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结丹了,你以为我是谁啊,这都一年过去了,再结不了丹,岂不是太废了?”马罗相当得意的说道,似乎这是多了不起的事情。话说这确实也很了不起啊啊,王易心想,马罗身上有先天缺憾,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着神魔血脉之助,结丹仍然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情啊。因此,王易也无意打击他,只是自己淡定地继续修书。
王易之前的想要撷取一点儒家的小故事和《四书五经》来编成教材的想法宣告失败了,那些小故事启蒙有余,但是这些孩子们可能很难理解,而且通过这些小故事来教字的话,作用实在不高,于是王易无奈的只能换了。
其实最好的识字教材无疑是《千字文》,作为一位教过几乎所有科目的老师,在自身记忆能力强化之后,默出来问题其实不大,但是《千字文》这玩意有个相当大的问题,那就是其中用典相当之多,甚至即使教过这玩意的王易也是说不完全,这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在用典极其之多的情况下,它本身还异常的晦涩难懂。所以在华夏古代,《千字文》是在学生学完《三字经》和《百家姓》之后才予以教授的。
然后是《三字经》,这又是一个用典多的。《三字经》最先成书的版本是在宋朝,因而中间那一部分长长的历史介绍的也是到五代为止,而后最完整也是流传范围最广的无疑是民国修撰的《三字经》。这让王易很纠结,说实在的,除去中间的历史部分,无论是识字还是启蒙,甚至于对学生的常识的教诲,华夏古代历史上没有任何一本书可以与《三字经》相比。可问题是,《三字经》所提倡的一些美德并不符合玄元大世界的普世价值。
《三字经》提倡忠恕孝义,这无疑是极好的。但在玄元大世界,大家是不会有忠,特别是忠君这种情感的,大家提倡的是,臣敬君,君亦敬臣。甚至于在红叶镇这地方,大家从来不会在意自己根本就没有的君主。而且最让王易难受的就是这个常识问题了,《三字经》所介绍的常识,实际上并不是玄元大世界的常识,这让王易怎么用啊,误人子弟吗?
然后就是《百家姓》,这个问题倒是不大,但是偏偏只有这个王易背不全。。。。。。
所以,华夏古代的三大启蒙书只能一块扔了,然后剩下来的书,王易就只能苦思冥想。
在屋子里实在想不出什么东西,只能出来转转,街上的人都认出来了这个书店的前老板,纷纷打招呼——主要是听说这位前老板看到现任老板教授大家字之后大家的欣喜之情,心生恻隐,想要切切实实地开一家学堂,现在正在准备,这让居民们很高兴。尽管这些待在深山之中,一辈子不一定能出一次镇子的居民并不知道学那么多字有什么用,但是他们始终心怀对知识的敬畏,从而对愿意将他们敬畏的东西教与自己的孩子的王易心怀感激。
看着这些对自己心怀感激的居民,王易心里有点哭笑不得,尚记得自己原先在红叶镇之时,这些居民对自己的态度那可是相当的不友好啊,现在居然又变成这副模样,真是只会出现在小民身上的狡猾与现实呢。
不过,王易也理解他们。不管在任何世界,没有知识的人,对知识都是充满着敬畏,甚至于,在玄元大世界这个知识有时候就是力量的地方,这种敬畏更加得显著。但是一年前的王易明明开着一家书店,明明掌握着很多知识,但是却不愿意与自己的邻居分享一些,因而他们不由自主地就产生了一些仇富心理,现在的王易愿意传授了,他们自然就会忘记自己之前的态度,转而用另一种态度来应对。这就是所谓的“小民的现实”吧。王易并不会怨恨这些现实的人,以前在大学,因为几乎自己都是靠着自己养活自己的缘故,王易看着那些在寝室里肆意地享受着美食与好东西的室友,心里也是有这种心情。室友并没有任何理由将自己的东西给予自己分享,但是在室友享受着东西的时候,就是不愉快。想必那些居民也是这样的心情吧。
对凑过来询问的居民们,王易总是笑容以对,这样子,很快的王易就感觉到镇民们对自己的态度也因而变好了。这种态度的转变真是不值钱啊,只是一个笑容而已,王易微微摇了摇头,并没有说什么,镇民们对自己态度变好也是好事,不是吗?
兜兜转转,王易就走到了学堂,在超自然力量的加成下,这间学堂早就可以用了,不过,看着门两边的对联王易摇了摇头,这对联的水平就有点差了,等等,对联?
