠大量的雇佣兵和民兵逐步扫荡强盗窝点,在此过程中,他深刻见识到了部分强盗超绝的骑术和悍不畏死的战斗意志,决定以收编代清剿,没有将这些强盗骑兵斩尽杀绝,而是用各种手段将他们收入麾下,以愿意归顺的强盗作为教官和队长,组建了两千人的常备骑兵。
这些骑兵均为轻骑兵,主要使用马刀,衣着和帽饰都很哨,野蛮而善战,勇敢而狂躁,擅长山地游击战,战术风格与马匪强盗颇有相似之处。
曼努埃尔对此没什么意见,为这支轻骑兵取名为“骠骑兵”,在塞尔维亚语中,这就是“强盗”的意思。
接着,曼努埃尔还大力引进东罗马资本和东罗马技术,将大量的矿产开发了出来,将原来无法种植小麦的恶劣土地种上了土豆和红薯,塞尔维亚人口迅速增长,民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曼努埃尔很快便摆脱了“外来者”的身份,成为了百姓们口中的“贤君圣主”。
钱,兵,民心,当曼努埃尔得到这一切之后,立马开始了自己的中央集权,通过金钱购买和军事威压的手段从封建主手中收回了大量的土地,凡有不满直接杀戮。
他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中央政府,实行“开明专制”,严查贪污腐败,审核教会地产,将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授予百姓,严禁私占公用土地,允许百姓通过捕鱼和狩猎来改善生活,允许他们自由开垦,自由迁移。
但是,曼努埃尔是一个自私的人,他没有为民众带来解放,没有直接实行东罗马帝国的行政制度和自由化改革,没有选择将塞尔维亚的封建制度破坏干净,而是通过常规手段从封建主手中收回土地和人口,将其全部转化为自己的封建领地和封建子民,除了地主和残存大贵族外,其他的百姓都是没有土地的,他们在名义上相当于曼努埃尔的佃农,按时缴税,租用农田,享受成果,只有使用权和收获权,这种权力也可以世袭传递,但没有最高所有权。
截止到1474年末,曼努埃尔已经成为了塞尔维亚最大的封建主和资本家,全国百分之六十的土地都聚集在他一个人的手里,全国百分之五十的百姓都变成了他的领民。
在东罗马帝国,土地是属于农民的私有财产,农民对自己的土地拥有自由处置权,如果不是在全国紧急状态,政府无权过问,但在曼努埃尔的领地上,地和人都是大公阁下的,所有权力都牢牢掌控在他的手中。
当然,自从脱离东罗马帝国掌控后,塞尔维亚的封建制度根深蒂固很多年,百姓们对这一套政策早已习惯,曼努埃尔的眼光比较长远,至少不会像过去的那些小封建主一样竭泽而渔,肆意压榨,百姓生活水平的确得到了提高,他们对曼努埃尔也胸怀感激。
除此之外,曼努埃尔还在全国范围内严厉打击主张废除贵族和教会的鲍格米勒派基督徒,禁止意大利的共和主义者踏上他的国土,在帝国内部的各种会议上也旗帜鲜明地站在保守派一边,主张进行言论管控,禁止复古共和思想,限制对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政治体制的研究和吹捧。
曼努埃尔没有超越时代的眼光,对古典共和也十分不屑,他只是一位相对贤明有为的普通统治者,中央集权,兴利除弊,富国强兵,改善百姓生活……这一切统治政策的初心不是为了社会进步,而是为了他自己和他的子孙后代。
1475年初,曼努埃尔的前期准备基本实现,野心勃勃的他不再沉寂,开启了自己的扩张计划。
环顾地图后,曼努埃尔将目标放在了西边的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上,实在没办法,北边是匈牙利,东边和南边都是东罗马帝国的领土,他只有这么一个扩张方向。
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处于东正教世界与天主教世界的夹缝之中,历来受到两个教会的影响,但两个教会均未能占到上风,民间信仰十分驳杂,主张废除贵族和教会的鲍格米勒派在这里生根发芽,数不清的各式各样的基督教异端思想在这里传播,这使得整个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成为了“异端温床”,梵蒂冈教宗的眼中钉,君士坦丁堡大牧首的肉中刺。
这里贫穷而落后,土地资质十分一般,可利用土地面积十分狭小,没有什么特殊价值,除极个别天选之地外,基本孕育不出任何大城市,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加在一起也不到四十万人,再加上易守难攻,异端遍布,无论是东罗马帝国还是匈牙利王国都不太想在这里多下功夫,得不偿失。
但是,对于曼努埃尔来说,波斯尼亚倒在其次,黑塞哥维那却是不得不争取的一块领地——他太想要一座沿海港口了。
在曼努埃尔看来,东罗马帝国之所以能够在皇兄伊萨克的手上迎来复兴,完全就是因为他成功赶上了大航海的潮流,大量的新鲜事物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大量的贵金属来源则导致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飞速上升,在曼努埃尔心里,如果想要实现富国强兵,参与大航海是必经之路。
在此之前,曼努埃尔已经开始了自己的航海之路,塞尔维亚虽然是一个内陆国,但却坐拥多瑙河口岸,曼努埃尔的船队可以通过多瑙河驶入黑海,再借助东罗马帝国的港口链驶向远方,他所派出的探险船队已经在巴西王国的南部建立了一个仅有几十人的定居点,依照当地人的叫法,将其命名为乌拉圭殖民地。
但是,多瑙河航线毕竟太过遥远,耗时太长,曼努埃尔的探险没能带来多少收益,为了加入到瓜分世界的盛宴之中,他必须寻求一个真正的沿海港口。
再者,黑塞哥维那和波斯尼亚拥有为数不少的塞尔维亚正教徒,他们将会是曼努埃尔军事行动的绝佳借口和绝佳助力。
东罗马帝国自巴尔干驱逐突厥之后,巴尔干半岛上残存下来的突厥部落或死或逃,希腊半岛光复了,他们跑去塞尔维亚洗劫,塞尔维亚被曼努埃尔占据了,他们又跑去一片混乱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这些突厥穆斯林往往会重拾老祖宗的传统,像马匪一样四处劫掠,这进一步摧毁了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的地方秩序,基督徒百姓苦其久矣,贵族们却争权夺利,既打不过,也不想打。
1475年初,黑塞哥维那的一群塞尔维亚正教徒受不了长时间的宗教冲突和突厥劫匪,向东迁入塞尔维亚大公国境内,寻求曼努埃尔的庇护。
自从曼努埃尔整顿国政,让塞尔维亚大公国稳定下来后,这种情况早就成为了家常便饭,包括那些塞尔维亚难民在内,大家都没怎么当回事。
然而,这一次的情况有所不同,令难民们无比吃惊的是,曼努埃尔不仅亲自接见了他们,为他们提供了粮食和衣物,还耐着性子听他们倾诉自己的苦衷,要求他们将自己的悲惨遭遇详细讲述给一位来自君士坦丁堡的报社记者。
不久之后,君士坦丁堡的几家报社先后刊登了塞尔维亚难民的事迹,大张旗鼓地指出,巴尔干半岛上的突厥灾祸仍未完全清除,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的混乱局势恰好给了他们四处作乱的机会,呼吁最能代表全体正教徒的东罗马帝国出兵保护同宗兄弟。
当时的东罗马帝国忙于西地中海纷争,根本无力关注巴尔干事务,曼努埃尔则趁着这个机会发表声明,认为自己是皇帝册封的塞尔维亚大公,有责任替皇帝分忧,有责任保护自己的子民。
接着,曼努埃尔在塞尔维亚国内召集重兵,浩浩荡荡地杀向西方的黑塞哥维那,将主要目标放在了塞尔维亚正教徒的聚集区上。
其实,由于地势复杂,山路崎岖,黑塞哥维那相当难打,原时空中的奥斯曼帝国都在这里消耗了不少时间,直到最后都没能完全攻下——采蒂涅人依靠太过险要的地势和过于贫穷的土地维持了实际上的完全自治,成为南斯拉夫正教徒的一根独苗。
但是,早在阿尔巴尼亚战争期间,东罗马帝国就借着反对威尼斯殖民者的契机获取了采蒂涅主教亚历山大的效忠,采蒂涅主教区实际上成为了东罗马帝国一个较为特殊的属地,由于过于贫穷,他们处于完完全全的自治状态,每年只用象征性地向君士坦丁堡上缴一些当地特产红葡萄酒。
所以,曼努埃尔提前造势,用宗教名义要求采蒂涅主教区让出道路,允许他的大军通过最为险要的一段山路,直插黑塞哥维那腹地。
尽管受到鲍格米勒派影响颇深的亚历山大主教历来不喜欢曼努埃尔这位保守派,但他还是迫于形势答应了曼努埃尔的请求,塞尔维亚大军成功绕过了黑塞哥维那人的边境堡垒,捅进了他们最柔软的腹地。
接下来的战争就显得乏善可陈,曼努埃尔奔波在一个个反叛区中,剿灭不服管制的鲍格米勒派信徒,清除下山劫掠的突厥马匪,从内陆开始,一步步朝大海推进。
为了避免引起匈牙利人的不满,曼努埃尔的军事行动十分小心,占领了面积不大的黑塞哥维那与波斯尼亚南部边境的一些塞尔维亚定居点之后,再也没有向北方继续进军。
两年过去,不愿改信正教的鲍格米勒派信徒均被驱逐出境,曼努埃尔在黑塞哥维那的统治已经基本稳定了下来。
“巴西尔殿下,我们到了。”
罗伊斯顿轻声提醒道。
“前方就是殿下钦定的黑塞哥维那公国首都,萨拉热窝。”
巴西尔点点头,探出脑袋,看向这座包围在山脉与河流间的城市。
城市不算大,具有鲜明的穆斯林风格,建筑规划十分用心,城市之外有几座村庄,村庄旁边的农田郁郁葱葱。
“这里很早就有人居住了,但这座城市最早是由奥斯曼人所建。”
罗伊斯顿解释道。
“伊萨克皇帝自巴尔干驱除突厥后,相当一部分突厥残部逃到了这里,他们占地为王,征用当地百姓,建造了一座小城堡,曼努埃尔殿下占据这里后,费了很大力气,准备将这里打造为一座大城市。”
“为什么要把这座城市当成统治中心呢?”
巴西尔有些疑惑地问。
“看上去似乎没多少人。”
“起初,殿下也不知道该把黑塞哥维那的行政中心放在什么地方,因为这里实在是过于贫穷,任何一座像样的城市都没有,我们必须得自己建造。”
罗伊斯顿无奈地摇摇头。
“后来,殿下给您的父亲写了一封信,求取册封的同时,也询问了一下他的意见。”
“是皇帝指定了这座城市,认为萨拉热窝是整个地区唯一有潜力成为大城市的定居点,建议殿下在这里多下功夫。”
“好吧,父皇应该是对的。”
巴西尔抿了抿嘴。
“不过看样子,曼努埃尔叔叔的努力效果不佳。”
“实在没办法,人口太少了,整个黑塞哥维那总共只有八万余人,什么都发展不起来。”
罗伊斯顿叹了口气。
“包括我们拿下的沿海地区,连一座好一点的港口也没有,当真是一穷二白。”
“殿下曾邀请君士坦丁堡的港务专家来海岸线考察,他们说,那里基本不具备建造大型港口的资质,达尔马提亚人的群岛横在海岸线前,这使得商船进出十分困难。”
“这一次,达尔马提亚公国内乱,殿下准备再次出兵,看看能不能要来这些群岛。”
巴西尔对这些事情不感兴趣,两人不再说话,马车队陆续进城,城头上飘扬着曼努埃尔的旗帜。
城市中央的街道旁,一座规模庞大的教堂正在建造中,工程师和工人们似乎十分专业,采用的建筑材料除了常见的砖石,竟然还包括了混凝土。
“金角湾建筑集团,他们也到这里来了。”
巴西尔认出了建筑集团的徽章,这是一个由君士坦丁堡大资本家出资组建的建筑集团,在宗教建筑上很有研究。
正走着路,前方传来一阵马蹄声,为首一人穿着黑色外衣,胸口绣着巴列奥略的家族纹章。
十年的执政生涯让曼努埃尔成长了不少,唇边已经蓄起了胡须,身材也变得更加高大,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在面容上与祖父曼努埃尔二世愈发相像。
“好久不见,亲爱的巴西尔。”
曼努埃尔微微一笑,翻身下马。
“怎么会想到来我这里?”
“准备回家了,顺路来看看你。”
巴西尔也笑着走上前,冲曼努埃尔微微欠身。
“很荣幸来到您的城市,亲爱的曼努埃尔叔叔。”
“一路走来,黑塞哥维那虽然依旧十分荒芜,但至少局势稳定,人民生活或许贫穷,但他们都能看到希望,这是您的功劳。”
曼努埃尔叹了口气,摆了摆手。
“先不说这些,你是怎么回事?我记得你在威尼斯总督的任上已经干了好几年,为什么突然想回去?”
“威尼斯总督区已经步入正轨了,我请辞了。”
巴西尔顿了顿。
“父皇会新派遣一位总督,我不想老是待在总督宫里无所事事,该回去读书了。”
“读书……也好吧。”
曼努埃尔有些遗憾地看了看巴西尔。
“你的大哥查士丁尼在这个年龄已经开始扩张疆域了,你的二哥阿莱克修斯也早早确立了人生目标。”
“你也长大了,以后想干什么呢?”
听闻此言,巴西尔的眼里露出一抹恍惚之色,沉默半晌。
“我不会打仗,没有当君主的才华,不愿像查士丁尼那样整日伪装自己,也不想像阿莱克修斯那样把一生都奉献给上帝。”
“我大概会回去完成学业,然后看看能不能通过考试进入政坛。”
“在威尼斯的那些日子,我和不少意大利人文学家建立了书信联系,很多人都建议我四处走走,培养见识,我也就没有乘船,先来拜访一下您的领地。”
“好吧,这是你自己的事情,祝你成功。”
曼努埃尔说道。
“至于人文主义者,有些能用,有些则是国家的蛀虫,千万别把他们的痴心妄想当成真理。”
“不过,既然你来了,肯定能得到最好的招待,我的妻子和女儿都在圣海伦娜,儿子则送去了君士坦丁堡接受教育,这次是都见不到了。”
巴西尔点点头,望向正在建造的大教堂。
他十分清楚,自从曼努埃尔整顿塞尔维亚后,他的实力飞速上涨,攻下黑塞哥维那后,隐隐有成为帝国第一强藩的势头,君士坦丁堡内的一些别有用心者开始造谣诋毁,试图破坏兄弟关系。
尽管以撒没有对此做出任何评价,承认了曼努埃尔对黑塞哥维那的统治,也允许他借助帝国港口开拓殖民地,曼努埃尔还是不顾妻子的反对,主动将自己三岁的长子利奥送到了大皇宫,请以撒为他提供最好的教育。
对于这些似有若无的勾心斗角,巴西尔一向十分厌烦,相比于这些,他更愿意与人文主义者打交道,谈论古代典籍,谈论文学艺术,也会谈到治国理政。
“叔叔,这座教堂是您派人修建的吗?”