王易一个激灵,忽然想起了自己以前教语文的时候,教的另一个启蒙性文章——《古诗对韵歌》,这篇文章是古代由于对诗文的重视而编撰的关于对韵的歌谣,相当之长,有大约两千五百余字,由于相当朗朗上口,王易现在随口就能说上几句,比如最开头的“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雷隐隐,雾蒙蒙,雨伯对雷公,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红杏有颜清露洗,玄关无锁白云封。”这篇文章相当之神奇,读透这首歌谣之后,再对古诗对联的一些文法有所了解,即使出不了名诗名篇,但是作诗对联的难度几乎是瞬间就下降了很多,这让王易有些心动。
因为偏向于运用,而对儒家经典的精神要义使用较少的缘故,《古诗对韵歌》远远比不上《三》《百》《千》出名,但是其启蒙作用却一点不弱,尤其是认字之时,效果更是拔群。于是王易也顾不得学堂了,运起云行步,径直就赶回了书屋,开始了编撰。
如果仅仅是将《古诗对韵歌》默写出来的话,那难度是相当的低,但是现在怎么样才能让一群根本不识字的孩子们学习,这就要花费更多更大的精力了。所以有时候高中老师会不服大学老师,认为他们就是学历高了一点而已,比起教学能力差得远了,但是他们却不得不服小学老师,因为尽管并没有那么累,但是工作的难度确实要比高中难。
;
王易之前的想要撷取一点儒家的小故事和《四书五经》来编成教材的想法宣告失败了,那些小故事启蒙有余,但是这些孩子们可能很难理解,而且通过这些小故事来教字的话,作用实在不高,于是王易无奈的只能换了。
其实最好的识字教材无疑是《千字文》,作为一位教过几乎所有科目的老师,在自身记忆能力强化之后,默出来问题其实不大,但是《千字文》这玩意有个相当大的问题,那就是其中用典相当之多,甚至即使教过这玩意的王易也是说不完全,这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在用典极其之多的情况下,它本身还异常的晦涩难懂。所以在华夏古代,《千字文》是在学生学完《三字经》和《百家姓》之后才予以教授的。
然后是《三字经》,这又是一个用典多的。《三字经》最先成书的版本是在宋朝,因而中间那一部分长长的历史介绍的也是到五代为止,而后最完整也是流传范围最广的无疑是民国修撰的《三字经》。这让王易很纠结,说实在的,除去中间的历史部分,无论是识字还是启蒙,甚至于对学生的常识的教诲,华夏古代历史上没有任何一本书可以与《三字经》相比。可问题是,《三字经》所提倡的一些美德并不符合玄元大世界的普世价值。
《三字经》提倡忠恕孝义,这无疑是极好的。但在玄元大世界,大家是不会有忠,特别是忠君这种情感的,大家提倡的是,臣敬君,君亦敬臣。甚至于在红叶镇这地方,大家从来不会在意自己根本就没有的君主。而且最让王易难受的就是这个常识问题了,《三字经》所介绍的常识,实际上并不是玄元大世界的常识,这让王易怎么用啊,误人子弟吗?
然后就是《百家姓》,这个问题倒是不大,但是偏偏只有这个王易背不全。。。。。。
所以,华夏古代的三大启蒙书只能一块扔了,然后剩下来的书,王易就只能苦思冥想。
在屋子里实在想不出什么东西,只能出来转转,街上的人都认出来了这个书店的前老板,纷纷打招呼——主要是听说这位前老板看到现任老板教授大家字之后大家的欣喜之情,心生恻隐,想要切切实实地开一家学堂,现在正在准备,这让居民们很高兴。尽管这些待在深山之中,一辈子不一定能出一次镇子的居民并不知道学那么多字有什么用,但是他们始终心怀对知识的敬畏,从而对愿意将他们敬畏的东西教与自己的孩子的王易心怀感激。
看着这些对自己心怀感激的居民,王易心里有点哭笑不得,尚记得自己原先在红叶镇之时,这些居民对自己的态度那可是相当的不友好啊,现在居然又变成这副模样,真是只会出现在小民身上的狡猾与现实呢。
不过,王易也理解他们。不管在任何世界,没有知识的人,对知识都是充满着敬畏,甚至于,在玄元大世界这个知识有时候就是力量的地方,这种敬畏更加得显著。但是一年前的王易明明开着一家书店,明明掌握着很多知识,但是却不愿意与自己的邻居分享一些,因而他们不由自主地就产生了一些仇富心理,现在的王易愿意传授了,他们自然就会忘记自己之前的态度,转而用另一种态度来应对。这就是所谓的“小民的现实”吧。王易并不会怨恨这些现实的人,以前在大学,因为几乎自己都是靠着自己养活自己的缘故,王易看着那些在寝室里肆意地享受着美食与好东西的室友,心里也是有这种心情。室友并没有任何理由将自己的东西给予自己分享,但是在室友享受着东西的时候,就是不愉快。想必那些居民也是这样的心情吧。
对凑过来询问的居民们,王易总是笑容以对,这样子,很快的王易就感觉到镇民们对自己的态度也因而变好了。这种态度的转变真是不值钱啊,只是一个笑容而已,王易微微摇了摇头,并没有说什么,镇民们对自己态度变好也是好事,不是吗?
兜兜转转,王易就走到了学堂,在超自然力量的加成下,这间学堂早就可以用了,不过,看着门两边的对联王易摇了摇头,这对联的水平就有点差了,等等,对联?
王易一个激灵,忽然想起了自己以前教语文的时候,教的另一个启蒙性文章——《古诗对韵歌》,这篇文章是古代由于对诗文的重视而编撰的关于对韵的歌谣,相当之长,有大约两千五百余字,由于相当朗朗上口,王易现在随口就能说上几句,比如最开头的“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雷隐隐,雾蒙蒙,雨伯对雷公,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红杏有颜清露洗,玄关无锁白云封。”这篇文章相当之神奇,读透这首歌谣之后,再对古诗对联的一些文法有所了解,即使出不了名诗名篇,但是作诗对联的难度几乎是瞬间就下降了很多,这让王易有些心动。
因为偏向于运用,而对儒家经典的精神要义使用较少的缘故,《古诗对韵歌》远远比不上《三》《百》《千》出名,但是其启蒙作用却一点不弱,尤其是认字之时,效果更是拔群。于是王易也顾不得学堂了,运起云行步,径直就赶回了书屋,开始了编撰。
如果仅仅是将《古诗对韵歌》默写出来的话,那难度是相当的低,但是现在怎么样才能让一群根本不识字的孩子们学习,这就要花费更多更大的精力了。所以有时候高中老师会不服大学老师,认为他们就是学历高了一点而已,比起教学能力差得远了,但是他们却不得不服小学老师,因为尽管并没有那么累,但是工作的难度确实要比高中难。
;