巴西尔指了指面前的大教堂。
“这般规格,恐怕跟迦太基大教堂都相差无几了。”
“是的,这是圣萨瓦大教堂,由我个人出资修建,用以纪念塞尔维亚圣人,三百年前的圣萨瓦。”
曼努埃尔有些自豪地说着。
“圣萨瓦大教堂预计费四年时间实现全面完工,落成之后,它将成为这一带最大的正教教堂。”
“四年时间……您的确是用心了。”
巴西尔估算着建筑的费。
与天主教堂不同,东正教堂不会建造那么高的哥特式尖顶,穹顶部分多为半球形,耗时耗力更少,一般不会像部分天主教堂那样前前后后建造几百年。
最为著名的东正教第一圣殿,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在查士丁尼大帝的鼎力支持下,也就仅仅建造了五年时间。
“叔叔,我知道您通过投资和采矿挣到了不少钱,但是……”
巴西尔斟酌着用词。
“把这些钱拿来兴修水利,改善民生,会不会更好呢?”
“唉,有些爱民之心,但还是比皇兄差的远。”
曼努埃尔笑着摇摇头。
“我把自己的计划写信告诉皇兄后,他立马就明白了一切,还认为我的想法值得借鉴,可以在全帝国推广。”
曼努埃尔拉过巴西尔,指向一处已经建造完工的偏殿。
偏殿外,一群朝圣者正在进行礼拜,从装束上来看均为塞尔维亚正教徒,他们的神情十分虔诚。
“巴西尔,皇兄的几个孩子里,你读过的书最多,也最喜欢读书,对宗教朝圣了解多少?”
曼努埃尔看向巴西尔。
“或者说,你对圣地亚哥,坎特伯雷这种城市有什么看法?”
“我对宗教朝圣有些了解,但并非很多。”
巴西尔耸耸肩。
“圣地亚哥和坎特伯雷都是宗教性很强的西欧城市,圣地亚哥位于葡萄牙的加利西亚,坎特伯雷则位于英格兰王国。”
“嗯,你说的很对,圣地亚哥和坎特伯雷都是宗教城市,它们的繁荣和富裕也几乎全靠宗教,可以说,没有宗教朝圣,这两座城市到今天都还是一片荒芜。”
曼努埃尔说道。
“在城市初建时,圣地亚哥与坎特伯雷都是非常贫穷的地方,没有优势产业,没有大片农田,没有至关重要的人口,但正是因为圣雅各大教堂和坎特伯雷大教堂的存在,这两座城市吸引到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朝圣者,人口逐渐增多,市场逐渐繁荣,逐步成长为今天的样子。”
“它们有什么地理上的独特优势吗?没有,但宗教就是它们最大的优势。”
曼努埃尔徐徐解释道。
“除了西欧之外,东帝国的一些城市同样吃到了宗教朝圣的红利,比如君士坦丁堡,比如以弗所,比如过去的耶路撒冷和安条克。”
“圣城的统治者往往会大力招引朝圣者,在教堂周围建立集市,酒馆和旅店,通过这种手段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繁荣。”
“一座城市最需要的就是人口,无论是常住人口还是流动人口,都是城市发展最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宗教朝圣业,恰恰可以极大促进常住人口的增长和流动人口的增多。”
曼努埃尔看了看若有所思的巴西尔。
“虽然这样说有些大逆不道,但正如你父亲曾向我说过的那样,”
曼努埃尔顿了顿,在胸前画上一个十字。
“宗教是一门生意,信仰是一种商品,恢宏而古老的教堂是名贵的展台,声望崇高的教士则是殷勤的服务生。”
“而这种商品,如果利用得当,往往比常规商品更具有价值。”
曼努埃尔环顾四周,看着不大的城市。
“现在,整个欧洲大概有一百二十余万塞尔维亚正教徒,其中仅有不到三分之二生活在我的两片国土上,还有大量的塞尔维亚正教徒处于波斯尼亚王国与匈牙利王国的统治下,尤其是匈牙利,贝尔格莱德以北的塞尔维亚人聚集区全在他们手里。”
“马加什国王死死拽着贝尔格莱德不肯松手,皇兄暂时不会与匈牙利爆发冲突,我也不太想触怒那位渡鸦之王,要想尽可能地增加人口,只能采取其他方式。”
曼努埃尔眯起眼睛,看着偏殿外的朝圣人群。
“我已经命人寻回圣萨瓦遗骨了,日后,与圣萨瓦有关的一系列宗教圣物都将陈列在这座教堂中,我会在城市中建立集市和旅馆,为朝圣者提供各种服务,也劝说他们留在这里,成为市民。”
说着,曼努埃尔从口袋中掏出一封信,递给巴西尔。
“这是你父皇最近给我写的一封信,你可以看看。”
“他认为,我的想法是非常值得借鉴和推广的,鼓励朝圣业不仅有助于推广宗教,还能够让人口和财富流动起来,将各种文化与技术更快推广到全国各地。”
曼努埃尔继续说道。
“东罗马公民富裕起来了,自然需要更多的精神食粮,国外的正教徒虽然贫穷,但也更加虔诚愚昧,会有不少人甘愿变卖家产而组织一次伟大朝圣,也会有不少人在见识过东帝国的繁华后愿意留在这里,从长远上来看,这是很有好处的。”
曼努埃尔笑了笑。
“不瞒你说,在圣萨瓦大教堂的一间偏殿修建完毕后,已经有不少正教徒开始来这里朝圣,除了白人正教徒外,我竟然还看到了一些土著,包括埃律西昂土著和刚果土著。”
“这些人大多都是当地的有钱人,专程来帝国朝圣,也不知为何,这些人的狂热程度甚至比本地人更胜一筹。”
“圣萨瓦只是塞尔维亚的圣人,影响力尚且如此,东帝国的几个圣地更不必说,吸引力只会更强。”
“关于鼓励宗教朝圣的具体政策应该是伊莎贝拉在组织制定,你父皇倒是挺相信她的才能。”
曼努埃尔撇撇嘴,但也没有多说。
“我明白了,看来他们说的没错,要想获取更多知识,绝不能仅仅泡在书里,还是得多出去走走,增长见识。”
巴西尔由衷地说。
“别人都说您是保守派,看样子,您在大部分事情上其实并不保守。”
“呵呵,保守?到底是我保守,还是那群主张恢复两千年前政治模式的人更加保守?”
曼努埃尔轻蔑地哼了一声。
“意大利人在所谓的共和上耽误了太久,我们绝不能允许这种思想在帝国内部自由传播,甚至都不该让那些共和思想浓厚的意大利人随便进入帝国内部!”
“你的老师巴尔萨蒙所组织的那个“雅典派”纯属反政府组织,你以后还是少跟他们来往。”
“绝对君主制无疑是最好的政治体制,柏拉图都是这么说的!”
“叔叔,柏拉图不是这个意思……”
巴西尔无奈地说,刚准备解释,却被曼努埃尔挥手打断。
“行了,你是个读书人,肯定也会向着那群读书人,我不与你们争辩。”
曼努埃尔直接拒绝了巴西尔的说教。
“奥林匹斯大教堂基本修建完毕,奥林匹斯运动会即将正式举行了,等我完成手头上的事情,会带领队伍前去参赛,顺便沿途售卖塞尔维亚商品。”
“你在这里先住下吧,我会派人负责你的生活起居,我得去和达尔马提亚的地方势力谈判了。”
曼努埃尔的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我必须得到一座优良港口,大海乃财富之源,塞尔维亚也需要阳光下的土地!”
……
1477年8月2日,东罗马帝国皇太孙君士坦丁和两位皇后在大皇宫内召集牧首区高级主教,颁布《朝圣经济法令》,帝国政府鼓励正教徒在教士的引导下通过宗教朝圣来证明自己的虔诚,将会规划出七大朝圣目的地,要求当地教士做好接待,服从安排,沿途各个城市也必须修缮道路,招待朝圣旅者,弘扬朝圣文化,发展朝圣经济。
七大朝圣地分别是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早期基督教中心尼西亚,圣母隐居之地以弗所,巴尔干圣山阿索斯,悬空修道院迈泰奥拉,保加利亚圣地里拉以及北非基督徒的“再皈依之城”迦太基,涵盖东罗马帝国的三大主要领土,包括大城市,也包括人迹罕至的修道场所。
尽管部分主张隐修的教士反对将修道院列入朝圣名单,帝国中央还是驳回了他们的主张,坚持要求他们做好人员接待,发展朝圣旅游业。
本来就是服务业人员,早就该摆正自己的心态了,试图躲在深山老林里,不想参与社会财富循环?想都别想。
旅游业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行业,如果发展得当,不仅能够产生强大的对外文化吸引力,还能促进民族融合,技术传播,文化交融与国家认同,将来自大城市的财富重新分配到旅行途中的各个地区,而在15世纪末,风景秀丽的地方往往一文不值,唯一可行的办法便是宗教朝圣了。
宗教朝圣,不仅富人乐意,穷人也喜欢,一根拐杖,一包粗粮,一双强壮的腿,一颗虔诚的心,这就完全足够了。
让财富流通起来,让人口流动起来,让不同的人群在交往中碰撞出思想的火,科技文化自然蓬勃发展,市场经济自然欣欣向荣。
1477年8月20日,塞尔维亚及黑塞哥维那大公曼努埃尔通过外交谈判与军事威压,成功拿下了原属于达尔马提亚公国的四座岛屿和一座半岛,通往海洋之路彻底打开,曼努埃尔立马向迦太基造船厂订购四艘卡拉维尔帆船,开启自己的殖民探索之路。
自此,曼努埃尔的巴尔干扩张宣告结束,十年的努力让他的实力不断增长,虽然最终仅仅拿下了一片并不富饶的狭小土地和不到十万的人口,但这终究让塞尔维亚从一个内陆国变成了沿海国,拥有八十余万的人口和丰富的矿物储量,坐实了帝国第一强藩的名头。
(本章完)
光阴流转,时钟滴答,春去夏来,朵盛开,天气温暖了起来,天空晴朗了起来,地中海世界迎来了1477年的盛夏。
自从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位于法兰西东部的勃艮第和弗朗什孔泰后,欧洲大陆迎来了久违的和平,马克米西利安皇子和玛丽女公爵的婚姻让他们稳住了尼德兰的局势,瓦卢瓦家族与哈布斯堡家族瓜分了大胆查理的遗产,虽然未能达成和约,但双方均没有立马开战的打算。
米兰公爵的遇刺让这个北意大利第一强权陷入动荡,但大范围的战争被扼杀在摇篮里,负责摄政的太后也没有在拉斯佩齐亚之事上斤斤计较,在米兰驻军撤走后,东罗马帝国外籍军团的第二拉丁海军陆战团登陆拉斯佩齐亚,迪马尔科市长夺回了自己的城市,迦太基——拉斯佩齐亚航线逐渐恢复着过往的繁荣。
尽管斯福尔扎家族仍然没有得到神圣罗马皇帝的册封,仍然属于“僭主公爵”,但他们还是稳定了米兰城的局势,小公爵吉安在几位监护人的辅佐下坐稳了宝座,他的母亲博纳·萨伏伊驱赶了初次表露出权力野心的卢多维科·斯福尔扎,将威胁暂时消除。
但是,卢多维科·斯福尔扎依然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回到米兰城,作为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的次子,现任公爵的叔叔,一位能力不错的政治家,他无疑是有资格担任公爵监护人的,若不是操之过急而引起了众人的警惕,米兰城的权力蛋糕必然有他的一份。
无论如何,多年以来的战争阴影似乎已经远去,地中海世界的百姓享受到了来之不易的安宁。
这半年来,东罗马帝国也处于稳定发展期,各项改革在强权的威压下稳步推进,各种产业在贵金属和市场的刺激下茁壮勃发,在打碎了通往西方市场的一切枷锁后,大量的东罗马商品要么通过拉古萨自由市和威尼斯总督区注入意大利,要么通过汉萨同盟的贸易网络流入大西洋,君士坦丁堡和迦太基的金融市场空前繁荣。
这半年里,巴尔干半岛也发生了一件大事,出生于威尼斯共和国的雇佣兵元帅,向东罗马帝国妥协的达尔马提亚公爵巴托洛缪·科莱奥尼去世了,这位军阀头目曾通过贪污,走私和腐败从威尼斯政府的手上骗来了大笔财富,又趁着威尼斯衰弱之际,拿着这笔财富招兵买马,割据一方,也拿着这笔财富将达尔马提亚的局势稳定了下来,一方面向东罗马帝国效忠,一方面也和匈牙利王国眉来眼去,试图保留自己实际上的独立地位。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科莱奥尼的筹谋无疑是成功的,东罗马帝国不是威尼斯共和国,对达尔马提亚没有多大兴趣,匈牙利王国也将重心放在了中欧霸权的争夺上,首鼠两端的行为没有换来任何一方的攻打,反倒为达尔马提亚保住了几分元气,尽管这个狭长的沿海领地仍然因为威尼斯的灭亡和亚得里亚贸易的衰落而大不如前。
由于科莱奥尼本来就是雇佣兵头目出身,跟随他一起割据达尔马提亚的一群“新贵”也多为佣兵出身,这些人桀骜不驯,目无法度,对西欧传统封建关系嗤之以鼻,人人都怀着占地为王的野心。
这僭主,斯福尔扎能做,科莱奥尼能做,我又有何不可?
于是,科莱奥尼死后,他指定的继承人没过一月便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宫中,达尔马提亚烽烟四起,科莱奥尼的儿子们和下属们向佣兵队长许诺着金钱与土地,争夺着“至高无上”的公爵之位。
这些人也产生了派系分歧,一部分亲东罗马帝国,一部分亲匈牙利王国,但两个大国均对他们的出兵请求没什么兴趣。
拉古萨城向东罗马效忠,拉古萨以南的部分领土属于采蒂涅主教区,一些北部岛屿也在很久以前被科莱奥尼割让给匈牙利王国,价值最高的一些地方早就被瓜分过一次,残存下来的达尔马提亚公国仅剩下不到十万的人口,已经不值得两国交恶。
但是,达尔马提亚毕竟拥有曲折的海岸线和一些天然良港,自然吸引了一些野心家的注意。
巴尔干半岛西北部蜿蜒曲折的山道上,一支马车队缓缓向北而行,马车的车厢上绘制着巴列奥略的皇室徽章,旁边的护卫队规格很大,虎视眈眈地环顾周围,生怕出现一点事故。
一辆马车上,塞尔维亚大公国的陆军元帅罗伊斯顿偏过头,看向一旁的年轻人。
“巴西尔殿下,山路颠簸,您还适应吗?”
“马上就要到了,大公正在等您。”
“呵呵,我虽然不是什么军人,但小时候还是进行过一些体能训练的,没那么娇贵。”
巴西尔扶了扶眼镜,摇摇头。
“我只是借道回家,顺便看看曼努埃尔叔叔罢了,你们无需太过在意。”
罗伊斯顿点点头,不再言语。
罗伊斯顿是塞尔维亚大公国布兰科维奇王朝的旁系后裔,布兰科维奇王朝灭亡后,他从新任大公曼努埃尔手中得到了布兰科维奇家族的部分地产,被册封为伯爵,先后担任塞尔维亚的矿业大臣和陆军元帅,地位仅次于担任宰相的康斯坦丁·德拉加什。
塞尔维亚大公国是与东罗马帝国关系最亲近的附属国,两国的贵族富商多有来往,两国百姓也可以在对方城市中得到最高待遇,君士坦丁堡的市民大多对塞尔维亚的政治局势有些了解,知道何为塞尔维亚三大家族,即皇室近亲,圣海伦娜的巴列奥略,皇室远亲德拉加什和皇室姻亲布兰科维奇。
这三大家族均是先皇君士坦丁十一世延伸出来,圣海伦娜的巴列奥略为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幼子一系,德拉加什是君士坦丁十一世的母族,布兰科维奇则是妻族。
十年前,塞尔维亚内乱,东罗马皇弟曼努埃尔在以撒的支持下占据南塞尔维亚,将首都尼什更名为圣海伦娜,开启了塞尔维亚巴列奥略王朝的统治。
十年里,曼努埃尔逐渐成长,为了遏制塞尔维亚的封建主势力,他以个人名义购买了东罗马皇室各个公司的大量股份,在殖民扩张和资本扩张中挣到了大笔财富,又通过这笔财富邀请德意志技术人员,大规模开采塞尔维亚的各种矿藏,将其通过河运或陆运卖给东罗马商人,大公的钱包迅速鼓了起来,与塞尔维亚的其余封建主拉开了差距。
曼努埃尔没有将挣来的金钱浪费在奢侈放荡和大兴土木上,而是整顿了塞尔维亚的军事体制,效仿东罗马帝国,建立了直属于君主个人的国家常备兵。
曼努埃尔认为,虽然塞尔维亚地处山地丘陵,但这个民族的长处却是骑兵,塞尔维亚的轻骑兵在东罗马统治时期就非常出名,塞尔维亚重骑兵在安卡拉之战中的卓越表现也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塞尔维亚的常备兵只能是骑兵。
准备组建常备兵时,曼努埃尔正在清剿塞尔维亚国内因为多年混乱而层出不穷的盗匪流寇,那时的他还没有一支真正的常备兵,只能依靠大量的雇佣兵和民兵逐步扫荡强盗窝点,在此过程中,他深刻见识到了部分强盗超绝的骑术和悍不畏死的战斗意志,决定以收编代清剿,没有将这些强盗骑兵斩尽杀绝,而是用各种手段将他们收入麾下,以愿意归顺的强盗作为教官和队长,组建了两千人的常备骑兵。
这些骑兵均为轻骑兵,主要使用马刀,衣着和帽饰都很哨,野蛮而善战,勇敢而狂躁,擅长山地游击战,战术风格与马匪强盗颇有相似之处。
曼努埃尔对此没什么意见,为这支轻骑兵取名为“骠骑兵”,在塞尔维亚语中,这就是“强盗”的意思。
接着,曼努埃尔还大力引进东罗马资本和东罗马技术,将大量的矿产开发了出来,将原来无法种植小麦的恶劣土地种上了土豆和红薯,塞尔维亚人口迅速增长,民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曼努埃尔很快便摆脱了“外来者”的身份,成为了百姓们口中的“贤君圣主”。
钱,兵,民心,当曼努埃尔得到这一切之后,立马开始了自己的中央集权,通过金钱购买和军事威压的手段从封建主手中收回了大量的土地,凡有不满直接杀戮。
他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中央政府,实行“开明专制”,严查贪污腐败,审核教会地产,将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授予百姓,严禁私占公用土地,允许百姓通过捕鱼和狩猎来改善生活,允许他们自由开垦,自由迁移。
但是,曼努埃尔是一个自私的人,他没有为民众带来解放,没有直接实行东罗马帝国的行政制度和自由化改革,没有选择将塞尔维亚的封建制度破坏干净,而是通过常规手段从封建主手中收回土地和人口,将其全部转化为自己的封建领地和封建子民,除了地主和残存大贵族外,其他的百姓都是没有土地的,他们在名义上相当于曼努埃尔的佃农,按时缴税,租用农田,享受成果,只有使用权和收获权,这种权力也可以世袭传递,但没有最高所有权。
截止到1474年末,曼努埃尔已经成为了塞尔维亚最大的封建主和资本家,全国百分之六十的土地都聚集在他一个人的手里,全国百分之五十的百姓都变成了他的领民。
在东罗马帝国,土地是属于农民的私有财产,农民对自己的土地拥有自由处置权,如果不是在全国紧急状态,政府无权过问,但在曼努埃尔的领地上,地和人都是大公阁下的,所有权力都牢牢掌控在他的手中。
当然,自从脱离东罗马帝国掌控后,塞尔维亚的封建制度根深蒂固很多年,百姓们对这一套政策早已习惯,曼努埃尔的眼光比较长远,至少不会像过去的那些小封建主一样竭泽而渔,肆意压榨,百姓生活水平的确得到了提高,他们对曼努埃尔也胸怀感激。
除此之外,曼努埃尔还在全国范围内严厉打击主张废除贵族和教会的鲍格米勒派基督徒,禁止意大利的共和主义者踏上他的国土,在帝国内部的各种会议上也旗帜鲜明地站在保守派一边,主张进行言论管控,禁止复古共和思想,限制对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政治体制的研究和吹捧。
曼努埃尔没有超越时代的眼光,对古典共和也十分不屑,他只是一位相对贤明有为的普通统治者,中央集权,兴利除弊,富国强兵,改善百姓生活……这一切统治政策的初心不是为了社会进步,而是为了他自己和他的子孙后代。
1475年初,曼努埃尔的前期准备基本实现,野心勃勃的他不再沉寂,开启了自己的扩张计划。
环顾地图后,曼努埃尔将目标放在了西边的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上,实在没办法,北边是匈牙利,东边和南边都是东罗马帝国的领土,他只有这么一个扩张方向。
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处于东正教世界与天主教世界的夹缝之中,历来受到两个教会的影响,但两个教会均未能占到上风,民间信仰十分驳杂,主张废除贵族和教会的鲍格米勒派在这里生根发芽,数不清的各式各样的基督教异端思想在这里传播,这使得整个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成为了“异端温床”,梵蒂冈教宗的眼中钉,君士坦丁堡大牧首的肉中刺。
这里贫穷而落后,土地资质十分一般,可利用土地面积十分狭小,没有什么特殊价值,除极个别天选之地外,基本孕育不出任何大城市,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加在一起也不到四十万人,再加上易守难攻,异端遍布,无论是东罗马帝国还是匈牙利王国都不太想在这里多下功夫,得不偿失。
但是,对于曼努埃尔来说,波斯尼亚倒在其次,黑塞哥维那却是不得不争取的一块领地——他太想要一座沿海港口了。
在曼努埃尔看来,东罗马帝国之所以能够在皇兄伊萨克的手上迎来复兴,完全就是因为他成功赶上了大航海的潮流,大量的新鲜事物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大量的贵金属来源则导致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飞速上升,在曼努埃尔心里,如果想要实现富国强兵,参与大航海是必经之路。
在此之前,曼努埃尔已经开始了自己的航海之路,塞尔维亚虽然是一个内陆国,但却坐拥多瑙河口岸,曼努埃尔的船队可以通过多瑙河驶入黑海,再借助东罗马帝国的港口链驶向远方,他所派出的探险船队已经在巴西王国的南部建立了一个仅有几十人的定居点,依照当地人的叫法,将其命名为乌拉圭殖民地。
但是,多瑙河航线毕竟太过遥远,耗时太长,曼努埃尔的探险没能带来多少收益,为了加入到瓜分世界的盛宴之中,他必须寻求一个真正的沿海港口。
再者,黑塞哥维那和波斯尼亚拥有为数不少的塞尔维亚正教徒,他们将会是曼努埃尔军事行动的绝佳借口和绝佳助力。
东罗马帝国自巴尔干驱逐突厥之后,巴尔干半岛上残存下来的突厥部落或死或逃,希腊半岛光复了,他们跑去塞尔维亚洗劫,塞尔维亚被曼努埃尔占据了,他们又跑去一片混乱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这些突厥穆斯林往往会重拾老祖宗的传统,像马匪一样四处劫掠,这进一步摧毁了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的地方秩序,基督徒百姓苦其久矣,贵族们却争权夺利,既打不过,也不想打。
1475年初,黑塞哥维那的一群塞尔维亚正教徒受不了长时间的宗教冲突和突厥劫匪,向东迁入塞尔维亚大公国境内,寻求曼努埃尔的庇护。
自从曼努埃尔整顿国政,让塞尔维亚大公国稳定下来后,这种情况早就成为了家常便饭,包括那些塞尔维亚难民在内,大家都没怎么当回事。
然而,这一次的情况有所不同,令难民们无比吃惊的是,曼努埃尔不仅亲自接见了他们,为他们提供了粮食和衣物,还耐着性子听他们倾诉自己的苦衷,要求他们将自己的悲惨遭遇详细讲述给一位来自君士坦丁堡的报社记者。
不久之后,君士坦丁堡的几家报社先后刊登了塞尔维亚难民的事迹,大张旗鼓地指出,巴尔干半岛上的突厥灾祸仍未完全清除,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的混乱局势恰好给了他们四处作乱的机会,呼吁最能代表全体正教徒的东罗马帝国出兵保护同宗兄弟。
当时的东罗马帝国忙于西地中海纷争,根本无力关注巴尔干事务,曼努埃尔则趁着这个机会发表声明,认为自己是皇帝册封的塞尔维亚大公,有责任替皇帝分忧,有责任保护自己的子民。
接着,曼努埃尔在塞尔维亚国内召集重兵,浩浩荡荡地杀向西方的黑塞哥维那,将主要目标放在了塞尔维亚正教徒的聚集区上。
其实,由于地势复杂,山路崎岖,黑塞哥维那相当难打,原时空中的奥斯曼帝国都在这里消耗了不少时间,直到最后都没能完全攻下——采蒂涅人依靠太过险要的地势和过于贫穷的土地维持了实际上的完全自治,成为南斯拉夫正教徒的一根独苗。
但是,早在阿尔巴尼亚战争期间,东罗马帝国就借着反对威尼斯殖民者的契机获取了采蒂涅主教亚历山大的效忠,采蒂涅主教区实际上成为了东罗马帝国一个较为特殊的属地,由于过于贫穷,他们处于完完全全的自治状态,每年只用象征性地向君士坦丁堡上缴一些当地特产红葡萄酒。
所以,曼努埃尔提前造势,用宗教名义要求采蒂涅主教区让出道路,允许他的大军通过最为险要的一段山路,直插黑塞哥维那腹地。
尽管受到鲍格米勒派影响颇深的亚历山大主教历来不喜欢曼努埃尔这位保守派,但他还是迫于形势答应了曼努埃尔的请求,塞尔维亚大军成功绕过了黑塞哥维那人的边境堡垒,捅进了他们最柔软的腹地。
接下来的战争就显得乏善可陈,曼努埃尔奔波在一个个反叛区中,剿灭不服管制的鲍格米勒派信徒,清除下山劫掠的突厥马匪,从内陆开始,一步步朝大海推进。
为了避免引起匈牙利人的不满,曼努埃尔的军事行动十分小心,占领了面积不大的黑塞哥维那与波斯尼亚南部边境的一些塞尔维亚定居点之后,再也没有向北方继续进军。
两年过去,不愿改信正教的鲍格米勒派信徒均被驱逐出境,曼努埃尔在黑塞哥维那的统治已经基本稳定了下来。
“巴西尔殿下,我们到了。”
罗伊斯顿轻声提醒道。
“前方就是殿下钦定的黑塞哥维那公国首都,萨拉热窝。”
巴西尔点点头,探出脑袋,看向这座包围在山脉与河流间的城市。
城市不算大,具有鲜明的穆斯林风格,建筑规划十分用心,城市之外有几座村庄,村庄旁边的农田郁郁葱葱。
“这里很早就有人居住了,但这座城市最早是由奥斯曼人所建。”
罗伊斯顿解释道。
“伊萨克皇帝自巴尔干驱除突厥后,相当一部分突厥残部逃到了这里,他们占地为王,征用当地百姓,建造了一座小城堡,曼努埃尔殿下占据这里后,费了很大力气,准备将这里打造为一座大城市。”
“为什么要把这座城市当成统治中心呢?”
巴西尔有些疑惑地问。
“看上去似乎没多少人。”
“起初,殿下也不知道该把黑塞哥维那的行政中心放在什么地方,因为这里实在是过于贫穷,任何一座像样的城市都没有,我们必须得自己建造。”
罗伊斯顿无奈地摇摇头。
“后来,殿下给您的父亲写了一封信,求取册封的同时,也询问了一下他的意见。”
“是皇帝指定了这座城市,认为萨拉热窝是整个地区唯一有潜力成为大城市的定居点,建议殿下在这里多下功夫。”
“好吧,父皇应该是对的。”
巴西尔抿了抿嘴。
“不过看样子,曼努埃尔叔叔的努力效果不佳。”
“实在没办法,人口太少了,整个黑塞哥维那总共只有八万余人,什么都发展不起来。”
罗伊斯顿叹了口气。
“包括我们拿下的沿海地区,连一座好一点的港口也没有,当真是一穷二白。”
“殿下曾邀请君士坦丁堡的港务专家来海岸线考察,他们说,那里基本不具备建造大型港口的资质,达尔马提亚人的群岛横在海岸线前,这使得商船进出十分困难。”
“这一次,达尔马提亚公国内乱,殿下准备再次出兵,看看能不能要来这些群岛。”
巴西尔对这些事情不感兴趣,两人不再说话,马车队陆续进城,城头上飘扬着曼努埃尔的旗帜。
城市中央的街道旁,一座规模庞大的教堂正在建造中,工程师和工人们似乎十分专业,采用的建筑材料除了常见的砖石,竟然还包括了混凝土。
“金角湾建筑集团,他们也到这里来了。”
巴西尔认出了建筑集团的徽章,这是一个由君士坦丁堡大资本家出资组建的建筑集团,在宗教建筑上很有研究。
正走着路,前方传来一阵马蹄声,为首一人穿着黑色外衣,胸口绣着巴列奥略的家族纹章。
十年的执政生涯让曼努埃尔成长了不少,唇边已经蓄起了胡须,身材也变得更加高大,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在面容上与祖父曼努埃尔二世愈发相像。
“好久不见,亲爱的巴西尔。”
曼努埃尔微微一笑,翻身下马。
“怎么会想到来我这里?”
“准备回家了,顺路来看看你。”
巴西尔也笑着走上前,冲曼努埃尔微微欠身。
“很荣幸来到您的城市,亲爱的曼努埃尔叔叔。”
“一路走来,黑塞哥维那虽然依旧十分荒芜,但至少局势稳定,人民生活或许贫穷,但他们都能看到希望,这是您的功劳。”
曼努埃尔叹了口气,摆了摆手。
“先不说这些,你是怎么回事?我记得你在威尼斯总督的任上已经干了好几年,为什么突然想回去?”
“威尼斯总督区已经步入正轨了,我请辞了。”
巴西尔顿了顿。
“父皇会新派遣一位总督,我不想老是待在总督宫里无所事事,该回去读书了。”
“读书……也好吧。”
曼努埃尔有些遗憾地看了看巴西尔。
“你的大哥查士丁尼在这个年龄已经开始扩张疆域了,你的二哥阿莱克修斯也早早确立了人生目标。”
“你也长大了,以后想干什么呢?”
听闻此言,巴西尔的眼里露出一抹恍惚之色,沉默半晌。
“我不会打仗,没有当君主的才华,不愿像查士丁尼那样整日伪装自己,也不想像阿莱克修斯那样把一生都奉献给上帝。”
“我大概会回去完成学业,然后看看能不能通过考试进入政坛。”
“在威尼斯的那些日子,我和不少意大利人文学家建立了书信联系,很多人都建议我四处走走,培养见识,我也就没有乘船,先来拜访一下您的领地。”
“好吧,这是你自己的事情,祝你成功。”
曼努埃尔说道。
“至于人文主义者,有些能用,有些则是国家的蛀虫,千万别把他们的痴心妄想当成真理。”
“不过,既然你来了,肯定能得到最好的招待,我的妻子和女儿都在圣海伦娜,儿子则送去了君士坦丁堡接受教育,这次是都见不到了。”
巴西尔点点头,望向正在建造的大教堂。
他十分清楚,自从曼努埃尔整顿塞尔维亚后,他的实力飞速上涨,攻下黑塞哥维那后,隐隐有成为帝国第一强藩的势头,君士坦丁堡内的一些别有用心者开始造谣诋毁,试图破坏兄弟关系。
尽管以撒没有对此做出任何评价,承认了曼努埃尔对黑塞哥维那的统治,也允许他借助帝国港口开拓殖民地,曼努埃尔还是不顾妻子的反对,主动将自己三岁的长子利奥送到了大皇宫,请以撒为他提供最好的教育。
对于这些似有若无的勾心斗角,巴西尔一向十分厌烦,相比于这些,他更愿意与人文主义者打交道,谈论古代典籍,谈论文学艺术,也会谈到治国理政。
“叔叔,这座教堂是您派人修建的吗?”
巴西尔指了指面前的大教堂。
“这般规格,恐怕跟迦太基大教堂都相差无几了。”
“是的,这是圣萨瓦大教堂,由我个人出资修建,用以纪念塞尔维亚圣人,三百年前的圣萨瓦。”
曼努埃尔有些自豪地说着。
“圣萨瓦大教堂预计费四年时间实现全面完工,落成之后,它将成为这一带最大的正教教堂。”
“四年时间……您的确是用心了。”
巴西尔估算着建筑的费。
与天主教堂不同,东正教堂不会建造那么高的哥特式尖顶,穹顶部分多为半球形,耗时耗力更少,一般不会像部分天主教堂那样前前后后建造几百年。
最为著名的东正教第一圣殿,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在查士丁尼大帝的鼎力支持下,也就仅仅建造了五年时间。
“叔叔,我知道您通过投资和采矿挣到了不少钱,但是……”
巴西尔斟酌着用词。
“把这些钱拿来兴修水利,改善民生,会不会更好呢?”
“唉,有些爱民之心,但还是比皇兄差的远。”
曼努埃尔笑着摇摇头。
“我把自己的计划写信告诉皇兄后,他立马就明白了一切,还认为我的想法值得借鉴,可以在全帝国推广。”
曼努埃尔拉过巴西尔,指向一处已经建造完工的偏殿。
偏殿外,一群朝圣者正在进行礼拜,从装束上来看均为塞尔维亚正教徒,他们的神情十分虔诚。
“巴西尔,皇兄的几个孩子里,你读过的书最多,也最喜欢读书,对宗教朝圣了解多少?”
曼努埃尔看向巴西尔。
“或者说,你对圣地亚哥,坎特伯雷这种城市有什么看法?”
“我对宗教朝圣有些了解,但并非很多。”
巴西尔耸耸肩。
“圣地亚哥和坎特伯雷都是宗教性很强的西欧城市,圣地亚哥位于葡萄牙的加利西亚,坎特伯雷则位于英格兰王国。”
“嗯,你说的很对,圣地亚哥和坎特伯雷都是宗教城市,它们的繁荣和富裕也几乎全靠宗教,可以说,没有宗教朝圣,这两座城市到今天都还是一片荒芜。”
曼努埃尔说道。
“在城市初建时,圣地亚哥与坎特伯雷都是非常贫穷的地方,没有优势产业,没有大片农田,没有至关重要的人口,但正是因为圣雅各大教堂和坎特伯雷大教堂的存在,这两座城市吸引到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朝圣者,人口逐渐增多,市场逐渐繁荣,逐步成长为今天的样子。”
“它们有什么地理上的独特优势吗?没有,但宗教就是它们最大的优势。”
曼努埃尔徐徐解释道。
“除了西欧之外,东帝国的一些城市同样吃到了宗教朝圣的红利,比如君士坦丁堡,比如以弗所,比如过去的耶路撒冷和安条克。”
“圣城的统治者往往会大力招引朝圣者,在教堂周围建立集市,酒馆和旅店,通过这种手段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繁荣。”
“一座城市最需要的就是人口,无论是常住人口还是流动人口,都是城市发展最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宗教朝圣业,恰恰可以极大促进常住人口的增长和流动人口的增多。”
曼努埃尔看了看若有所思的巴西尔。
“虽然这样说有些大逆不道,但正如你父亲曾向我说过的那样,”
曼努埃尔顿了顿,在胸前画上一个十字。
“宗教是一门生意,信仰是一种商品,恢宏而古老的教堂是名贵的展台,声望崇高的教士则是殷勤的服务生。”
“而这种商品,如果利用得当,往往比常规商品更具有价值。”
曼努埃尔环顾四周,看着不大的城市。
“现在,整个欧洲大概有一百二十余万塞尔维亚正教徒,其中仅有不到三分之二生活在我的两片国土上,还有大量的塞尔维亚正教徒处于波斯尼亚王国与匈牙利王国的统治下,尤其是匈牙利,贝尔格莱德以北的塞尔维亚人聚集区全在他们手里。”
“马加什国王死死拽着贝尔格莱德不肯松手,皇兄暂时不会与匈牙利爆发冲突,我也不太想触怒那位渡鸦之王,要想尽可能地增加人口,只能采取其他方式。”
曼努埃尔眯起眼睛,看着偏殿外的朝圣人群。
“我已经命人寻回圣萨瓦遗骨了,日后,与圣萨瓦有关的一系列宗教圣物都将陈列在这座教堂中,我会在城市中建立集市和旅馆,为朝圣者提供各种服务,也劝说他们留在这里,成为市民。”
说着,曼努埃尔从口袋中掏出一封信,递给巴西尔。
“这是你父皇最近给我写的一封信,你可以看看。”
“他认为,我的想法是非常值得借鉴和推广的,鼓励朝圣业不仅有助于推广宗教,还能够让人口和财富流动起来,将各种文化与技术更快推广到全国各地。”
曼努埃尔继续说道。
“东罗马公民富裕起来了,自然需要更多的精神食粮,国外的正教徒虽然贫穷,但也更加虔诚愚昧,会有不少人甘愿变卖家产而组织一次伟大朝圣,也会有不少人在见识过东帝国的繁华后愿意留在这里,从长远上来看,这是很有好处的。”
曼努埃尔笑了笑。
“不瞒你说,在圣萨瓦大教堂的一间偏殿修建完毕后,已经有不少正教徒开始来这里朝圣,除了白人正教徒外,我竟然还看到了一些土著,包括埃律西昂土著和刚果土著。”
“这些人大多都是当地的有钱人,专程来帝国朝圣,也不知为何,这些人的狂热程度甚至比本地人更胜一筹。”
“圣萨瓦只是塞尔维亚的圣人,影响力尚且如此,东帝国的几个圣地更不必说,吸引力只会更强。”
“关于鼓励宗教朝圣的具体政策应该是伊莎贝拉在组织制定,你父皇倒是挺相信她的才能。”
曼努埃尔撇撇嘴,但也没有多说。
“我明白了,看来他们说的没错,要想获取更多知识,绝不能仅仅泡在书里,还是得多出去走走,增长见识。”
巴西尔由衷地说。
“别人都说您是保守派,看样子,您在大部分事情上其实并不保守。”
“呵呵,保守?到底是我保守,还是那群主张恢复两千年前政治模式的人更加保守?”
曼努埃尔轻蔑地哼了一声。
“意大利人在所谓的共和上耽误了太久,我们绝不能允许这种思想在帝国内部自由传播,甚至都不该让那些共和思想浓厚的意大利人随便进入帝国内部!”
“你的老师巴尔萨蒙所组织的那个“雅典派”纯属反政府组织,你以后还是少跟他们来往。”
“绝对君主制无疑是最好的政治体制,柏拉图都是这么说的!”
“叔叔,柏拉图不是这个意思……”
巴西尔无奈地说,刚准备解释,却被曼努埃尔挥手打断。
“行了,你是个读书人,肯定也会向着那群读书人,我不与你们争辩。”
曼努埃尔直接拒绝了巴西尔的说教。
“奥林匹斯大教堂基本修建完毕,奥林匹斯运动会即将正式举行了,等我完成手头上的事情,会带领队伍前去参赛,顺便沿途售卖塞尔维亚商品。”
“你在这里先住下吧,我会派人负责你的生活起居,我得去和达尔马提亚的地方势力谈判了。”
曼努埃尔的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我必须得到一座优良港口,大海乃财富之源,塞尔维亚也需要阳光下的土地!”
……
1477年8月2日,东罗马帝国皇太孙君士坦丁和两位皇后在大皇宫内召集牧首区高级主教,颁布《朝圣经济法令》,帝国政府鼓励正教徒在教士的引导下通过宗教朝圣来证明自己的虔诚,将会规划出七大朝圣目的地,要求当地教士做好接待,服从安排,沿途各个城市也必须修缮道路,招待朝圣旅者,弘扬朝圣文化,发展朝圣经济。
七大朝圣地分别是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早期基督教中心尼西亚,圣母隐居之地以弗所,巴尔干圣山阿索斯,悬空修道院迈泰奥拉,保加利亚圣地里拉以及北非基督徒的“再皈依之城”迦太基,涵盖东罗马帝国的三大主要领土,包括大城市,也包括人迹罕至的修道场所。
尽管部分主张隐修的教士反对将修道院列入朝圣名单,帝国中央还是驳回了他们的主张,坚持要求他们做好人员接待,发展朝圣旅游业。
本来就是服务业人员,早就该摆正自己的心态了,试图躲在深山老林里,不想参与社会财富循环?想都别想。
旅游业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行业,如果发展得当,不仅能够产生强大的对外文化吸引力,还能促进民族融合,技术传播,文化交融与国家认同,将来自大城市的财富重新分配到旅行途中的各个地区,而在15世纪末,风景秀丽的地方往往一文不值,唯一可行的办法便是宗教朝圣了。
宗教朝圣,不仅富人乐意,穷人也喜欢,一根拐杖,一包粗粮,一双强壮的腿,一颗虔诚的心,这就完全足够了。
让财富流通起来,让人口流动起来,让不同的人群在交往中碰撞出思想的火,科技文化自然蓬勃发展,市场经济自然欣欣向荣。
1477年8月20日,塞尔维亚及黑塞哥维那大公曼努埃尔通过外交谈判与军事威压,成功拿下了原属于达尔马提亚公国的四座岛屿和一座半岛,通往海洋之路彻底打开,曼努埃尔立马向迦太基造船厂订购四艘卡拉维尔帆船,开启自己的殖民探索之路。
自此,曼努埃尔的巴尔干扩张宣告结束,十年的努力让他的实力不断增长,虽然最终仅仅拿下了一片并不富饶的狭小土地和不到十万的人口,但这终究让塞尔维亚从一个内陆国变成了沿海国,拥有八十余万的人口和丰富的矿物储量,坐实了帝国第一强藩的名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